搜索到960篇“ 矫正屈光不正“的相关文章
- 全球未矫正屈光不正的现况研究
- 2025年
- 未矫正的屈光不正(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URE)是引发视力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其治疗相对简单,但URE容易被忽视,从而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目前儿童URE已被广泛关注,然而老年人URE仍是亟需重视的社会卫生问题。除了年龄之外,性别、患者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与URE发生率息息相关。URE的社会影响广泛,会引起各个层面的人群生活质量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特殊人群,还容易引起儿童弱视、老者摔伤等伤害。为改善URE现况,需加强屈光服务和眼镜护理的提供。通过自行验光、使用摄影验光等多种验光方法可以减轻初级视力筛查的负担。远程医疗可以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改善屈光服务。通过供应现成的眼镜、使用自调节眼镜等方案来满足眼镜的供货不足。
- 周方越李科翰胡益山张永明
- 关键词:屈光不正视力损伤
- 巩膜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相关参数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分],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异常改变。结果 戴镜前至戴镜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1.00;戴镜后3个月时,与戴镜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微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轻微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比率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级、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膜及角膜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硬性巩膜接触镜与RGP具有一致的安全性与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 闻郁刘东伟陶黎明
- 关键词:硬性角膜接触镜屈光不正安全性
- T-PRK和LASIK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考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术后疗效,并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行屈光不正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T-PRK组患者64例,LASIK组患者66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情况及角膜后高度变化。另外还考察了两组患者术后连续三天的VAS评分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角膜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T-PRK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半年及一年的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LASIK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2天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三天的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PRK和LASIK均会导致角膜位置后移,且在不同时间点的后移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者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角膜后表面高度位置轻微后移。此外,T-PRK在恢复裸眼视力和疼痛程度方面均表现优于LASIK。
- 赵永刚
- 关键词:LASIK角膜屈光手术视觉质量
- 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不正矫正方式。尽管因术后角膜组织完整性改变,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但术后角膜结构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如果术前存在危险因素,如屈光度数高、角膜薄、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散光度数高、双眼对称性差、过敏体质、有揉眼习惯等,术后有可能发生屈光回退和角膜膨隆。角膜胶原交联术可增强角膜生物力学,有效阻止角膜膨隆、圆锥角膜或其他扩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相继尝试一种新型的屈光手术设计,即角膜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以期改善屈光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而潜在预防角膜扩张和屈光回退。多项研究已经观察到联合手术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屈光预后,尤其是对于术前评估角膜存在相对扩张风险的患者。本文将主要从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5个方面综述该联合手术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
- 莫菲(综述)李莹(审校)
- 关键词:屈光不正屈光手术角膜扩张角膜生物力学
- 硬性巩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闻郁
- 角膜透镜植入矫正屈光不正研究进展
- 2023年
- 角膜透镜植入在角膜上做“加法”使得矫正屈光不正不受角膜厚度的限制。临床上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广泛应用于近视的矫正,术中产生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利用于角膜透镜植入矫正远视。角膜基质透镜可以进行脱细胞处理、冷冻保存用于以后使用。此外,生物工程材料的角膜透镜也可植入角膜中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角膜透镜植入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稳定性好,是一种可行且重复性好的手术方法。
- 袁正聂莹莹李依静周春阳
- 关键词:屈光不正飞秒激光屈光手术
- 巩膜镜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成人配戴巩膜镜(SL)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成人屈光不正患者41例(41眼)。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RGPCL组和SL组。其中RGPCL组21例(21眼),SL组20例(20眼)。在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戴镜远视力、眼部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主观可接受性评分间的差异。仅选择右眼数据用于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Fried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戴镜远视力在取镜,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各个时间点眼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2.00,P=0.165)。2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各个时间点在主观舒适度及视觉清晰度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镜片可操作性评分方面,取镜及戴镜1、3个月时,SL组均略低于RGPCL组(Z=2.38,P=0.017;Z=2.72,P=0.007;Z=3.70,P<0.001);在镜片可清洁性评分方面,戴镜3个月时,SL组略低于RGP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P=0.004)。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镜片相关眼部并发症。结论:与RGPCL相比,成人配戴SL矫正屈光不正同样具有良好且稳定的视力矫正效果,且短期配戴的安全性良好。
- 蒋倩旎陈碧池周佳奇曾里薛枫魏瑞华陈志
- 关键词:视力屈光不正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主观评分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屈光不正的视觉质量研究
- 白宗侠
- V4c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矫正屈光不正的远期疗效观察
- 目的:验证V4c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远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以及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矫正散光的远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选取自2015年...
- 孙思宇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远期效果
- 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角膜填充物
- 治疗患者的远视或老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患者的角膜深处制造切口,以产生邻近且总体上平行于角膜前表面的二维缝隙,并且将液体或半固体透明填充物材料以足以使角膜的后表面变平的量注射至深切口中,以便由于角膜后表面的物理变平而将...
- 理查德·罗克斯·安德森雷金纳德·布林鲁比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周行涛

- 作品数:432被引量:1,4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近视 角膜 高度近视 飞秒激光 LASIK
- 白继

- 作品数:170被引量:29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LASIK SMILE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 准分子激光
- 王晓瑛

- 作品数:80被引量:3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ICL 高度近视 近视患者 有晶状体眼 植入术
- 肖俊华

- 作品数:17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警江西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眼内 PRK 矫正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 屈光
- 王艳霞

- 作品数:7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眼轴 角膜塑形镜 配戴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