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短小棒状杆菌“的相关文章
短小棒状杆菌CpG DNA的抗肿瘤作用
第一部分,短小棒状杆菌CpGDNA的抗肿瘤作用   近几个世纪以来,经常有关于系统性细菌感染引起肿瘤退化的报道。1890年WilliamColey尝试探索这一现象,他使用细菌及其产物做了一系列研究来评估其抗肿瘤作用,发...
孙楠
关键词:短小棒状杆菌抗肿瘤作用IGM抗体
文献传递
Toll样受体与短小棒状杆菌
2010年
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特异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讨论了配体和信号传导途径。TLR2和TLR9在短小棒状杆菌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曲守方黄杰徐任高尚先
关键词:TOLL样受体短小棒状杆菌
短小棒状杆菌CpG-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纯化CP-CpG-DNA的方法,为研究DNA免疫增强佐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超声破碎、蛋白酶K消化、CTAB沉淀及酚、氯仿抽提等步骤从短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CP)中提取基因组DNA(CP-CpG-DNA)。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P-CpG-DNA主要集中在2.3Mb;CP-CpG-DNA经限制性内切酶HpaII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小于1000bp的片断。结论:建立的高效纯化CP-CpG-DNA方法,获得的CP-CpG-DNA纯度较好,而且CP-CpG-DNA中存在大量非甲基化CpG位点,可用于DNA免疫增强佐剂的应用。
孙彬裕高尚先
关键词:短小棒状杆菌CPG基序
短小棒状杆菌与顺铂胸腔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短小棒状杆菌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可评价疗效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单J管持续胸腔引流后注入短小棒状杆菌,每周一次共2次。对照组18例,采用单J管持续胸腔引流后注入顺铂,每周一次共2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5.6%(P=0.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5.0%)低于对照组(61.1%)。治疗组发热发生率(55.0%)明显高于对照组(11.1%)。治疗组胃肠反应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44.4%),以上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小棒状杆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洪永青王立新高金瑜
关键词:胸腔积液短小棒状杆菌顺铂
短小棒状杆菌制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生物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短小棒状杆菌的新医药用途,尤其是提供了一种短小棒状杆菌制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生物制剂的用途,并提供了短小棒状杆菌的的生物制剂。在基因水平对APP菌主要的血清1型和血清5型标准株基因差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因组差减...
韩文瑜雷连成吕爽
文献传递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筛选与短小棒状杆菌异源免疫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已发现APP有15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缺少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给本病的疫苗研究带来了困难。本研究提取血清1型与5型A...
雷连成李耿王丽哲孙长江吕爽蔡林君冯新韩文瑜
关键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短小棒状杆菌
文献传递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筛选与短小棒状杆菌异源免疫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已发现APP有15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缺少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给本病的疫苗研究带来了困难。本研究提取血清1型与5型A...
雷连成李耿王丽哲孙长江吕爽蔡林君冯新韩文瑜
关键词: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短小棒状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文献传递
短小棒状杆菌对小鼠实体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短小棒状杆菌对H22荷瘤小鼠及其免役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抑瘤实验、小鼠碳廓清实验、MTT法观察短小棒状杆菌对小鼠实体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短小棒状杆菌可使荷瘤小鼠的碳廓清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升高,并由刀豆蛋白(ConA)、脂多糖(LPS)诱导体外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能够抑制小鼠实体瘤生长。结论短小棒状杆菌能够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抑瘤作用。
吕鹏李玲吕申张丽
关键词:短小棒状杆菌免疫功能抑瘤实体瘤
短小棒状杆菌制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生物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短小棒状杆菌的新医药用途,尤其是提供了一种短小棒状杆菌制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生物制剂的用途,并提供了短小棒状杆菌的的生物制剂。在基因水平对APP菌主要的血清1型和血清5型标准株基因差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因组差减...
韩文瑜雷连成吕爽
文献传递
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对小白鼠ICAM1/LFA1基因表达的研究
2007年
目的采用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对小白鼠ICAM1/LFA1基因表达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对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机理深入研究提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realtime PCR方法,以GAPDH和-βactin分别作为各组织样品的内源控制基因。结果短小棒状杆菌制剂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小白鼠腹腔注射之后,ICAM1基因在脾脏组织中上调,5 h出现高峰,短小棒状杆菌制剂小白鼠腹腔注射之后3-5 h LFA-1基因持续性上调。不同组织的LAF-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小肠和脾脏均表现为高表达,尤以脾脏突出。结论短小棒状杆菌制剂的免疫机理和治疗肿瘤的作用与早期激动免疫细胞的第一信号有直接相关。
曹瑞堂霍泽仁程晓耕阎肃杨琳孟多佳任政华

相关作者

高尚先
作品数:110被引量:1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试剂盒 体外诊断试剂 棒状杆菌 质控品 标记免疫分析
韩文瑜
作品数:426被引量:1,718H指数:2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耐药性 牛蛙
吕爽
作品数:46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人溶菌酶 人溶菌酶基因 抑菌活性 短小棒状杆菌 人参皂苷
白冲
作品数:352被引量:1,837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支气管镜 支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李耿
作品数:23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猪链球菌2型 免疫保护 晶型 免疫 溶菌酶释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