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80篇“ 矿集区“的相关文章
- 安徽宣城矿集区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指示意义
- 2024年
- 宣城矿集区因近年发现了茶亭斑岩型铜金矿、长山热液型铅锌矿等大-中型矿产地而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较热门矿集区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本文厘定了研究区北东向构造格架为一条深大断裂带、两个坳陷盆地、三条逆冲推覆构造带,其中推覆构造带由多个自南东向北西运动的倒转复式褶皱和叠瓦状逆冲岩席组成。根据典型矿床控矿构造解析,明确了江南深大断裂和深部主推覆构造是区内一级控岩控矿构造,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推覆体上盘倒转褶皱转折端和翼部、层间破碎带、五通组与黄龙-船山组的“硅钙面”、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等为区内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并据此提出了该区下一步深部找矿方向。
- 胡召齐杜建国杜建国陈忠良谢祖军李振伟
-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控矿构造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
- 勉县—略阳—宁强矿集区找矿模型与找矿预测
- 2024年
- 勉县—略阳—宁强矿集区(勉略宁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矿种及矿化类型多样,成矿条件优越,已建成各类矿山上百处,是陕西省重要的金属矿产基地。然而,这些矿山多建于20世纪中后期,目前多已面临资源枯竭。自21世纪初以来,勉略宁矿集区虽实施了多项矿产勘查项目,但找矿成果均不理想。笔者依托近10余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各类找矿项目,通过对矿集区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详细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在此基础上划分了4个成矿系统、10个矿床成矿系列及11个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矿集区综合成矿模式及“三位一体”找矿模型;建立了区内“地质研究+物化探+钻探验证”的一套有效找矿方法技术组合;通过综合研究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圈定了10个找矿远景区和16个找矿靶区,依据研究成果及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实施找矿工程验证,探获新增金资源量1368 t、铁资源量586万t、铜资源量6.75万t、铅锌资源量10.89万t、锰资源量649.42万t,新增资源量有效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资源量潜在价值39亿元,实现了矿集区重大找矿突破,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王瑞廷王瑞廷李青锋成欢冀月飞袁波石小峰
-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标志找矿模型
- 岩浆因素对中国东部铜陵矿集区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来自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学证据
- 2024年
- 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硫铁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两个大型夕卡岩型矿床,二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矿体产于同一地层层位,冬瓜山矿床以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为主,新桥矿床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二者矿物组合差异性非常明显,但造成二者矿物组合差异的关键控制因素还不清楚。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二者成矿岩体中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研究对象,拟揭示岩浆因素对二者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冬瓜山矿床青山脚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新桥矿床矶头石英闪长岩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相学和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山脚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系列;矶头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和浅闪石系列。青山脚岩体和矶头岩体的角闪石结晶压力、结晶温度、结晶深度、氧逸度和含水量分别为41~306 MPa和23~225 MPa,691~916℃和634~918℃,1.6~11.6 km和0.9~8.5 km,ΔNNO=0~2.3和ΔNNO=-0.4~2.4,3.7%~5.5%和3.1%~5.4%,青山脚和矶头岩体内角闪石以地壳型为主,少部分为壳幔混合型。两个岩体中斜长石多为中长石,根据斜长石结构和成分剖面特征,推测青山脚和矶头岩体晶体群分别来自5个和4个不同的岩浆子系统,都经历了镁铁质岩浆的注入和混合作用。我们认为镁铁质岩浆中氧逸度和元素含量的差异控制了冬瓜山和新桥的差异性矿化。
- 陈可邵拥军邵拥军刘忠法李永顺陈雨莹
- 关键词:角闪石斜长石成因矿物学夕卡岩型矿床铜陵矿集区
- 西成与凤太矿集区接合部找矿潜力分析及勘查方法
- 2024年
- 位于南秦岭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均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中西成矿集区在洛坝铅锌矿床东延发现郭家沟超大型隐伏铅锌矿床,凤太矿集区西端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在矿区深部发现规模较大的铅锌矿体。通过对比两个矿集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富集规律以及成矿年龄,认为两者地质特征基本一致,铅锌矿走向一致,相向延伸,在深部可能相连,其接合部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借鉴西成和凤太矿集区成功找矿经验,建议在其深部利用广域电磁法及钻探等工作手段进行勘查。
- 王晓伟张佳峰王欣
- 关键词:铅锌矿找矿潜力
- 陕南蟒岭矿集区天明一带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 2024年
- 天明一带萤石矿床位于陕南蟒岭矿集区东部,该矿集区是陕南重要的萤石矿产地之一。本文通过对该萤石矿床矿石样品的分析测试,研究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环境及矿化作用过程。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含量偏低,ΣREE介于25.69×10^(-6)~43.23×10^(-6),平均36.64×10^(-6),LREE/HREE介于3.30~10.65,平均6.72。δEu=0.76~1.45,多数为正Eu异常,δCe=0.75~0.97,表现出弱负Ce异常,Eu、Ce异常暗示萤石矿床形成于中低温、氧化的环境。矿石La/Ho-Y/Ho图解、(La+Y)-Y/La图解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可能来自富氟的蟒岭花岗质岩浆,有外缘物质的加入或混染作用,围岩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可能参与其中。Tb/Ca-Tb/La图解显示矿床属热液成因,Tb/Ca-Tb/La、Tb/La-Sm/Nd图解暗示可能经历了多个期次的成矿活动。推测天明一带萤石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热液成因,其成矿可能与蟒岭花岗质岩浆热液相关。
- 邱根雷张晓龙寿立永高文彬金凯严鹏程
- 关键词:萤石矿床稀土元素特征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陵—宣城矿集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安徽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新确立的矿集区,近年来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笔者等在广泛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最新地球物理探测和矿床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集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中生代时期区域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上为一个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凹陷—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盆地之上叠置古生代地层构成的NE向指状展布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盆地基底地层组成和构造特征与盆地之上叠置的复背斜/逆冲推覆体基本一致,且两者均发育相同时代和特征的侵入岩及相关铜多金属矿床。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总体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反映自中生代以来受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作用的控制,经历了强烈的陆内变形改造以及相应的多期次NW—SE向挤压作用和拉张作用。南陵—宣城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表现在其地质构造格架、侵入岩和矿床特征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他火山—沉积盆地明显不同,反映其在区域构造空间以及地壳基底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同时揭示南陵—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构造单元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
- 徐晓春金林森许心悦谢巧勤夏彩莲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隆起带
- 小岩体叠加成矿作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应用: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例
- 2024年
-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汤中立院士在多年找矿实践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该理论以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研究起点,逐渐延伸至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矿床,发展成为基性-超基性与中酸性两类岩浆并行的完整成矿理论体系。研究发现,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的成矿区带分布有众多两类岩浆活动的叠加区,并且两类岩浆活动导致的叠加成矿作用在该区显著。其中,煎茶岭镍钴金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经历了早期初步的超镁铁质岩浆熔离作用使成矿元素预富集,后期花岗斑岩岩浆流体成矿作用叠加之上,最终使钴镍矿和金矿均达到了大型规模。此外,该区在白雀寺基性杂岩体中新发现的何家垭镍钴矿同样具有两类岩浆叠加成矿的特征,这为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开启,以Ni、Co为代表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仍是本轮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两类岩浆的小岩体叠加成(大)矿作用是Ni、Co矿形成的重要地质过程。笔者通过介绍小岩体成(大)矿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以勉-略-宁矿集区为代表,提出了两类岩浆叠加成(大)矿作用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其找矿应用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做了展望,以期助力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刘伟栋王硕魏翔郭花利刘云华张小明田育功
- 关键词:叠加成矿
- 宁芜矿集区多阶段火山作用岩浆源区的转变:来自侵入岩锆石Hf-O同位素特征的记录
- 2024年
-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大王山火山旋回晚期(约131 Ma);另一类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于铁矿化之后,成岩时代与姑山和娘娘山火山旋回相近(130~126 Ma)。两类侵入岩源区的差异与联系目前尚未揭露。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类侵入岩锆石年代学、Hf-O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区分了不同侵入岩源区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矿母岩同旋回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6.0‰~6.5‰,εHf(t)集中于-6.0~-5.0;成矿后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7.0‰至8.0‰,ε_(Hf)(t)分布于-8.7~-1.2。结合前人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存在有富集地幔、太古代地壳和新元古代地壳3个岩浆源区,4个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源区在130 Ma左右发生了改变。130 Ma之前的龙王山和大王山火山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太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而130 Ma之后的姑山和娘娘山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新元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多阶段火山作用中只有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有关。相比较其他火山旋回,大王山旋回具有更高的富集地幔组分以及更少的新元古代地壳的混染。因而,岩浆中较高比例的富集地幔含量是控制玢岩型铁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 段超李延河毛景文王丛林杨秉阳侯可军万秋施珂蔡杨王倩王天顺
- 关键词:锆石HF-O同位素
- 秦岭造山带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斑岩型矿床成矿差异性对比被引量:1
- 2024年
- 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152~140 Ma后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两个典型斑岩型矿集区,其成矿差异显著,但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笔者收集两个矿集区的全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成分,从岩浆源区、岩浆水含量、氧逸度、挥发分和S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成矿差异性的主控因素。柞水−山阳矿集区Cu-Mo矿的εHf(t)和εNd(t)值为−5~2和−6.6~−1.5,(^(87)Sr/^(86)Sr)_(i)值接近于上地幔(平均为0.7051),指示岩浆源区为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幔源岩浆的混合。栾川矿集区具有相对较低的εHf(t)和εNd(t)值(平均值为−18.38和−14.63)以及较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富Mo-W斑岩来源于古老的太华群基底和扬子板块俯冲陆壳沉积物部分熔融。柞水−山阳矿集区和栾川矿集区成矿斑岩具有高Sr低Y,全岩Eu/Eu*>0.6,锆石饱和温度较低(<750℃),锆石EuN/Eu_(N)^(*)>0.3,锆石Ce_(N)/Ce_(N)^(*)>100,Ce/Nd>10,全岩V/Sc>5,氧化还原状态>FMQ+3等,指示其成矿岩浆均具有高水含量和高氧逸度特征。此外,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Cu-Mo体系更富集Cl,而栾川矿集区斑岩Mo-W体系更富集F,二者的S含量相近。以上表明岩浆源区的不同是造成二者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Cl和F作为Cu和Mo在岩浆热液中迁移的主要配体,是造成两个矿集区成矿差异的另一关键因素;富水、高S和高氧逸度岩浆是两个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造成矿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 陈龙龙唐利沈彦谋郭旭飞赵风芸盛渊明曾涛王汉辉陈雅鹏
-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秦岭造山带
- 高干扰矿集区大地电磁噪声抑制技术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大地电磁测深(MT)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应用广泛,但强人文电磁干扰严重制约了高质量的原始MT数据的获取。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常见电磁噪声源的类型,对其产生的电磁噪声特征进行分类分析;对国内外MT电磁噪声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总结了一套适用于高干扰矿集区快速有效的MT数据去噪施工与处理工艺。研究表明:Robust处理、远参考道技术和人工挑选是提高MT数据采集质量的有效和必要的手段,而通过理论计算,远参考站设置距离不小于3.56倍趋肤深度即可;在江苏洪泽盐盆矿集区开展的MT试验工作验证了该设定。
- 郝社锋郝社锋梅荣梅荣彭荣华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磁噪声去噪矿集区
相关作者
- 吕庆田

- 作品数:258被引量:2,614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地壳结构 大地电磁 反射地震
- 唐菊兴

- 作品数:594被引量:3,119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铜金矿床 冈底斯 斑岩
- 严加永

- 作品数:242被引量:1,541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矿集区 重磁 深部 三维反演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 王义天

- 作品数:139被引量:3,370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矿集区 成矿作用 西秦岭 金矿床 成矿流体
- 胡乔青

- 作品数:44被引量:1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矿集区 西秦岭 铅锌矿床 厂坝 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