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8篇“ 砂体类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X区块河道沉积微相细分类型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方钰栋
SL盆地西部斜坡区X油层组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规律预测
近年来重力流沉积越来越引起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者重视。本文根据钻井、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测试、地震等资料,对SL盆地西部斜坡区X油层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展开分析。通过岩性组合、测井相、岩心相、地震相等特征及古地貌...
刘守刚
关键词:碎屑流重力流坡折带
辫状河沉积构形及有利类型分析——以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西山窑组剖面为例
2023年
基于沉积学,通过对野外露头观察及实测,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进行构形分析。该剖面主要发育9种岩石相类型,通过构形分析,识别出6种层级界面,划分出大型底形河道沉积、侧向加积沉积、废弃河道充填、溢岸沉积4种构形要素,以此建立该露头储层构形分布样式及发育模式。分析发现,该剖面西山窑组为两期辫状河道沉积叠置。根据可容纳空间增大量(A)与沉积物供给增加量(S)的比值,划分出四种类型:孤立型A/S>1、侧叠型、叠合型A/S近似于1及迁移型A/S<1。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特征分析及展布,认为侧叠型、叠合型为有利类型
向英杰孙静
关键词:西山窑组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类型分析
通过对野外露头的研究,能够更加直观、精确且完整的认识沉积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展布规律描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湖相三角洲露头剖面为例,在沉积微相...
王梓萱庞军刚王欣月常梁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砂体展布
涠西南凹陷浅水三角洲前缘类型及分布模式被引量:12
2020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加深对储层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对油田开发调整至关重要。在对涠洲组三段浅水三角洲发育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三角洲前缘类型及分布模式。基于岩心描述划分出12种岩相、6种岩相组合,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其中骨架为复合正韵律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极不发育,前缘席状和分流间湾储层厚度较薄,发育规模较小。以涠洲W油田为例,建立了“井震结合定边界、动静结合定连通、地质知识库为约束”的复合表征方法,解剖了的分布,总结了分布模式,即剖面上由横向上的切叠式、侧叠式和孤立式及垂向上的深切式、垂叠式和分隔式等6种构型样式组成,平面上以辫状、交织条带状复合水道为主,水道间发育小规模分流间湾。本文研究丰富了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的沉积认识。
袁丙龙张辉张连枝叶青晁彩霞陈之贺王猛
关键词:涠西南凹陷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类型与展布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以及溢岸,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以及席状;平原主河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次河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 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厚2. 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孤立;前缘河口坝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的迷宫状展布上。
高阳胡向阳曾大乾赵向原贾英于清艳王勇飞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沙溪庙组新场气田
浅水三角洲类型及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为例被引量:40
2017年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数据,结合现代沉积研究,分析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乾安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简称姚一段)浅水三角洲不同相带内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沉积过程建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姚一段浅水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由活动水道、边滩及汊口浅滩组成的主干分流河道和复合,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末端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三角洲在河口建设作用和随后的河流冲刷改造作用控制下逐步推进,早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并被分流河道沉积改造,在前方河口部位不断沉积形成新的三角洲前缘。在上述沉积过程控制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的主干分流河道规模逐渐减小、河口坝保存程度逐渐变好,不同类型组合形成受分流河道控制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乾安地区姚一段浅水三角洲主干分流河道内部的边滩和活动水道储集条件最好,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发育部位。
张莉鲍志东林艳波陈玉明林晓海窦鲁星孔彬
关键词:松辽盆地白垩系姚家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
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基准面对三角洲前缘类型的控制——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基准面控制着盆地活动性质、供源系和沉积物粒度等,从而控制着三角洲前缘类型及分布。通过全盆地123口井的岩心(共4600m)、26条露头和1078口单井的系统分析,发现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三角洲相可细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3类。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基准面控制三角洲前缘类型。古构造包括盆地古地形、盆地结构和构造活动特征。平坦古地形造成滨岸带宽度和底形摩擦力增大,从而滨岸带水能量降低,三角洲前缘河道发育。盆地结构控制着物源供给、地形坡降和水流性质,从而控制三角洲前缘类型和分布。幕式运动造成构造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物源性质和地形坡降也随之改变,使三角洲前缘不同交互出现。古气候变化造成季风性质和植被性质差异,季风盛行的干燥时期水能量高,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改造强烈,滩坝大面积发育;季风不盛行的潮湿期水能量低,物源供给较小,三角洲前缘易于保存,河道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盆地水收缩,三角洲向盆地推进,河道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盆地水改造能力强,三角洲前缘滩坝发育。
施振生邱振董大忠张晨晨谢武仁郝翠果
关键词:滩坝古构造古气候上三叠统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9油层组2种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国内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在延长组富集大量的原油。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中部的长9油层组发现大量的工业油流,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油藏分布东西向差异较大。通过对西部和东部2种储层的矿物成分、沉积相类型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研究区存在2种不同结构的类型:西部单层厚度大,纵向多层叠加,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东部单层厚度薄,纵向泥质夹层发育,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差,分布相对孤立。并对2种类型的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西部主要发育在盆地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系,在近物源、高能量、物源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河流入湖后河道的能量大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河道继续向前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厚层垂向叠置;东部主要发育在盆地东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系,是在坡缓水浅、远物源、低能量的缓慢沉积条件下,湖水能量和河道入湖能量彼此强弱交替,形成了单层厚度薄且不连续的
惠潇楚美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砂体特征
湖泊水位对三角洲前缘主要类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剖面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露头剖面研究,能够从二维或三维角度直观地了解沉积实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展布规律预测以及地下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相浅水三角洲露头剖面为例,在沉积微相的研究基础上,主要针对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等微相,统计单宽度及厚度,分析间接触关系,总结展布规律。研究认为,对于席状、水下分流河道两类而言,与湖泊低水位期相比,高水位期宽厚比较大;在湖泊水位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距物源变远,A/S值增加,宽厚比增大。受湖泊水位及距物源远近不同A/S值影响,剖面中发育拼接式、切叠式和孤立式3种叠置样式,从拼接式向孤立式A/S值变大,间连通性变差。
邱隆伟杨保良张阳张阳师政田美荣田美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湖相

相关作者

刘吉余
作品数:78被引量:70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容积法 地质储量 储层 资源勘查工程 油藏描述
何东博
作品数:156被引量:2,669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气藏 致密砂岩 苏里格气田 碳酸盐岩气藏 水平井
朱如凯
作品数:382被引量:9,186H指数:5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页岩油 页岩 非常规油气 致密 陆相
郭宏莉
作品数:55被引量:91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储集性 油气运移 古近系 成岩作用
于润涛
作品数:12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地质储量 容积法 砂体类型 层次分析 三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