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5篇“ 社会主义文学“的相关文章
-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文学论
- 2024年
- 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等文章中从人物塑造、叙事和描写手法、政治倾向性、社会效用和文学基调等方面,对以卡尔·倍克和卡尔·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及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激烈的批判。与之相较,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高度评价了“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在鼓励进步女作家敏娜·考茨基和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时,恩格斯也建议在读者主要来自资产阶级圈子的状况下,作家的见解在作品中愈隐蔽愈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政治见解和倾向性在文学作品中是否隐蔽,隐蔽到什么程度,实际上也是应该依据历史、文化、读者对象、文学文类等各种条件而转移的。
- 蒋洪生
- 关键词:恩格斯
- 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理论起点与历史逻辑——从“第四次文代会”到“北京讲话”
- 2024年
- 一、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形势”与“任务”在讨论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之前,需要注意到1976年至1979年,存在着一个在社会各领域“拨乱反正”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不仅影响到随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在改革开放时代的脉络轨迹形成深刻关联。当然,应指出,囿于其时的局势气氛,1976年至1979年在文学层面的调整是迂回的、有限度的。
- 顾奕俊
- 关键词:拨乱反正社会主义
- “通心”: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
- 2024年
- 开会书写是“社会主义文学”文本内部值得详加研读的重要现象。在目标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主张“在咱们自己的会上给自己讲话”,使得民众、干部与党组织之间彼此互通,最终完成“同质共同体”的构建。在路径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称许“浅说”并“讲透”的开会方式,具体体现为四组关系的彼此对照:举实例而非说抽象,缓步行而非急求成,借用通俗有趣的文艺样式而非死守呆板教条的会议规矩,“串门子”聊家常而非“开大会”讲一套。在效果层面,社会主义文学的开会书写表明,只有“压力政治”与“情感革命”并行配合,方能迎来旧貌换新颜的灿烂盛景。开会在社会主义文学文本中的镜像式呈现,是“通心”之法取得“通心”之效的切实记录,社会主义文学和革命政治实践的历史“遗产”都可从中获得敞现的可能。
- 高强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学群众路线
- 20世纪50年代的工厂新作与社会主义文学新人——重读南丁的《检验工叶英》
- 2023年
- 南丁的小说《检验工叶英》是20世纪50年代描写工厂新人的重要作品。重读该小说可以借此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相关问题,如典型环境问题,即如何写消极、落后及其克服,它不仅影响小说的克服结构,还影响到文学新人的生产。克服结构中车间党支部书记唐亮的军人色彩,不仅意味着建国后军队因素顺利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并体现着党的领导,也涉及军队之于无产阶级概念的重要性。克服结构中的典型人物叶英,既体现了“新人叙事学”和社会主义理想人物的诉求,又开发出一种通过克服自己并在与现实往返过程中形构新现实的新人新境界。同时,小说也揭示出社会主义文学新人在现实主义写法上所遭遇的挑战。
- 康富强
- 关键词:文学新人现实主义
- 李云雷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与“新社会主义文学”
- 2022年
- 《再见,牛魔王》是李云雷出版的一部以"故乡、童年、乡村故事"为主题的小说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十七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现在的"我"与少年的"我"相互叠加的方式,通过"我"的体验、"我"的感受,呈现出社会主义乡村的精神变迁,即社会主义精神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新社会主义"的演进,表达出70后一代人所共有的社会主义乡村生活经验、乡村想象。李云雷使自己的精神本体与"社会主义精神"相遇,塑造出在社会主义精神形构下的"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以及中国人的"体面"生活,为"真的中国"的精神和灵魂"写真"。这部小说集是李云雷"新社会主义文学"理念在文学创作实践上的实现。
- 张厚刚
- 方法、现象与经验: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思考被引量:1
- 2020年
- 针对以往改革开放时代文学史观察视角的狭窄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社会主义文学"作为方法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厘清改革开放时代文学内部的发展逻辑问题,并对现有的文学史叙述进行补充,打捞以往被忽视的文学现象。同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一历史判断,以"社会主义文学"为视角对改革开放时代前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学"遗产"和"债务"做出初步梳理,从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继承和调整问题提出建议。
- 沈杏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学
- 扎实推进中国作协机关党的建设 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2020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中国作协党组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两融合两促进为抓手,以党组建设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到文学工作和中国作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 钱小芊
- 关键词:中国作协党组建设文学事业
- 总体性与社会主义文学传统被引量:13
- 2019年
- 自1940年代初以迄今日,七十余年间,社会主义文学及其所属之思想和审美传统并未“断裂”,而是呈现为与时推移的自然调适状态,且仍有形塑当下文学,作用于当下现实的解释效力。依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完成对不断创化的“新世界”以及持续更新的“新人”的历史性描述与创造,属社会主义文学题中应有之义,亦属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政治根基的要义之一。而在新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赓续社会主义文学传统,既需重申总体性范畴之现实效力,亦需接续“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和审美传统。唯其如此,方能超克1980年代以降文学观念和文学史叙述的“限度”,开启与新时代相应的新的思想和审美路向,以充分发挥作为社会实践之重要一种的文学艺术的经世功能和现实意义。而以社会主义文学传统为核心,融通“五四”新文学传统及中国古典传统的文学史观念的“通三统”,是在当下语境中赓续并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先决条件。
- 杨辉
- 关键词:总体性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文学现实主义
- 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试验与试错——记草创阶段的中央文学研究所被引量:5
- 2019年
- 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兴衰,学界的关注集中在丁玲的个人遭际及其与文学体制之间的关系上。主要集中在为何要创办一所培养作家的文学院、想办一所怎样的学院、是文学院还是文学所、是否师法苏联高尔基文学研究院等几个问题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应,大多是延续1950年代针对丁玲的批判逻辑而展开的。因罕有史料面世,中央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大多筑基在所涉人物的口述访谈或回忆文章上,本文以中央文学研究所后身鲁迅文学院的院史档案为依据,记述丁玲和文学研究所人筹备、草创学校的过程。以院存档案回应丁玲和文学研究所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丁玲作为作家的理想、热情和对行政工作的倦怠,使得她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作家学校的创办者的诸多优势,在具体工作中又转为劣势。草创阶段的文学研究所实践的教育方向,与新中国需要的文艺方向产生了偏差。草创阶段的文学研究所既是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一次试验,也是一次试错。
- 李蔚超
- 关键词:文学教育
- 铸就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新辉煌——就文学创作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等主题中国作协来陕调研
- 2018年
- 3月26日至29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来陕,围绕开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新局面、文学创作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等主题进行调研。3月26日,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在西安会见了来陕调研的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钱引安,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等参加会见。
- 温斌
- 关键词:文学事业文学创作中国作协
相关作者
- 杨辉

- 作品数:92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古典传统 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文学 风景 《废都》
- 金炳华

- 作品数:52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
- 研究主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武装 中国作家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
- 李海霞

- 作品数:21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小说 纯文学 现代派 青年 社会主义文学
- 吴秀明

- 作品数:25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历史文学 历史真实 文学真实 作家 文学创作
- 张均

- 作品数:138被引量:22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当代文学 本事 当代文学研究 本事研究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