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12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探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 2024年
-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看成是凝心聚力、激发奋斗之志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实践,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以民族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百年党史的视域分析宁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对维护好民族团结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新篇章,是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重要启示。
- 惠庆冯璐璐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团结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践创新和时代价值
- 2023年
-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与时俱进。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政策文件并在医改中不断调整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铺路。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改主要政策理论和实践成果,认为党和国家始终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医改全过程,并且我国医改与时俱进趋势明显,成果显著,人民健康至上和健康优先发展的特点鲜明。通过回顾医改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新时代仍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坚持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坚持医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要求相结合的启示。
- 王艺修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对贫困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 2023年
- 后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贫困治理方略成效显著,绝对贫困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探讨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内核概念可知,相对贫困是主客观交织、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出的物质与精神匮乏的状态,相对贫困的内核特征既包含贫困本身,也包含不平等现象。随着我国进入后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划定标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问题具有多维性、分散性、发展性和长期性,后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对贫困治理的周期将会更长,治理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 王一卓
- 关键词:相对贫困绝对贫困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业会计的发展现状探讨——以盐津绿源乌骨鸡养殖有限公司为例
- 2023年
-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农业企业中,各种生产经营体制错综复杂,带来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也比较复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下,我国的农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对农业会计展开专业的核算符合我国国情。文章以盐津绿源乌骨鸡养殖有限公司为例,对其农业会计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下我国农业会计的发展状况,然后对农业会计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成因分析并对我国农业会计的发展前景提出设想。
- 周丽霞毛永富辉宇
- 关键词:农业会计
- 迈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被引量:6
- 2022年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新中国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以此为奋斗目标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日益明确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建设、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发出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强音。其中,党的领导是引领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政治保证,人民立场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政治原则,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资源和制度保障,而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必要支撑。这一系列奋斗历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执政宗旨以及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战略,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经验。
- 杨渊浩
-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统计测度与区域差异评价研究
- 栾茗渝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道路研究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局的高度,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描绘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清晰地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愿景、新...
- 王超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被引量:4
- 2021年
- 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认识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切实践行厚植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整合文化价值的光荣使命。具体而言,要在内容设置上以主流文化引导社会发展,凝聚文化共识;在方式采取上用活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实践形式;在场域布景上突破学校教育范围,协调社会生活。
- 许克松彭均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命
- 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 2021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通过文献和史实的梳理,体会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实践与创新,既是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根本要求,也是结合党史学习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坚持和践行这一根本价值,尤其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在理念认识上和战略目标上实现了由“经济现代化”到“人民现代化”的全面升华。
- 李晓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上海应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品牌意识创新为视角
- 2021年
- 中国迈入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在经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在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相较于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探索”这一定位,习近平把上海城市精神凝练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把上海发展的方向定位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2014年,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创新”是他谈的最多、关注最多的问题。2018年,习近平在上海期间又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可见,“创新”是习近平非常关注的问题,上海则是习近平创新和开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地方。
- 刘晶明
- 关键词:经济强国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