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2篇“ 神经心理学测验“的相关文章
- 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涵盖轻度血管性认知损害至血管性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语言及视空间能力障碍,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神经心理学测验是血管性认知损害疾病诊断、疗效和转归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特征、常用评估量表等角度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神经心理学测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候林林王月枫郭程程李英丽孟丽娜
- 关键词:血管疾病神经心理学测验
- 基于64排螺旋CT和神经心理学测验对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和神经心理学测验对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病例组)及28例健康对照(对照组),分别测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临床记忆量表(CMS)、额角指数及海马指数.结果WCST评分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完成测验数、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项目高于对照组(t=2.107,2.349,P=0.040、0.023).CMS评分结果显示,人像特点联想回忆、无意义图形再确认、指向记忆和总记忆商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t=6.761、5.901、3.034、12.533,均P<0.01).病例组额角指数和海马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0.652,P=0.264、0.517).失眠症患者PSQI与WCST中完成测验个数、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呈正相关(r=0.675、0.731,均P<0.01),与CMS中人像特点联想回忆、无意义图形再确认、指向记忆、总记忆商呈负相关(r=-0.612、-0.604、-0.623、-0.714,均P<0.01).结论WCST和CMS提示失眠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64排螺旋CT未发现相应的客观证据.
- 邢曜耀杜建彬
- 关键词:失眠症螺旋CT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变化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产生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3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相关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简易智能状态、物品记忆能力、语言流畅性及视觉空间能力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能够充分展现抑郁症患者认知、记忆、语言、思维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状态,通过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了解患者上述层面实际情况,以便于调整治疗方针,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
- 李方闫斌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心理学测验
- 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测验联合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共183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据头部MRI表现分为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62例)、脑白质高信号组(WMH组,60例)和二者兼有组(LACI+WMH组,61例),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检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LACI组、WMH组和LACI+WMH组Mo CA量表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42,0.015,0.000),LACI+WMH组亦低于LACI组和WMH组(P=0.001,0.042)。在Mo CA量表8个认知域中,LACI+WMH组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评分(P=0.006,0.041,0.035)、延迟记忆评分(P=0.006,0.012,0.048)、言语功能评分(P=0.001,0.032,0.047)和计算力评分(P=0.009,0.001,0.003)均低于对照组、LACI组和WMH组,LACI组延迟记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7),WMH组延迟记忆评分(P=0.005)和言语功能评分(P=0.047)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LACI组、WMH组和LACI+WMH组P300波幅均降低(P=0.025,0.033,0.000)、潜伏期均延长(P=0.018,0.000,0.000),LACI+WMH组P300波幅亦低于LACI组和WMH组(P=0.041,0.018)、潜伏期亦长于LACI组和WMH组(P=0.000,0.022)。结论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言语功能和计算力方面,尤以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兼有患者显著。Mo CA量表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认知功能优势互补,二者联合可以更客观、早期发现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及时干预、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赵晓玲刘艳邓茜李立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小动脉小静脉神经心理学测验
- 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学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N400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神经心理学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N400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抑郁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30例非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MEB-9140K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B400,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发病后抑郁评分为(33.87±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病1 d平均波幅为(4.5±1.4)V、发病15 d平均波幅为(6.1±1.2)V、发病30 d平均波幅为(7.4±0.9)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性比较大,且其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潜伏期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有所延长,N400的平均波幅在病床不同时期有所下降。
- 平军辉王东平仲照希
-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测试事件相关电位N400抑郁症
- 扩散张量成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识别轻度认知损害的比较
- 2015年
- 目的比较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神经心理学测验在识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中的区别。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河北省老年期痴呆诊断及防治研究受试者,采用方便抽样选取MCI患者12例与正常对照15名。所有受试者进行DTI测定双侧颞叶、额叶、枕叶、海马旁回、扣带回及胼胝体等多个脑区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包括词语流畅性、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联想学习、情景记忆、相似性和算术测验。结果判别分析示,DTI右额叶皮层下、左枕叶皮层下、左侧海马旁回、双侧内囊后肢的FA值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23,χ2=31.92,P<0.01),判别正确率为88.9%;神经心理学测验指标中,情景记忆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58,χ2=7.09,P=0.01),判别正确率为81.5%;二者联合,右侧脑室前角、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情景记忆、相似性测验得分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03,χ2=46.17,P<0.01),判别正确率为88.9%。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对MCI的识别率较神经心理学测验更高。
- 王岚赵晓川任庆云于鲁璐宋美高媛媛许顺江谢冰安翠霞王育梅王学义
- 关键词:轻度认知损害扩散张量成像
- 神经心理学测验及弥散张量成像在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鉴别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学测验及功能成像在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综合征为主型(MSA-P)与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型(MSA-C)及原发性帕金森病(PD)鉴别中的作用。
方法:MSA-P型患者8例,MSA-C型患者1...
- 张旭郎森阳王岩马林王湘庆
-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神经心理学弥散张量成像
- 文献传递
- 神经心理学测验及弥散张量成像在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鉴别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心理学测验及功能成像在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综合征为主(MSA-P)型与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MSA-C)型及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MSA-P型患者8例,MSA-C型患者13例,帕金森病患者13例.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相似的健康老年人13名,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获得的分值及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MSA-P组患者的连线测验耗时[(103.7±25.9)s]及图形-符号转换测验分值[(20.9±6.1)分]与MSA-C组[(80.9±29.1)s;(28.1 ±7.4)分]及帕金森病组[(72.1±19.6) s;(29.0±9.4)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0.05).(2)MSA-P型患者的平均弥散率(MD)在双侧壳核(8.01 ±0.76、7.91±0.74),左侧黑质(8.31±0.43)、丘脑(8.30±0.69)、外囊(8.12±0.32)均与MSA-C型(7.27±0.42、7.34±0.31、7.58±0.81、7.81 ±0.34、7.70±0.44)、帕金森病患者(7.35±0.43、7.45±0.43、7.66±0.45、7.72±0.40、7.56±0.37)存在明显差异;MSA-C型患者的MD值在双侧桥臂(8.54±0.74、8.28±0.71)、延髓(8.32±0.61)均明显高于MSA-P型(8.54±0.74、8.28±0.71、8.32±0.61)、帕金森病患者(7.25±0.70、7.30±0.66、7.65±0.50)及对照组(6.94±0.39、7.08±0.32、7.4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MSA-P型患者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在左侧外囊(0.45±0.35)及右侧丘脑(0.28±0.27)、枕叶(0.47±0.87)与MSA-C型患者(0.48±0.36、0.23±0.24、0.49 ±0.4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FA值在左侧枕叶(0.46±0.10)与帕金森病患者(0.56±0.8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线测验、图形-符号转换测验和弥散张量成像对临床鉴别MSA-P型与MSA-C型及帕金森病有一定辅助意义.
- 张旭王湘庆王岩于生元马林郎森阳
-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神经心理学测验磁共振成像
- 早发性帕金森病的神经心理学测验与P300检测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和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以发病年龄为分界点将242例患者分为早发性帕金森病组(≤50岁,76例)和晚发性帕金森病组(> 50岁,166例),对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家族史等一般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和各分项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P30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发性帕金森病组的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21.1%(16/76)与6.02% (10/166),x2=7.87,P=0.005].早发性帕金森病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总分及各分项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和定向的评分(分)均显著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23.89±3.31与22.17±4.66; 3.57±1.33与3.12±1.4; 38.00±0.98与4.93±1.21;2.46±1.49与1.73 ±1.57; 5.75±0.58与5.36±0.95,t=3.44、3.79、3.12、1.98、2.52,均P<0.05).韦氏智力及韦氏记忆力分量表测试结果发现,早发性帕金森病组的相似性、图形排列、积木测试和数字广度评分(分)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10.54±2.48与8.26±2.82;7.91±3.33与6.73±2.38; 8.74±3.10与7.52±2.67; 10.15±2.48与9.14 ±2.29,t =3.30、2.62、2.58、2.53,均P<0.05).晚发性帕金森病组P300的P3潜伏期和N2潜伏期较早发性帕金森病组明显延长,P3的波幅显著下降.结论 遗传因素在早发性帕金森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轻,执行功能、视空间及注意力在早发性帕金森病中保存相对完整.
- 黄静张玉虎聂坤甘蓉王丽敏唐红梅赵洁皓黄智恒王丽娟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心理学测验
- 老年原发性失眠的神经心理学测验与P300检测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有无损害及其程度。方法用神经心理学检测(MMSE、MoCA量表)、P300检测52例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结果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MoCA量表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回忆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量表评分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结果显示无论是靶刺激还是非靶刺激,其诱发出的波明显低平及后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联合MoCA量表评估及P300检测有助于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
- 孙奕黄丹青符晓苏
- 关键词:失眠神经心理学量表P300
相关作者
- 汪凯

- 作品数:657被引量:3,75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 记忆
- 郭起浩

- 作品数:170被引量:1,07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轻度认知损害 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心理学
- 李春波

- 作品数:435被引量:4,231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焦虑障碍 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老年人
- 肖世富

- 作品数:313被引量:1,890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抑郁症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老年人
- 贾建平

- 作品数:1,305被引量:6,006H指数:3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