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2篇“ 神经根病“的相关文章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手术治疗椎管内气性囊肿致腰椎神经1例报道
2024年
椎管内气性囊肿(intraspinal gas cyst)临床相对少见,其发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其产生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与椎间盘的创伤、感染或有创操作相关[1]。椎管内气性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其位于椎管内,如导致神经受压,可引起典型神经受压症状,临床易与椎间盘突出症、黄韧带囊肿混淆.
孙宏琪赵健军熊敏剑姜铁斌梁日东梁亮黎庆初
关键词: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椎管内
壮医药物竹罐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临床及护理疗效分析
2024年
探究壮医药物竹罐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的104例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A组(n=34)、观察B组(n=34),为三组患者实施常规理疗和药物治疗,观察A组使用传统中医玻璃拔罐治疗,观察B组使用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各方面发生的改变。结果 针对三组的视觉模拟平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后上述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B组的各项评分相对更理想(P<0.05);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82.35%、97.06%,观察B组的疗效更佳(P<0.05)。结论 在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患者实施常规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竹罐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成效,让患者存在的症状更快消退,促进肢体活动能力改善。
李芳菲
关键词:竹罐神经根病疗效
肌电图与MRI在腰骶神经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肌电图与MRI在腰骶神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腰骶神经患者97例,均行肌电图及MRI检测,并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采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累及节段。结果肌电图检测阳性89例,MRI检测阳性90例,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75)。两种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测阳性89例中,损害最多节段见于L5+S1(36.08%)、L5(18.56%)及L4+L5+S1(16.49%),MRI检测阳性90例中,损害最多节段见于L4+L5+S1(29.90%)及L4+L5(18.56%),肌电图检测发现单损伤及双损伤多于MRI检测,双以上损伤低于MRI检测。结论在腰骶神经诊断中,肌电图与MRI检测符合率较高,但肌电图对累及节段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王波娜江峰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病肌电图MRI
神经束蛋白186抗体介导的急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阐述抗神经束蛋白186(NF186)抗体介导的急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AISP)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AISP/慢性免疫性感觉性多发性神经(CISP)的认识。方法:总结2021年12月收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NF186抗体阳性AIS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AISP/CISP患者进行系统回顾。结果:患者为62岁男性,表现为急性起的感觉性共济失调,血清中抗NF186抗体阳性(1∶32),体感诱发电位(SEP)脊髓电位和皮质电位均未记录到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SEP均显著改善,目前停药2个月,未复发。经复习文献,目前报道的资料完整的AISP、CISP例共23例(包括本例),发年龄(54.7±17.7)岁,男女比例1.88∶1。3例患者为急性起,归类于AISP。95.7%(22/23)的患者表现为不伴肢体无力的感觉性共济失调,95.0%(19/20)的患者SEP检查结果显示皮质电位潜伏期延长甚至未记录到反应,95.5%(21/2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脊液蛋白升高,神经增粗或者异常强化并不常见;1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筛查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或郎飞结区-结旁区相关抗体的AISP/CISP文献仅6篇,未见NF186抗体阳性的报道。3例AISP患者均具有CISP/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的某些特点,AISP与CISP患者在除起方式以外的临床特征上无差异。结论:抗NF186抗体可以介导AISP,表现为急性起的感觉性共济失调,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AISP与CISP除起方式外,二者从临床、电生理、理、致抗体方面均难以区分,因此二者可能是一种疾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王娟畅雪丽庞效敏王桂莲郭军红张炜
关键词: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桃仁5‑10份、红花3‑10份、生地10‑15份、当归5‑15份、赤芍5‑12份、川芎3‑9份、丹参5‑15份、延胡索3‑10份、羌活3‑...
黄祥宽仇倩生家耀齐尚锋王灿红王文波贾文杰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气性囊泡压迫所致腰椎神经1例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腰椎神经因较多,常见的有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滑脱等。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一些少见因如黄韧带囊肿、关节突囊肿、黄韧带下血肿、海绵状血管瘤等相继以个案的形式被报道^([1-5])。而由气性囊泡压迫引起的腰椎神经并采用手术治疗的例较少见。泰州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2月17日收治1例因气性囊泡压迫引起腰椎神经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李兴彬周志勇魏嘉绪牛小平黄爱兵
关键词:腰椎神经压迫综合征微创性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身痛逐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LDH)伴神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130例,依照入院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8周,观察组颈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身痛逐瘀汤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值得采纳。
赖富铭彭刚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炎症因子
针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的临床研究
2023年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象,深入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电针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样本为我院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70例,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样本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应用针灸结合电针治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在结果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并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确切的临床优势,各项数据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体现出观察组患者所应用的治疗方案具有确切应用价值(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针灸结合电针在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临床满意度的提高。
罗杨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针灸电针治疗
IVIM-DWI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疼痛评估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腰椎盘突出症合并神经(LDHR)疼痛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2例LDHR患者分为L5观察组、S1观察组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进行3DFIESTA序列成像、IVIM-DWI及同层面常规T_2序列成像,测量脊后神经节获得定量参数ADC、D、D^(*)、F的数值,通过ODI量表获得观察组疼痛评分,分析定量参数和OD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脊背神经节的ADC、D、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ADC、D与ODI评分均呈中度相关。结论 IVIM-DWI参数ADC、D可用于LDHR患者的疼痛评估。
李晶磊林椿森王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成像
经Kambin三角和经椎弓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经Kambin三角和经椎弓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腰骶神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经Kambin三角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采取经椎弓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造影剂分布范围、手术并发症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2天、3天、4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31±0.67分,2.13±0.49分,2.32±0.54分和2.15±0.05分,对照组分别为2.42±0.66分,2.53±0.52分,2.63±0.61分和2.29±0.51分,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剂分布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扩散节段1.59±0.25 D,高于对照组1.41±0.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刺痛、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和0,低于对照组的18.33%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7.21±1.95分和10.65±1.45分,对照组分别为11.60±1.96分和12.21±1.33分,两组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JOA评分和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椎弓入路比较,经Kambin三角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较好。
曹勇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病

相关作者

贾连顺
作品数:1,672被引量:11,067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史建刚
作品数:298被引量:1,124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马尾神经综合征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损伤 发病机制
袁文
作品数:1,032被引量:5,481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史国栋
作品数:74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胸腰椎骨折 颈椎 脊髓损伤 外科治疗 马尾神经综合征
田纪伟
作品数:317被引量:1,32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寰枢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