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4篇“ 秋海棠“的相关文章
- 秋海棠
- 本书介绍了秋海棠的栽培历史,介绍关于秋海棠的古今咏赞、花语花趣等海棠文化,阐述其种类、盆栽技术,及适合家庭赏用的方法。
- 王意成
- 关键词:秋海棠科盆栽
- 秋海棠
- 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有关秋海棠的资料,介绍了秋海棠的历史、文化,形态特征,分类与分布,种与品种,栽培技术,繁殖方法,育种,病虫害防治以及应用与欣赏。
- 余树勋编著
- 关键词: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王意成著
- 关键词: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秦瘦鸥著
- 关键词:长篇小说
- 秋海棠
- 秦瘦鸥
- 秋海棠
- 秦瘦鸥著
- 秋海棠花香挥发性成分分析
- 2025年
- 为了解不同秋海棠属植物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丽纹秋海棠(Begonia kui)、鸟叶秋海棠(B. ornithophylla)和巴萨罗斯秋海棠(B. barsalouxiae)的雄花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秋海棠花中共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丽纹秋海棠鉴定出30种,以杂环类为主;鸟叶秋海棠和巴萨罗斯秋海棠分别鉴定出56和44种,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主成分分析(PCA)表明,3种秋海棠主要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5种关键差异花香成分,推断丽纹秋海棠的香气为蜡香和膏香型,鸟叶秋海棠的香气为柑橘香型,巴萨罗斯秋海棠的香气为花香型。不同秋海棠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及其主要香气物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花香依靠各种挥发物相互作用而形成,香型由拥有较高气味值的挥发物决定。
- 梁晓莉高雁茹王龙远郭微谈静吴伟李凌飞薛彬娥
- 关键词:秋海棠花香挥发性成分
- 桂西地区秋海棠属种质资源调查与种群状况
- 2025年
- 中国为全球秋海棠属植物重要分布区域之一,桂西喀斯特山区为秋海棠特别是侧膜组秋海棠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整体呈现种类多、种群小、分布散、生境脆弱等分布特征,且近年来人为活动日渐频繁地影响秋海棠属植物野生种群生境。为进一步了解桂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特征与种群状况,2017-2022年深入调查了广西西部崇左、百色和河池三市的秋海棠属植物野生资源分布及种群状况,主要涉及秋海棠属植物66种(含53个已正式发表种或种下等级以及13个疑似新种)近140个野生种群,重点调查记录各种群的生境及生长情况,同时对照文献资料及查看标本开展分析。调查发现,大部分野生种群生长及更新状况良好,但人为活动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以及人工采集对部分秋海棠属植物野生种群产生了一定影响,少数调查种群有消失的风险。桂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且包括部分仍未被发现或发表的种类,其内尤其是侧膜组中包含较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类群。研究在调查桂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生资源分布和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对资源整体分布特征和多样性进行总结,并就如何进一步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 陶大燕关世凯周锦业闫海霞宋倩郎校安
- 关键词:秋海棠属野生资源
- 一种秋海棠组培苗的培养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秋海棠组培苗的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秋海棠外植体消毒后接入脱毒培养基,脱毒培养,获得丛生芽;(2)将丛生芽接入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获得新芽;(3)将新芽接入增殖...
- 杜娟胡文芳宋平张琛梁娟王亦豪张忠祥齐丹丹王芸闫越李雪塞薛文秀张智婷田菲菲刘玲
- 一种侧膜组秋海棠杂交后代播种方法
- 本发明属于侧膜组秋海棠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膜组秋海棠杂交后代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收种子;S2.配制基质;S3.基质消毒;S4.播种;S5.培育,播种后将播种容器置于温度20‑26℃、光照1000‑50...
- 周锦业闫海霞关世凯陶大燕宋倩
相关作者
- 管开云

- 作品数:150被引量:6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秋海棠 秋海棠属 育种方法 营养基质 有性杂交
- 李景秀

- 作品数:75被引量:2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秋海棠 育种方法 营养基质 秋海棠属 有性杂交
- 田代科

- 作品数:114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
- 研究主题:秋海棠 育种方法 人工杂交 秋海棠属 多样性
- 李爱荣

- 作品数:49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秋海棠 营养基质 马先蒿 根部 桃红色
- 税玉民

- 作品数:60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英文 秋海棠属 滇东南 秋海棠 秋海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