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筛前动脉“的相关文章
鼻窦CT在降低鼻窦炎手术患者术中动脉损伤风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及重建在明确动脉与颅底位置关系和降低鼻窦炎手术患者术中动脉损伤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120侧),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annoy分型法并依据动脉与颅底的位置关系分为Ⅰ~Ⅲ型动脉,计算动脉悬空率(Ⅲ型动脉发生率);依据板外侧板相对于顶的深度进行分型(Keros分型)并判断颅底情况,采用鼻窦三维CT识别眶上房(SOEC),分析动脉与Keros分型、SOEC的相关性。结果:鼻窦CT扫描及重建结果显示,Ⅰ型动脉占43.33%(52/120),Ⅱ型占18.33%(22/120),Ⅲ型(动脉悬空率)占38.34%(46/120)。Keros分型中Ⅰ型占52.50%(63/120),动脉悬空11侧,悬空率为17.46%(11/63);Ⅱ型占38.33%(46/120),动脉悬空24侧,悬空率为52.17%(24/46);Ⅲ型占9.17%(11/120),动脉悬空11侧,悬空率100.00%(11/11);Keros分型Ⅲ型悬空率显著高于Ⅰ、Ⅱ型,Keros分型Ⅱ型悬空率显著高于Ⅰ型(P<0.01)。S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eros分型与动脉悬空呈中度正相关(r=0.512,P<0.001)。120侧中含SOEC 21侧,占17.50%(21/120);动脉悬空14侧,占66.67%(14/21);不含SOEC 99侧,占82.50%(99/120);动脉悬空32侧,占32.32%(32/99)。含SOEC组动脉悬空率显著高于不含SOEC组(P<0.01)。结论:动脉悬空与Keros分型升高、存在SOEC密切相关,术行鼻窦CT可了解动脉与颅底位置关系,进而减少术中动脉损伤。
车福盈章永涛李妍王恒王腾王佳雪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低位动脉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关系和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通过CT研究低位动脉(low-lying 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LAEA)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影像学关系,明确其定位,避免术中损伤。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126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通过Horos软件重建,测量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AEA)与颅底的距离、额窦壁到颅底水平部与垂直部相交点的最大水平距离(longest horizontal diameter from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frontal sinus to the skull base at which point the slope turns vertical to horizontal,APF)、包含LAEA的骨板与颅底向的夹角(forward angle between the lamella containing the low anterior ethmoid artery and the skull base,FALS),测量板外侧板(lateral lamella of the cribriform plate,LLCP)高度并按Keros分型分类,按国际额窦解剖分类方法(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定义患者气房类型。t检验、χ^(2)检验做差异性分析,Spearman、Pearson分析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在126例(252侧)患者中,有、无眶上房(supraorbital ethmoid cell,SOEC)及有、无泡上气房(supra bulla cell,SBC)患者的AEA低位走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P<0.001;χ^(2)=138.05,P<0.001);KerosⅠ型、Ⅱ型、Ⅲ型与LAEA分别呈负相关(r=-0.592,P<0.001)、正相关(r=0.531,P<0.001)、正相关(r=0.172,P<0.001);LAEA与颅底之间的距离和APF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01);当存在SOEC、SBC,KerosⅡ型、KerosⅢ型及更大的APF,AEA低位走行率明显升高。在FALS中,91.5%为锐角,7.8%为直角,0.7%为钝角。结论SOEC、SBC、高级别Keros分型、APF长度及FALS是术定位LAEA的可靠标志。通过术阅片,明确其解剖关系,对于内镜手术时减少AEA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程翔宇张欠欠唐如茆松张维天叶海波
关键词:鼻内镜颅底
内镜鼻窦手术中眶上房的定位作用和动脉分型的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中眶上房(SOEC)定位额窦口(FO)和动脉(AEA)的作用,以及AEA内镜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出伴有SOEC并完成DrafⅡA型手术者36例(47侧),记录SOEC与FO、AEA的影像-解剖关系。根据内镜下AEA隆起范围与顶的关系,将其分为1型(隆起向内延伸未超越顶外侧1/3)、2型(超出1/3,但未超越2/3)和3型(超越顶2/3)。结果:SOEC出现率占同期DrafⅡA型手术侧别的26.1%(47/180)。CT上,7侧FO被鼻丘上额气房或泡上额气房占据,其余40侧(85.1%)均紧邻SOEC方。AEA100%位于SOEC后缘附近,其中6侧(12.8%)贴附于颅底、41侧(87.2%)悬空于顶。内镜下,SOEC识别率为89.4%(42/47),5侧(10.6%)因黏膜水肿、出血等因素未能确认。AEA识别率为76.6%(36/47),其中1型、2型和3型分别占41.7%(15/36)、38.9%(14/36)和19.4%(7/36)。去除额气房后,所有FO均位于SOEC的方或内侧,所有可识别的AEA在孔水平位于SOEC开口的后缘。结论:SOEC是内镜鼻窦手术中定位FO和AEA的可靠标志;AEA内镜分型有利于指导额区域的精准手术。
冯燕军闫素英王建宏刘怡李希平
关键词:内镜鼻窦手术鼻窦炎筛前动脉
CT影像中动脉与颅底的关系及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通过CT影像探讨动脉(AEA)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52例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测量AEA与颅底的距离并分型,测量AEA至额嘴的距离,并研究其与AEA悬空的关系。记录眶上房(SOEC)的发生率并以卡方检验分析SOEC与AEA悬空的关系,测量板外侧板的深度并进行Keros分型,以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eros分型与AEA悬空的关系。结果AEA在CT图像中辨别率为100%,Ⅰ型为AEA嵌于颅骨内,占42.3%(44/104),Ⅱ型为AEA紧贴颅底,占18.3%(19/104),Ⅲ型为AEA悬空于窦内,占39.4%(41/104),即AEA的悬空率为39.4%,至颅底的平均距离为(3.8±1.5)mm。AEA至额嘴平均距离(14.1±2.2)mm,其距离在AEA悬空与非悬空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05)。在Keros分型中,Ⅰ型占51.9%(54/104),Ⅱ型占37.5%(39/104),Ⅲ型占10.6%(11/104)。Keros分型与AEA发生悬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5(P<0.001),为中度正相关。SOEC发生率为17.3%(17/104),有SOEC的患者与无SOEC的患者的AEA悬空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87,P<0.05)。结论当SOEC存在或Keros分型级别较高时,AEA的悬空率明显升高,术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可以识别颅底解剖情况,明确AEA与颅底的位置关系,进而降低术中AEA的损伤风险。
史慕寒王旻吴雨潇李辉黄诗恩吕志刚
关键词:筛前动脉颅底鼻窦炎解剖学
鼻内镜手术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方法分析2例鼻内镜手术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眶压增高、球结膜水肿、视力下降,考虑为动脉损伤致眶内血肿,经过及时行眶减压、电凝止血,一例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另一例患者视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鼻内镜术需仔细阅片,对于动脉游离度大的病例,以及肿瘤破坏骨质包裹动脉的患者,术中需注意仔细辨认,避免损伤动脉;如术中动脉损伤应及时电凝止血;术后出现眶压增高、视力明显下降者,应考虑动脉损伤导致眶内血肿可能,应及时进行眶减压及动脉电凝止血.
刘畅张俊毅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眶内并发症
动脉为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介绍一种以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外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术均经过至少1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内镜下Draf IIB型额窦开放+上方带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进行颅底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术后1个月拔除填充物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随访1~3年,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额窦及上颌窦均引流通畅,上皮化好。主要副反应为鼻腔干燥结痂。结论以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取材方便,应用于额窦后壁颅底缺损修复疗效满意,该术式有创新性。
章华覃艾球高可雷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
关键词:颅底缺损颅底重建
鼻内镜下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82例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动脉供血区鼻出血患者82例,给予鼻内窥镜下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鼻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一期治愈率96.34%。结论:鼻内窥镜下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段永伟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
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动脉破裂致难治性鼻出血八例被引量:4
2015年
解剖上,动脉属于颈内动脉系统,由眼动脉分出,潜行于上斜肌和内直肌之间,经过孔横行于眶内壁,大多穿入窦顶部的骨性管道(动脉管),最后经过孔进入鼻腔。临床上,鼻腔中由动脉供血的区域不多,主要是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的上部、额窦及窦。对于鼻腔出血而言,中鼻甲平面以上部位的出血大多来源于动脉。由于该位置较为隐匿,
章程张国明童玫玫王向辉朱建汉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动脉破裂鼻内镜鼻腔外侧壁颈内动脉系统筛前动脉
动脉为蒂的鼻腔外侧壁粘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以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粘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重建的新方法,总结其疗效,并分享初步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粘膜瓣修复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12例,男9例,女3例,均为...
章华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
关键词:筛前动脉血管蒂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鼻内镜手术治疗动脉破裂致顽固性鼻出血5例被引量:3
2014年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常见急症之一。可由鼻部局部疾病引起,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出血量多少不一,少则为涕中带血,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1]。本文就我科治疗的5例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顶部的动脉破裂导致的难治性鼻出血,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8月我科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
张志明林晓昕乔建张利孟庆超
关键词:筛前动脉鼻内镜

相关作者

章华
作品数:79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颅底 颅底肿瘤 内镜 内窥镜检查 鼻咽癌
孙钢
作品数:220被引量:1,117H指数:16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影像学表现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丁娟
作品数:43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320排CT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胸部
张俊毅
作品数:49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颅底 内镜 经鼻内镜 颅底肿瘤 鼻内镜
谢志海
作品数:92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内镜 经鼻内镜 颅底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