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篇“ 粉叶小檗“的相关文章
- 云南野生药用蜜源植物——粉叶小檗
- 2023年
- 粉叶小檗是云南山区常见的一种野生蜜源植物,目前尚未人工引种栽培。该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药用蜜源植物。文章就粉叶小檗的形态特征、养蜂价值、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提出对野生状态的粉叶小檗的保护建议。
- 龚薇张怀辉徐率尤方东
- 关键词:粉叶小檗蜜源植物野生药用
- 粉叶小檗(小檗科)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分类修订被引量:1
- 2021年
- 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和丽江市玉龙雪山的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叶、花瓣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粉叶小檗幼叶背面具明显的白色粉霜,而成熟叶,尤其是秋冬季的老叶,叶片背面的白色粉霜几乎完全脱落,并呈灰绿色。虽然粉叶小檗花瓣先端存在缺裂和全缘两种变异式样,但是这些变异式样在居群内是连续的。粉叶小檗成熟果实紫黑色,表面具显著而稳定的白色粉霜。结合文献分析和植物标本观察,将B.pruinosa var.brev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long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serratifolia Ahrendt和易门小檗处理为粉叶小檗的异名。此外,还为粉叶小檗指定了后选模式,即Delavay 493(P00716556)。
- 李新华袁森范俊施小平
- 关键词:小檗属粉叶小檗花瓣新异名后选模式
- 近光滑小檗、粉叶小檗和拉萨小檗(小檗科)主要分类学特征的变异式样研究
- 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等地,以及西藏拉萨地区,对小檗属近光滑小檗(Berberis sublevis W.W.Smith)、粉叶小檗(B.pruinosaFranch.)和拉萨小檗(B...
- 范俊
- 关键词:小檗科野外调查
- 粉叶小檗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 2013年
-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雌蕊1枚,子房单心皮,边缘胎座,2枚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呈"Z"字形;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中,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品"字形卵器,其中助细胞发达且具丝状器。
- 杨桂英马绍宾
- 关键词:粉叶小檗大孢子雌配子体
-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单细胞克隆被引量:3
- 2004年
- 以粉叶小檗愈伤组织为材料 ,用B5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细胞系。经 3~ 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悬浮的单细胞。悬浮细胞通过细胞平板克隆 (一般B5培养基平板克隆 ,优化培养基平板克隆和条件培养基平板克隆 ) ,经 5代连续继代培养观察和薄板层析 -分光光度法分析 ,发现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平板克隆植板率最高 ,且克隆最易成功 ,并且还筛选到一株小檗碱产率高且稳定的克隆CV 5 7,其平均生长速率为 14 .4 12mg .Fw/L .d ,为原始株系的 1.91倍 ,平均小檗碱含量为 2 .17%干重 ,是原始株系的 2 .2 6倍。
- 查宏波李启任王东陈敏
- 关键词:粉叶小檗小檗碱细胞系小檗科
-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单细胞克隆被引量:1
- 2003年
- 以粉叶小檗愈伤组织为材料,用B5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细胞系。经3~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悬浮的单细胞。悬浮细胞通过细胞平板克隆(一般B5培养基平板克隆、优化培养基平板克隆和条件培养基平板克隆),经5代连续继代培养观察和薄板层析-分光光度法分析,发现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平板克隆植板率最高,且克隆最易成功,并且还筛选到一株小檗碱产率高且稳定的克隆CV-57,其平均生长速率为每天14.412mg/L,为原始株系的1.91倍,平均小檗碱含量为干重的2.17%,是原始株系的2.26倍。
- 查宏波李启任王东陈敏
- 关键词:粉叶小檗愈伤组织小檗碱
- 药用植物粉叶小檗花药发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被引量:13
- 2003年
- 较系统地报道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osaFrance.)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多核;中层3~4层;在药室发育成熟时,1~2层中层宿存,局部与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呈"U"形;多孢原,发生于表皮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二分体时期相对较长,而四分体时期很短;四分孢子多数呈左右对称的"田"字形排列,少数呈直线形或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呈圆形,具三孔沟.
- 杨桂英马绍宾
- 关键词:粉叶小檗小孢子雄配子体
-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被引量:8
- 2000年
- 以粉叶小檗 (Berberispruinos.F)愈伤组织为材料 ,检测培养过程中小檗碱和药根碱的含量变化 ,发现原植物中含量为痕量的药根碱 .在培养细胞中是主要的生物碱 ,而原植物中为主要成分的小檗碱 ,在培养细胞中的含量 (除静止期外 )低于原植物 .并探讨了二者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可能的转化方式和途径 .
- 王东李启任杨成兵张庆华
- 关键词:粉叶小檗愈伤组织培养小檗碱药根碱生物碱
- 粉叶小檗细胞的悬浮培养及某些相关的生理生化特性被引量:9
- 1997年
- 研究了粉叶小檗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小檗碱合成的时间进程,以及某些生理生化特性与上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胞生长速度为0.7585g(DW)·L-1(培养基)·d-1,细胞产率在第13d达最大值,为986g·L-1(培养基)。小檗碱含量在第10d最高,为2.51%;小檗碱最大产率出现在第13d,为200.2mg·L-1培养基)。细胞生长和小檗碱积累与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精、总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是负相关,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相平行,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比细胞生长提前。
- 王东李启任王建华
- 关键词:细胞悬浮培养生理生化
-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小檗碱的含量被引量:15
- 1995年
- 由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osa)的茎、腋芽、叶、实生苗的子叶及胚轴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B_5+2,4-D0.5mg/L+KT0,2mg/L培养基对诱导较好,而B_5+2,4-D0.5mR/L+KT0.5mg/L对愈伤组织生长较适宜。接种量在0.4-0.8g(20mL培养基)之间较为适宜。经薄层层析一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鉴定,证明愈伤组织具有合成小檗碱的能力,含量高达1.8148%,接近原植物体含量(茎,1.58%)。
- 李启任杨峻芸曹安飞赵梅
- 关键词:粉叶小檗小檗碱愈伤组织
相关作者
- 李启任

- 作品数:30被引量:6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愈伤组织 小檗碱 粉叶小檗 棉花 快速繁殖
- 王东

- 作品数:5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小檗碱 粉叶小檗 愈伤组织 细胞培养 培养细胞
- 杨桂英

- 作品数:43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砷 紫茎泽兰 幼苗生长 种子萌发 化感作用
- 马绍宾

- 作品数:76被引量:7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小檗科 桃儿七 繁殖生物学 进化 繁殖
- 张怀辉

- 作品数:20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蜜源植物 ICP-MS 中药 半定量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