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7篇“ 粘液细胞“的相关文章
- 一种染黄羽鹌鹑肠道粘液细胞的Schiff氏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黄羽鹌鹑肠道粘液细胞的Schiff氏法,包括如下步骤:完成Schiff染液配置后,选取鹌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直肠中段1cm的组织样,置于Bouin氏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至水洗;Schiff...
- 何敏赵飘
- 文献传递
- 三聚氰胺对鲤鱼鳃、消化道粘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以鲤鱼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的方法,研究三聚氰胺胁迫对其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密度与类型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1、10、100、1 000和2 000 mg/kg 5个实验组,以0.65%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染毒,处理48h。结果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鳃丝、口腔上皮、肠道各处粘液细胞密度均随三聚氰胺剂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对照组相比,1 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100 mg/kg中肠和1 000 mg/kg腮丝降低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降低差异P<0.01。另外,三聚氰胺能降低鳃丝,口腔上皮处II、IV型,前肠II、III、IV型,中肠I、II、III、IV型,后肠I、II、IV型粘液细胞密度;提高鳃丝,口腔上皮处I、III型,前肠I型,后肠III型粘液细胞密度;且三聚氰胺剂量不同,影响各类型粘液细胞密度升高或降低的幅度亦不同。结论在三聚氰胺的刺激下,I、III型粘液细胞分泌的中性粘液成分,在鲤鱼腮和消化道表面形成粘液层,Ⅱ型和Ⅳ型分泌的酸性粘液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可为机体粘液的免疫防御能力提供证据。
- 吴红松
- 关键词:三聚氰胺鲤鱼粘液细胞
- 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被引量:3
- 2016年
-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cell·mm^(-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食道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低,为(10.83±1.94)cell·mm^(-2),与消化道其它部分相比差异极显著。另外,消化道各段单位面积内粘液细胞的分泌能力顺序为食道>直肠>肠>幽门盲囊>胃。通过对消化道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对比可以发现,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与其所在部位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 王永波张杰李向民
- 关键词:消化道粘液细胞
- 一种粘液细胞的快速染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液细胞的快速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组织切片放入染色架依次置于100%二甲苯I、100%二甲苯II中各8min;将组织切片按100%二甲苯I5min、100%二甲苯II5min95%的酒精5min、8...
- 何敏梁晓霞汪开毓方静陈正礼耿毅彭西唐丽潘康成赖为民
- 文献传递
-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王鹏飞
-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道粘液细胞胃泌素细胞
- 团头鲂肠道粘液细胞分布和两种黏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布
- 粘液(mucus)是以黏蛋白(mucins)为基础骨架成分的高水分粘性液体。鱼类的皮肤、鳃及消化道上覆盖着一层粘液,主要是由上皮中的粘液细胞(mucous cells)大量分泌。鱼类粘液在鱼体防御外界病原侵袭、信息传递、...
- 薛春雨
- 关键词:团头鲂黏蛋白基因基因克隆
-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长期暴露对鲤鱼粘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鲤鱼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吐温80组及5 mg/L、20 mg/L、80 mg/L、160 mg/L DEHP组,染毒20 d。结果表明,吐温8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除5 mg/L组口腔上皮处粘液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吐温80组外,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鳃丝、口腔上皮、前肠、后肠粘液细胞密度均极显著低于吐温80组。中肠处粘液细胞密度5 mg/L、20 mg/L组与吐温8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80 mg/L组显著低于吐温80组,160 mg/L组极显著低于吐温80组。鳃丝、口腔上皮、中肠处粘液细胞密度均随DEHP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前肠和后肠在80 mg/L组粘液细胞密度最小,降幅最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吐温80组相比,DEHP能降低鳃丝、口腔上皮处Ⅱ、Ⅳ型,前肠Ⅰ、Ⅱ、Ⅳ型,中肠Ⅰ、Ⅲ、Ⅳ型,后肠Ⅱ、Ⅲ型粘液细胞密度。DEHP能提高鳃丝Ⅰ、Ⅲ型,口腔上皮和前肠Ⅲ型,中肠Ⅱ型和后肠Ⅰ型粘液细胞密度。DEHP能减小鳃丝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密度,对各类型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因部位不同、DEHP浓度不同而异。
- 张贵生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鲤鱼粘液细胞
- 樟树茎中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分布与发育过程研究
- 樟树中油细胞粘液细胞对树木生长和樟脑樟油合成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切片连续观察了樟树幼茎及木质化茎中的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分布与发育过程,对二者细胞学上研究方法,二者间在发育过程中的关系及其解剖结构上的鉴定进行了讨论。结果发...
- 李学琴徐有明张莲花林汉王昆喜张佳颖
- 关键词:油细胞粘液细胞生长发育
- 文献传递
- 黄姑鱼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被引量:8
- 2013年
- 以体重为8.5±0.5 g的2月龄幼鱼及120±8.0 g的12月龄成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AB-PAS)反应染色方法,研究黄姑鱼幼鱼和成鱼消化道粘液细胞中的类型及分布。结果表明:黄姑鱼成鱼消化道各部位粘液细胞总数目均显著大于幼鱼;幼鱼和成鱼口咽部、食道及胃体均以含有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性物质的Ⅲ型或Ⅳ型粘液细胞为主,且Ⅳ型粘液细胞在成鱼消化道口咽部、食道及胃体的数目均显著大于幼鱼;成鱼和幼鱼前肠、中肠及后肠中,仅发现含混合性粘液物质的Ⅳ型粘液细胞的数目显著大于幼鱼。
- 辛俭薛宝贵楼宝史会来徐冬冬詹炜
- 关键词:黄姑鱼幼鱼成鱼消化道粘液细胞
- 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被引量:17
- 2012年
-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及AB-PAS的染色方法对野生和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消化道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黄鳍鲷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均有差异。食道中以Ⅰ、Ⅱ型粘液细胞为主;贲门部和胃体部只有Ⅰ、Ⅱ型粘液细胞分布,幽门部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幽门盲囊、肠道及直肠都是Ⅱ型粘液细胞最多。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粘液细胞的区别在于消化道的相同部位养殖鱼比野生鱼粘液细胞数量更多。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与鱼的生活环境及食物相关,也可能与消化道中各种菌群的分布有关。
- 王永翠李加儿区又君苏慧
- 关键词:黄鳍鲷消化道粘液细胞
相关作者
- 王宜艳

- 作品数:104被引量:3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栉孔扇贝 血淋巴 外套膜 血细胞 紫彩血蛤
- 孙虎山

- 作品数:159被引量:7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栉孔扇贝 血淋巴 紫彩血蛤 血细胞 外套膜
- 初庆刚

- 作品数:56被引量:3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发育 油细胞 粘液细胞 雄配子体 植物叶
- 安利国

- 作品数:144被引量:1,20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鲤鱼 免疫球蛋白 鱼类 粘液细胞 血清
- 杨桂文

- 作品数:125被引量:8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免疫球蛋白 鲤鱼 血清 鱼类 粘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