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9篇“ 精神信仰“的相关文章
- 民间精神信仰影响下的传统村落空间实践研究——以湖南高椅村为例
- 2024年
-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各类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表征,需要在空间实践与精神信仰的互动互馈中予以理解。通过对高椅村聚落空间实践的个案研究,以高椅村汉侗民族杂糅的精神信仰为切入点,从大量地方性田野考察中分析多元民间精神信仰对村落空间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在具体的空间实践中,村落展现了以“风水崇拜”“民俗众神崇拜”以及“祖先崇拜”为主要基调的3类民间精神信仰,并与传统文化不断交融,共同作用生成了高椅村空间实践的具体行动方案。
- 张嘉欣冀昱雯
- 关键词:传统村落仪式
- 玉出红山:“以玉为器”的精神信仰
- 2023年
- 中国人爱玉崇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玉器就已经成为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释“礼”(禮)之初意为“以玉事神”,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恰好印证了这一阐释,在一定意义上见证着礼制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体系的形成。辽宁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周晓晶认为,红山先民在吸收和继承前红山诸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以玉器作为信仰观念的主要载体,用玉雕琢出人、龙、动物和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玉器等我们现在尚不明确其具体功能的器型,形成发达的史前玉器中心,“从玉器上可以看出红山文化的容纳力与影响力”。
- 徐豪
- 关键词:红山文化研究馆员信仰观念精神信仰红山诸文化史前时代
- 李德顺:三重生命与精神信仰
- 2022年
-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专门研究哲学。他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思考,随着年龄一步步迈入老年,开始关注人生的长度与厚度,得出了每个人生都有三重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一研究,发现了许多乐趣。
- 卓成华
- 关键词:终身教授精神信仰
- “社”与“会”:从精神信仰到俗世交往被引量:1
- 2022年
- “社”的汉字本意是土地崇拜,具有一种神圣性,侧重精神连接的关系;“会”指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的聚合。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是一个复合词,它是“社”与“会”的结合。社会一方面靠物理或技术连接,另一方面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凝聚。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并没有改变“社”与“会”的本质内涵。单纯靠技术连接的社交不能组成社会,有社交不一定有社会;仅靠神圣精神凝聚的社会不能完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全部系统性功能,有社会不一定有社交。
- 李红
- 关键词:社会社交
- 走向人神的本主:大理白族地区的精神信仰被引量:2
- 2022年
-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极具特色的信仰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大理白族民众的日常生活。若从时间上看,在唐南诏国时期已经有了本主崇拜观念及其信仰形态,而到宋元大理国时期则有了成熟而典型的本主信仰形态,到了明朝初期则再发展成白族普遍性的本主信仰体系。若从宗教学视角看,本主信仰表现出强烈的人神崇拜属性:从异质性的他者到人的道德圆成者,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本主身上所呈现的人的属性越来越强,其作为核心的特质也越来越突出。大理白族地区围绕本主建构的人神崇拜,拉近了人与神灵之间的距离,从而围绕本主庙形成了一个互动性的村落生存共同体。
- 葛玉梅
- 关键词:本主白族
- 医学生精神信仰、社会责任心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的精神信仰、社会责任心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精神信仰、社会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受父母的婚姻状况的影响;社会信仰得分越高责任心越强;社会信仰得分越高越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
- 李丽娜齐音张帆赵佳慧胡继爽刘映杰
- 关键词:医学生精神信仰利他行为社会责任心
- 让故事闪耀精神信仰之光--谈谈语文课堂上的党史学习教育
- 2021年
- 对儿童来说,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从情感上激发他们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培育儿童对党的热爱之心,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下好功夫。语文教师在革命传统文本的教学中,可通过课文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通过故事人物活动背景的补充和联结更多故事、通过联结与故事和人物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及电影课程等策略来渗透党史教育。
- 李竹平
-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 医学院校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探索精神信仰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以此了解大学生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间接影响作用。方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1581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追求社会信仰;随着年级的增长,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呈上升趋势,社会信仰呈下降趋势;男生比女生更信奉实用信仰,女生比男生更信奉社会信仰,女生比男生更崇尚精神信仰;在心理弹性各维度及其总分上,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弹性无显著差异;社会信仰对心理弹性各维度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超自然信仰对能力、精神影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接受变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实用信仰对精神影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接受变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精神信仰有利于心理健康,其中社会信仰的提高最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弹性,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 胡雯汪慧
- 关键词:心理弹性精神信仰社会信仰
- 精神信仰、审美艺术、技术技理:中国武术的结构变迁与未来走向被引量:2
- 2020年
- 在人类精神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精神等相关研究,将中国武术结构分为分为三大板块,即精神信仰体系、审美艺术体系和技术技理体系。将人类价值本性、历史发展进程作为参照系,探讨武术历史进程中三大版块的历时性发展规律。从未来愿景视角出发,探讨武术价值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尖端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也为中国武术价值带来不确定的前景;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实践的身体美学,一种改良性的生活艺术,直面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不再停止在一己之私,而是面向"人类共同体"的广阔天地;中国武术独特的身体美学及生命存在的时代价值与意义是再多"数据"和"算法"也无从模仿和编程的。
- 陆小黑唐美彦
- 关键词:中国武术精神信仰审美艺术
- 广西南宁市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构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自然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超自然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在社会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减少超自然信仰,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 徐明津
- 关键词:精神信仰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中介作用
相关作者
- 宋兴川

- 作品数:62被引量:3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精神信仰 宗教经验 人格特征 社会信仰
- 乐国安

- 作品数:261被引量:2,712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精神信仰 现代认知心理学
- 金盛华

- 作品数:187被引量:2,709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价值观 青少年 网络成瘾 中学生
- 郑亚楠

- 作品数:190被引量:5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生 大学生 医学院校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宋兴川

- 作品数:10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信仰 大学生 心理学问题 宗教心理学 宗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