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4篇“ 精神慰藉“的相关文章
- 精神慰藉视角下互助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基于CGSS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精神慰藉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邻里社交娱乐活动频率对老年人情感状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精神慰藉在互助养老模式中的作用机制。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文章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邻里社交娱乐活动频率与老年人情感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频繁参与邻里社交娱乐活动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情感积极性,老年人通过与邻居的互动获得了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这为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研究还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和家庭年收入对老年人的情感状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应强化互助养老模式中参与者的技能培训,深化邻里关系,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广泛实施,并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实现对老年群体情感与生活的双重照护。
- 吕从东孙鹏
- 关键词:精神慰藉情感状态
- 做好老年人精神慰藉工作探析
- 2024年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快速增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做好老年人心理慰藉、精神安抚工作,让老年人始终保持积极乐观。
- 唐登钊
- 关键词:精神慰藉老年人人口老龄化身心健康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半失能老人精神慰藉中的应用研究--以A老人的个案社会工作服务为例
-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我国半失能老人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心理慰藉问题逐步变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半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狭窄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半失能老人的...
- 张熠彤
- 关键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精神慰藉个案社会工作
- 小组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研究
-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没有子女照顾的问题,进而面临孤独等困境。很多城市独居老年人由于面临着安全问题和社交圈缩小的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互动从而导致孤独和抑郁,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城...
- 杨越
- 关键词:精神慰藉
-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研究
- 2024年
- 文章立足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有效对策。经研究发现,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为城市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应加强社会工作力量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进而为城市独居老人提供更加有效的精神慰藉服务。
- 张瑞源温馨
- 关键词:社会工作精神慰藉
- 农村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转变,在农村地区,大量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转移到城市发展,农村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群体缺少他人的关心和陪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能力变...
- 王亮
- 关键词:独居老人精神慰藉
-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实务研究
- 2021年中国取得扶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后,群众基本温饱问题得到满足,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山东省的X村为例,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需求。本研...
- 孟娟
-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网络
-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丧偶女性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研究
- 伴随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丧偶老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据《联合国人口展望》数据显示:女性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人均寿命[1],因此丧偶女性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在其老年生活中精神慰藉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和明...
- 安鑫
- 关键词:个案工作精神慰藉
- “彩云行”微旅游助力“三无”人员精神慰藉策略研究
- 2024年
- “彩云行”微旅游项目是一个小型、灵活的旅游活动,旨在为特定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的项目,以适应参与者的特殊需求。某市安置所开发并实践该微旅游项目,让久居院内的供养人员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同时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信心,改善他们的适应力与社交能力,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文章首先对“彩云行”微旅游项目进行相关概述,并阐述安置所在“彩云行”微旅游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 苏萍
- 关键词:精神慰藉
- 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重建: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实现的路径选择被引量:3
- 2024年
- 在城镇化带来代际空间分离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弱化,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问题随之显现。作为扩大化的“家”,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有着促进作用。在转型期,留守预期下的养老需求耦合以及熟人社会的去阶层效应,构成老年人面向村庄交往的展开基础,但这种依托村庄社会、通过主体交往的日常化精神慰藉路径如今遭遇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闲暇时间短缺带来的退而无休、公共空间式微带来的无处可寻、工具理性笼罩带来的文化限权、土地权属固化带来的利益脱嵌。为此,可以借助家庭政策供给与治理规则嵌入、加快自治组织引领与留守主体整合、推动积极老龄化理念传播与精英示范、引导农地确权模式创新与议题设置来拓展老年人面向村庄交往所需的时间自由度、空间公共性、文化友好性和关系弹性化,从而助力老年人实现从活着到生活的价值增值。
- 王进文
-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社会交往精神慰藉高福利
相关作者
- 许媛媛

-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精神慰藉 家庭 养老模式 消解 社会支持
- 吴美珍

- 作品数:58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可行性 社会资本 养老 餐饮业
- 陈晓东

- 作品数:58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居家养老 农村 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专业
- 陈功

- 作品数:322被引量:3,033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老年人 残疾人 时间银行 人口老龄化 影响因素
- 肖健

- 作品数:48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心理应激 心理健康 应激 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