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纵隔血肿“的相关文章
- 拔除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的罕见并发症——纵隔血肿1例分析
- 2021年
- 胃肠外科的患者,多因术后长期禁食而需要给予不同时间的肠外营养,而像氨基酸,双肽这样的大分子物质在经外周血管点入体内时,又往往会出现疼痛、同侧前壁肿胀等不良反应,患者多无法耐受。所以术前给予以锁骨下静脉置管为主的中心静脉置管变得尤为重要,在术中输血抢救,术后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肠外营养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中心静脉置管也变成了胃肠外科常见的术前准备。
- 徐豪骏刘彤曹群季福建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输血外周血管
- 创伤性纵隔血肿医疗损害鉴定1例
- 2019年
- 1案例1.1简要案情患者张某,男,23岁,因“颈部右侧及左上臂多处刀刺伤2 h”至某市人民医院救治。入院第2天行“右颈部、左上臂清创缝合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第3天下午张某突然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呼吸减慢、血压测不出,经抢救无效死亡。
- 郑娇陈霞陈敏宋萍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脏压塞纵隔血肿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自发性纵隔血肿4例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自发性纵隔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 TAE 治疗的 4 例自发性纵隔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接受胸部 CT 增强或胸部 CTA 检查。术中主动脉 DSA 造影依次探寻出血动脉,根据出血动脉病变性质、造影表现选择不同栓塞剂和栓塞方式作栓塞。术后 3 d 复查胸部 CT,评价治疗效果,随访 1~6个月。结果 TAE 术前 CT 检查显示 4 例患者均为纵隔血肿,术中动脉造影明确 4 例出血分别源自食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迷走支气管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术后 3 d 胸部 CT 复查显示 4 例患者血肿均较前吸收;随访 6 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发出血,纵隔血肿基本消失。结论 TAE 具有微创、止血直接快速等优点,治疗自发性纵隔血肿安全有效。
- 徐向贤刘丽高大志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 关键词:动脉畸形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引起的纵隔血肿
- 2019年
- 目的采用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所致的纵隔血肿,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纵隔血肿患者11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经CT增强或CTA证实为食管供应动脉出血所致。采用明胶海绵联合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其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依据术后CT复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栓塞效果。结果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出血责任动脉分别来自支气管动脉食管支(7例)、食管动脉(3例)及胃左动脉食管支(1例);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征象,其中1例为小动脉瘤破裂所致,余2例见左、右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吻合,并吻合支增粗、扭曲等畸形表现。所有患者行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得以控制,术后5~7天复查CT均未见再出血征象且纵隔血肿均较术前缩小。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败血症,另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原有食管癌恶化并多器官衰竭,余9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再出血征象,且纵隔血肿逐步吸收消失。结论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引起的纵隔血肿安全可行且效果良好。
- 张一帆
- 关键词:出血纵隔血肿
-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纵隔血肿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心前区疼痛6 d,呼吸困难5 h”入院。6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外院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5 h前,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冠状动脉植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1 h患者出现胸痛、胸闷,伴剧烈咳嗽,痰中带血丝,查体见右侧颈部肿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考虑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有关,予对症支持治疗无好转,胸痛、胸闷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遂急诊转入我院。
- 敖劲蔡争利峰朱琎蒋国军赵开飞杨明镇石荣书
- 关键词:栓塞纵隔血肿桡动脉
- 甲状旁腺腺瘤自发破裂致颈部和纵隔血肿一例
- 2019年
- 女性64岁患者,主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大1 d入院,伴颈部触痛、转头困难、咽痛及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后根据血常规及颈部平扫CT检查不除外感染的可能性,但患者没有典型的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后复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短时间内进行性下降,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追问病史及行颈部增强CT检查后诊断:颈部血肿,右侧甲状旁腺腺瘤破裂出血可能。急诊麻醉插管下行颈部探查血肿清除、右侧下极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旁腺腺瘤伴高度出血囊性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 孙素花曾进彭颖宋昱胡伟倪马芙蓉
-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活动性出血红肿热痛颈部肿大麻醉插管
- 甲状旁腺腺瘤自发出血引起颈和纵隔血肿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66岁,主因憋气和吞咽困难于2016年12月29日来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患者就诊前5 d右面、咽、耳和颈痛,拔罐治疗后加重。既往史:16年前骨质疏松,口服钙剂治疗;10年前胆囊结石行胆囊手术;6年前发现血钙高,未诊治;2年前行直肠癌手术;4个月前泌尿系结石碎石术。无出血倾向及抗凝药使用。入院检查:右颈肿胀,颌下、颈及上胸部皮肤瘀血和压痛。
- 霍红李五一商莹莹王剑杨大海乔宇斐王璞
-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纵隔血肿自发出血耳鼻咽喉拔罐治疗直肠癌手术
- 脊柱侧弯畸形并发自发性纵隔血肿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脊柱侧弯畸形并发纵隔血肿的病例,既往报道以主动脉夹层居多,但对于合并非主动脉夹层的自发性纵隔血肿,影像学检查并无确切夹层征象,仅以胸痛、纵隔血肿为表现的病例,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1-4]。本文结合本科收治的2例脊柱侧弯畸形并发自发性纵隔血肿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并发自发性纵隔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7岁,因胸痛3d于2016年8月9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6.3℃,呼吸22次/分钟,血压130/104mm Hg,心率133次/分钟,胸腰椎侧弯畸形,躯干、四肢及颜面部可见色素沉着,左肺呼吸音低,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既往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入院后急症胸部CTA:主动脉周围纵隔血肿,未见确切夹层征象,见图1。入院后予以控制血压、心率、止痛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20d复查胸部CT示纵隔血肿较前稍吸收,好转出院。
- 王强江海魏远福王波邓毛
- 关键词:脊柱侧弯畸形纵隔血肿影像学
- 创伤性纵隔血肿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纵隔血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创伤科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4例纵隔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愈40例,死亡4例(9%),1例死于术后消耗性凝血障碍,1例死于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因严重多发伤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结论及时诊断和处理心脏和胸腔内大血管损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护理重点为观察血肿的进展,采用控制性降压、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正确选择输液途径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预防血肿的扩大和破裂。
- 李虹霞李永秀马开兰徐国先
- 关键词:纵隔血肿护理
- 鼠药中毒致纵隔血肿误诊纵隔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报道1例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紊乱出现纵隔血肿病例,结合文献对鼠药中毒、纵隔血肿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 胡文平王强陈应凯谢贤峰彭超蒋迎九
- 关键词:纵隔血肿鼠药中毒文献复习纵隔肿瘤误诊凝血功能紊乱
相关作者
- 沈琦斌

- 作品数:57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HOOK-WIRE 胸腔镜 全胸腔镜 胸腔镜手术
- 李鸿伟

- 作品数:63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 并发症
- 张建斌

- 作品数:29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胸腔镜 胸腔镜手术 创伤性 肺腺癌组织 手术治疗
- 余才华

- 作品数:37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中央型肺癌 肋骨骨折 胸腔镜手术
- 吴蕊

-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紧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THP-1源性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