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94篇“ 结合蛋白3“的相关文章
-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免疫组化法分析ccRCC中FABP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cRCC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FABP3 mRNA在多种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P<0.01);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FABP3 mRNA在ccRCC组织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共纳入6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50岁患者48例,≤50岁患者13例,肿瘤最大径≤4 cm者34例,>4 cm者27例,ISUP/WHO分级I、II级患者46例,Ⅲ、Ⅳ级患者15例,T分期T1、T2患者51例,T3、T4患者10例,血管内有癌栓患者9例,无癌栓患者52例,肾被膜侵犯者17例,无肾被膜侵犯者44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BP3蛋白表达与T分期(P=0.018)和血管内是否存在癌栓(P=0.005)密切相关;TISCH2数据库结果显示FABP3表达显著影响多种肿瘤患者的预后;TCGA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BP3蛋白低表达组ccRC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高表达组;COX回归分析显示,FABP3蛋白低表达和远处转移是ccR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ABP3在ccRCC组织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可能成为治疗ccRCC并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潜在指标。
- 曲美婷鲍金李艳刘丽敏孙乃英马强崔伟
- 关键词:肾肿瘤透明细胞癌生物信息学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梗死模型的表达及Smad信号通路的参与机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各组大鼠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 mRNA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FBP-3、Smad2、Smad4、P2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脑组织水肿,表现为脑细胞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数量变多,脑细胞核仁出现模糊,其中脑梗死面积为20.5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IGFBP-3、Smad2、Smad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2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mNSS评分、Smad2 mRNA、Smad4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568,r=0.623,r=0.597,P<0.01);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P21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结论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BP-3水平显著升高,且IGFBP-3水平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
- 张翠吴孟海多云妍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脑梗死SMAD蛋白质类数据相关性
- 高危儿体格发育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对高危儿体格发育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高危儿体格发育情况的影响因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高危儿体格发育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出生的105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统计高危儿体格发育情况,检测高危儿IGF-1、IGFBP-3水平。结果 105例高危儿中,74例体格发育正常,占70.48%。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体格发育正常高危儿相比,体格发育不良高危儿出生体质量<1.5 kg(35.14%vs.74.19%)、出生身长<47 cm(39.19%vs.77.42%)、未添加营养补充剂(28.38%vs.58.06%)、母乳喂养(24.32%vs.41.94%)、人工喂养(18.92%vs.38.71%)、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3.78%vs.61.29%)、无多个看护人(36.49%vs.64.52%)、IGF-1<200 ng/ml(29.73%vs.74.19%)、IGFBP-3<5.0μg/ml(33.78%vs.70.97%)比例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是否添加营养补充剂、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多个看护人、IGF-1、IGFBP-3为影响高危儿体格发育情况的主要因素(均P<0.05)。与IGF-1、IGFBP-3单项诊断相比,两项联合预测高危儿体格发育不良的灵敏度(58.06%vs.77.42%vs.93.55%)、准确度(72.38%vs.64.76%vs.90.48%)较高(均P<0.05)。结论 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是否添加营养补充剂、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多个看护人、IGF-1、IGFBP-3为高危儿体格发育情况的影响因素,IGF-1、IGFBP-3联合检测对高危儿体格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 王利霞马争迎沈玮李晓强
- 关键词:高危儿体格发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3和上游移码蛋白1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保护因素,UPF1(OR=0.252,95%CI:0.047~0.965,P=0.006)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与VEGF呈正相关(r=0.665,P=0.000),UPF1与VEGF呈负相关(r=-0.58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UPF1和IMP3及VEGF联合是预测ISR的最优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796~1.000,P=0.000),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结论IMP3可通过促进VEGF表达,抑制ISR的发生;UPF1可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ISR的发生。UPF1和IMP3及VEGF联合可有效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刘玉莹万浩然江泽宇陈红丽魏文迎杨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维生素D对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维生素D对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8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4例,单药组采用维生素D治疗,联合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维生素D治疗。检测单药组和联合组患儿中IGFBP-3、IGF-1水平、身高、生长速率、体质量、生长激素(G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Ⅰ型骨胶原C终端端肽(ICTP)、生活质量水平、不良反应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单药组和联合组患儿IGFBP-3、IGF-1、身高、生长速率、体质量、GH、ALP、FT_(3)、FT_(4)、BAP、骨钙素、ICTP、生活质量水平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TSH水平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组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单药组的75.00%(P<0.05)。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维生素D对矮小症患儿治疗后IGFBP-3、IGF-1、身高、生长速率、体质量、GH、ALP、FT_(3)、FT_(4)、TSH、BAP、骨钙素、ICTP生活质量水平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赵佳佳赵蓓应小明
- 关键词: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88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于该院进行正常产检的孕妇8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VEGFR2、sFlt-1、IGFBP-3表达,分析VEGFR2、sFlt-1、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EGFR2、IGFBP-3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表达与孕妇年龄、产次、贫血、糖尿病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表达与孕妇孕期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蛋白尿、羊水相关,孕期体质量增长不足、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有蛋白尿发生、羊水过少孕妇VEGFR2、IGFBP-3表达降低,sFlt-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R2、sFlt-1之间负相关(r=-0.691,P<0.01);VEGFR2、IGFBP-3之间正相关(r=0.559,P=0.001);sFlt-1、IGFBP-3之间负相关(r=-0.673,P=0.001)。ROC曲线显示,与VEGFR2、sFlt-1、IGFBP-3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较高(P=0.001)。结论VEGFR2、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表达降低,sFlt-1升高,其可能与孕妇孕期的体质量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关,且VEGFR2、sFlt-1、IGFBP-3具有一定相关性,共同参与疾病的发展。
- 田婕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胎儿生长受限
- GATA结合蛋白3和粘蛋白1在近端和远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粘蛋白1(MUC1)在近端胃癌(PGC)和远端胃癌(D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根据肿瘤发生位置将患者分为PGC组(n=62)和DGC组(n=5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TA3和MUC1在各样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GATA3、MUCI与PGC和DG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法分析PGC和DGC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GATA3和MUC1表达与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两组癌旁组织(P<0.05),且PGC组胃癌组织中GATA3、MUCI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DGC组胃癌组织(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组GATA3和MUC1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GATA3和MUC1在PGC和DGC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二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 许艳东魏卓李蕾李光署钟碧波寇继光
- 关键词:远端胃癌近端胃癌粘蛋白1
-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对成骨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糖酵解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3(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FUBP3)介导糖酵解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和接受入院24 h、接受治疗1、2、3、4周时FUBP3 mRNA的表达水平,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组织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C3T3-E1细胞分为sh-NC组、sh-FUBP3组、pcDNA组、pcDNA-FUBP3组,MTT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s type 1,Glut1)、Glut3蛋白,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se, ALP)活性、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生成量。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中FUB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组织中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入院24 h、接受治疗1、2、3、4周时外周血,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增加FUBP3 mRNA逐渐降低,呈时间依赖性,在治疗4周时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sh-NC组相比,sh-FUBP3组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比率、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LP活性明显增加,Glut1、Glut3、Runx2、OPN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cDNA组相比,pcDNA-FUBP3组FUB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比率、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LP活性明显降低,Glut1、Glut3、Runx2、OPN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和骨组织中FUBP3表达上调,敲低FUBP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和糖酵解,过表达FUBP3则相反。
- 姚尚辰赵波李艳清李林
- 关键词:糖酵解成骨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GF2B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收治的RA患者82例血清作为RA患者组,健康对照人群45名来自同期体检中心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2组血清IGF2BP3水平,t检验比较2组间IGF2BP3水平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GF2BP3在RA诊断中的价值,确定截断值后将血清IGF2BP3分成高水平和低水平2组,采用χ^(2)检验分析血清IGF2BP3水平与RA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F2BP3水平[(0.60±0.5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01)。根据ROC曲线确定0.308 ng/ml为血清IGF2BP3的截断值。活动期RA患者血清IGF2BP3高水平率(78.8%,41/52)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6.7%,17/30)(χ^(2)=4.52,P=0.033)。RA患者血清IGF2BP3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29,P=0.008),CRP高水平组患者血清IGF2BP3高水平率为82.0%(41/50),显著高于CRP低水平组(54.8%,17/31)(χ^(2)=6.94,P=0.008)。进一步分析血清IGF2BP3诊断RA的价值,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60.0%。另取0.575、0.689、0.727 ng/ml作为血清IGF2BP3的截断值时,其灵敏度分别为34.1%、26.8%、23.2%;特异度分别为95.6%、97.8%、100%。结论血清IGF2BP3水平与RA患者疾病进展相关。
- 张正芳王健王超群金璐璐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信使RNA结合蛋白3对弥漫型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M2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信使RNA(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对弥漫型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的细胞来源于浙江美森细胞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使用短发夹RNA慢病毒和慢病毒包装质粒分别感染人弥漫型胃癌细胞系NUGC-4和SNU-668,构建IGF2BP3敲低和过表达细胞株以及相应的对照细胞株。应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弥漫型胃癌细胞系的IGF2BP3表达水平和转染效率。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试验、集落形成试验和划痕试验,探究IGF2BP3对人弥漫型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佛波酯将人单核细胞THP-1诱导成巨噬细胞,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胃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处理巨噬细胞,通过RT-qPCR检测M2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簇(CD)163、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G)。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CK-8试验显示,对照组450 nm吸光度(A450)高于IGF2BP3敲低组(24 h:0.22±0.10比0.10±0.09,t=6.806,P<0.05;48 h:0.46±0.21比0.30±0.10,t=8.372,P<0.05;72 h:0.71±0.38比0.51±0.11,t=7.827,P<0.05;96 h:1.01±0.44比0.79±0.09,t=4.539,P<0.05);而对照组A450低于IGF2BP3过表达组(24 h:0.25±0.02比0.38±0.01,t=12.074,P<0.05;48 h:0.60±0.02比0.87±0.04,t=9.273,P<0.05;72 h:0.93±0.02比1.36±0.02,t=27.955,P<0.05;96 h:1.40±0.05比1.88±0.08,t=9.057,P<0.05)。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集落形成率高于IGF2BP3敲低组[(74.73±7.92)%比(52.90±6.25)%,t=3.747,P<0.05];对照组集落形成率低于IGF2BP3过表达组[(23.57±3.96)%比(41.47±3.26)%,t=6.040,P<0.05]。划痕试验显示,对照组划痕愈合率与IGF2BP3敲低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68%)%比(2.33±1.66%)%,t=0.802,P>0.05]。对照CM处理组M2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IGF2BP3敲低CM处理组
- 朱天宇洪莲莲凌志强
- 关键词:胃癌迁移
相关作者
- 毛朝明

- 作品数:132被引量:3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癌 桥本甲状腺炎 调节性T细胞 原核表达
- 牟笑

- 作品数:23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桥本甲状腺炎 结合蛋白3 甲状腺上皮细胞 桥本氏甲状腺炎 碘
- 史彩平

- 作品数:21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儿童近视眼 结合蛋白3 手术
- 陈陆俊

- 作品数:131被引量:302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食管癌 组织芯片 胃癌
- 金姬

- 作品数:24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手术 儿童先天性 眶周 急性脑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