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3篇“ 绞窄性肠梗阻“的相关文章
- 基于1H-NMR法的绞窄性肠梗阻代谢组学研究
- 2024年
- 分析基于磁共振氢谱(1H-NMR)法的代谢组学技术用于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21.11月至2023.11月到医院诊治的30例绞窄性肠梗阻住院患者纳入病例组,另挑选同时间段内医院收治的腹部CT检查结果正常且无肠道疾病的正常人30例列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于1H-NMR法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分析1H-NMR代谢组学技术用于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和丙氨酸5种代谢物的表达水平上,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基于1H-NMR法的代谢组学技术用于绞窄性肠梗阻的检测效果良好,可作为疾病诊断及预后效果评估的辅助技术,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吐尔地卡日·牙生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技术
- 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对绞窄性肠梗阻不可逆肠缺血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对绞窄性肠梗阻不可逆肠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83例,42例为不可逆性缺血坏死,需要肠切除;41例为可逆性肠缺血,不需要肠切除。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确定不可逆肠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评估预测模型的判别和校准。结果切除组患者碱剩余、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尿素氮(BUN)、腹腔积液CT值,以及存在腹腔积液和肠壁强化差或无强化比率高于非切除组患者,NLR≥16.32和腹腔积液≥20.45HU是不可逆肠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每个项目分值2分,预测模型总分为0~4分。5倍交叉验证后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14和0.807,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足够的拟合优度(P=0.391)。ROC曲线显示模型得分≥2分与不可逆肠缺血密切相关,需要进行肠切除术。结论包含NLR≥16.32和腹腔积液CT值≥20.45HU的模型有助于预测绞窄性肠梗阻的不可逆肠缺血,可使外科医生及时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王永李丰赵林海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诊断
- 血清DAO、VIP、PCT水平与急性肠梗阻病情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其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于医院体检的3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DAO、VIP、PCT水平。研究组接受肠切除术治疗,依据术中肠管缺损情况分为轻损伤者(60例)、重损伤者(42例),比较其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血清DAO、VIP、PCT水平。依据术后诊断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单纯性肠梗阻(53例)、绞窄性肠梗阻(49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肠管重损伤者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轻损伤者,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各血清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绞窄性肠梗阻者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单纯性肠梗阻者(P<0.05);腹部手术史及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为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联合检测绞窄性肠梗阻的AUC大于任意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且大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DAO、VIP、PCT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其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 魏光亚张雨刘鹏王森刘禹郭伟胜
-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二胺氧化酶血管活性肠肽绞窄性肠梗阻
- 厚朴排气合剂灌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小儿非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厚朴排气合剂灌肠在小儿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应用。方法:100例非绞窄性肠梗阻患儿随机分为一般灌肠组和厚朴排气组各50例,一般灌肠组给予温盐水灌肠和肥皂水灌肠治疗;厚朴排气组给予肠梗阻导管联合厚朴排气合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厚朴排气组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一般灌肠组(P<0.05);厚朴排气组治疗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低于一般灌肠组(P<0.05);厚朴排气组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一般灌肠组(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厚朴排气合剂灌肠可以有效缩短小儿非绞窄性肠梗阻腹胀、排气和恢复饮食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 孙传玮
-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儿童
- 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探究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手术组(21例)和晚期手术组(1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术式、预后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术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预后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早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 耿飚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预后
- 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2年收治的200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体温、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等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nomogram图。结果20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有83例保守治疗成功,纳入保守治疗组;其余84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纳入手术治疗组。2组患者是否有腹膜刺激征、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是否合并慢性病、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95%CI:0.83~0.98)是导致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是否有腹膜刺激征(OR=18.63,95%CI:2.16~161.06)、是否有腹部手术史(OR=2.88,95%CI:1.25~6.63)、CRP(OR=1.02,95%CI:1.01~1.03)是导致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有腹膜刺激征、是否有腹部手术史、CRP、白蛋白与绞窄性肠梗阻密切相关,有一定预测价值。
- 陈宁赵海剑张晓雨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腹膜刺激征预后列线图
-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D-二聚体指标的价值
- 2023年
- 研究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D-二聚体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这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肠梗阻以及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00例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分为单纯性绞窄性肠梗阻组(150例)与绞窄性肠梗阻组(150例),分析治疗前及入院后第3天两组的肌红蛋白、D-二聚体指标,同时分析单一使用肌红蛋白方法与肌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指标检验方法的检出率、诊断效能以及诊断时间。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组肌红蛋白与D-二聚体指标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并且治疗前后对比数值均具有明显差,肌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指标检验方法高于肌红蛋白方法,肌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指标检验方法时间更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应用肌红蛋白与D-二聚体指标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可以准确分辨出患者所患肠梗阻的类型,效果显著。
- 黄昌纯刘刚
- 关键词:C反应蛋白绞窄性肠梗阻
- 1例肝移植术后肠系膜扭转致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护理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肠系膜扭转致绞窄性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该患儿为肝移植术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包括早期识别绞窄性肠梗阻;及时调整免疫方案,做好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缓解术后腹胀,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供全面营养支持,满足患儿生长发育需求。结果通过早期病情识别,积极体液复苏、控制体温,缓解术后腹胀,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后,于术后35 d顺利出院。结论本例患儿病情危重,经精心治疗和实施个体化护理,患儿康复出院。
- 吴君卢芳燕
- 关键词:肝移植绞窄性肠梗阻护理
- CT平扫及重建在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及重建在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并住院治疗患者80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27例,单纯性肠梗阻5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重建检查。分析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效能;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0例急性肠梗阻病例的CT征象分布中,绞窄性肠梗阻鸟嘴征、漩涡征、缆绳征、肠壁增厚和腹腔积液明显多于单纯性肠梗阻(均P<0.05)。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中,鸟嘴征、漩涡征、缆绳征、肠壁增厚、腹腔积液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CT表现中肠系膜扩张和肠壁内缘模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鸟嘴征、漩涡征、缆绳征、肠壁增厚、腹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鸟嘴征、漩涡征、缆绳征、肠壁增厚、腹腔积液为影响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平扫及重建在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灵敏度和特异度良好,其中鸟嘴征、漩涡征、缆绳征、肠壁增厚、腹腔积液为影响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志德程利民丛岩郝彦广于健
- 关键词: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 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价值探讨
- 2023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S-TSE-T2WI)序列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9-06-01-2022-07-31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MR资料50例,其中绞窄组18例,非绞窄组32例;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应用8通道腹部线圈采集信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T2WI,对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梗阻段肠壁及肠腔积液T2WI表现进行影像学分析,判断SS-TSE-T2WI成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18例绞窄组患者磁共振SS-TSE-T2WI成像均显示梗阻段肠壁水肿高信号、黏膜面环形低信号,称之为“黑靶环征”,对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0%);另有8例梗阻肠腔内积液呈T2WI均匀低信号或低信号液液平面,称之为“黑积液征”,绞窄组肠梗阻的“黑积液征”(8/18,44.44%)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绞窄组(2/3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2,P=0.004,对绞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44.44%)和特异度(93.75%)。结论磁共振SS-TSE-T2WI成像提示梗阻段肠壁的“黑靶环征”以及梗阻肠腔的“黑积液征”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肠梗阻治疗方案的制定。
- 曲林涛盖风程永远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影像学诊断
相关作者
- 彭广能

- 作品数:417被引量:6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熊猫 宠物 诊治 兽医 奶牛
- 吕云福

- 作品数:184被引量:5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外周血细胞减少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病因
- 黄伟炜

- 作品数:59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乳腺癌患者 绞窄性肠梗阻 曲妥珠单抗
- 陈一明

- 作品数:29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绞窄性肠梗阻 门静脉高压症 断指 肥胖 近期疗效评价
- 王保春

- 作品数:33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绞窄性肠梗阻 血细胞减少 脾肿大 断指 阻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