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4篇“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文章
- 绵羊肺炎支原体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主要从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概述。
- 宋春梅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 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 2024年
- 【现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是引起绵羊和山羊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病羊以咳嗽、气喘、流鼻液、消瘦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问题】由于该病原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病程长,体外培养困难,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难以测定,致使临床选药困难,用药依从性差。因此,目前该病防控缺乏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一旦发病对羊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策】目前有效防控措施为疫苗免疫,但缺乏针对性强的商业化市售疫苗。根据目前抗病育种研究,可以针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培育新抗病绵羊品种。【结论】疫苗防控是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但由于流行病原无交叉保护性,且成本较高,无法满足新疆羊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培育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绵羊新品种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 魏婕张妤米晓云魏玉荣郑文新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毒力抗病育种
-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绵羊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是一种以咳嗽、喘气、渐进性消瘦以及肺间质增生性炎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羊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生产力的下降。综合近期国内外关于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的文献报道,本文对Mo的黏附、免疫损伤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绵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敬晓棋张友康李河林韩杰王田田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免疫损伤免疫逃避毒力因子
- 绵羊肺炎支原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 2024年
- 旨在探索小鼠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筛选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感染组1、感染组2、感染组3和感染组4(n=12)。Mo感染组1小鼠分别滴鼻30μL和腹腔注射25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各1次,Mo感染组2和3小鼠分别滴鼻2和3次3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Mo感染组4小鼠喉头喷雾5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2次,对照组用正常培养基处理。分别于感染后第0、7和14天称量小鼠体重。感染后第14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液和肺组织。通过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剖检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q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o的载荷量和ELISA检测血清Mo IgG水平,确定小鼠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及最佳建立方法。Mo感染组2和组4中小鼠体重第14天时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7.2%(P<0.05)和21.6%(P<0.05);感染第13天,感染组2和组4小鼠出现死亡;感染后第14天剖检,Mo感染组2和组4小鼠肺部有炎症,肺病变平均评分分别为3.5和3.3,均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而对照组小鼠无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o感染组小鼠肺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肺泡腔内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完整,肺泡内未见明显细胞浸润。小鼠肺组织中Mo DNA拷贝数在Mo感染组1和组3中分别为10^(2.56)和10^(3.21)拷贝·g^(-1);感染组2和组4分别为10^(3.84)和10^(3.77)拷贝·g^(-1),且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对照组为阴性。小鼠血清Mo抗体OD_(450 nm)值在Mo感染组1、组2、组3和组4分别为0.63、1.05、0.81和0.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组2和组4均显著高于1组(P<0.05)。本研究通过1×10^(8 )CCU·mL^(-1)的Mo NJ01株菌液滴鼻2次或喉头喷雾2次均可成功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
- 杜改梅王月茅慧华雷卫强储岳峰刘茂军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小鼠
- 宁夏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调查
- 2024年
- 为初步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绵羊(滩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的流行情况,采用建立的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2022-2023年间采集自宁夏地区不同县(区)的400份绵羊鼻拭子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的7个县(区),包括同心县、灵武县、平罗县、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和盐池县等地的绵羊Mo的检测结果均有阳性。随机采集的绵羊鼻拭子400份中,检测出Mo阳性有329份,平均阳性检出率为82.25%。不同县(区)之间比较,同心县、灵武县、平罗县、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和盐池县Mo阳性率分别为80.32%、93.42%、79.59%、78.18%、82.25%、80.43%和76.47%,其中灵武县的Mo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几个县(区)的Mo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盐池县最低。不同月龄之间比较,3~5月龄Mo检出率最高(100.00%),与1~2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6~8月龄Mo检出率次之,与1~2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以内Mo感染率最低(10.00%),与3~5月龄和2~3岁羊检出率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宁夏地区7个羊养殖主要县(区)均有Mo感染,并且流行范围较广且阳性率高,其中滩羊在3~5月龄是Mo感染的高峰阶段。
- 刘红燕王建东何生虎郭亚男
- 关键词:滩羊绵羊肺炎支原体
- 绵羊肺炎支原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2024年
-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的抗原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克隆抗体筛选和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MO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建立的ELISA方法的最优条件为:单克隆抗体1A11浓度为105μg/m L,37℃孵育1 h后4℃过夜包被;用10 g/L BSA 37℃封闭1 h;与超声处理的样品作用1.5 h;检测抗体浓度为3.81μg/m L,37℃作用2 h;酶标抗体1∶4000稀释,37℃反应1.5 h;加入底物37℃避光反应10 min。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0%,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良好,本方法检测的抗原含量与MO的CCU呈正相关。本方法的建立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可用于实验室MO培养物CCU含量的替代检测和MO疫苗生产过程中抗原的检测。
- 王晓楠张纹纹陈思宇单依依陈益李文良李文良杨蕾蕾王金泉杨蕾蕾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夹心ELISA
- 绵羊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反应原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提取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GH3-3的荚膜多糖,并验证其反应原性。用无水乙醇沉淀得到粗荚膜多糖,再通过苯酚抽提、酶处理去除核酸和蛋白质,进而纯化得到荚膜多糖,利用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荚膜多糖的反应原性,利用刚果红试验检测其是否具有三螺旋结构。从1 L培养基上清中初步提取得到Mo GH3-3粗荚膜多糖12.24 mg,经过纯化得到9.8 mg的精制荚膜多糖,其纯化得率约为80%。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Mo GH3-3荚膜多糖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刚果红试验首次证明绵羊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具有三螺旋结构。经过乙醇沉淀、苯酚抽提、酶处理、超滤浓缩后,得到高纯度的Mo GH3-3荚膜多糖。该提取纯化方法简便、成本低,便于生产实践中应用。荚膜多糖具有反应原性和三螺旋结构,证明其生物活性良好,为相关诊断试剂、疫苗、佐剂等的研发提供了可参考的多糖制备方法。
- 田彤彤葛家振李倩倩高鹏程吴晓妮宋国栋刘一健郑福英储岳峰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反应原性
- 绵羊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2024年
- [目的]克隆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EF-Tu基因,原核表达获得EF-Tu蛋白,制备抗EF-Tu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研究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pET-28a-EF-Tu质粒中EF-Tu基因中间的TGA密码子突变为TGG,并对测序结果与其他支原体参考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在线软件对其推测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突变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以纯化的EF-Tu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及免疫反应性。[结果]试验成功突变了EF-Tu基因中TGA位点,并构建了融合表达His标签pET-28a-EF-Tu′原核表达载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克隆的EF-Tu基因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GH3-3菌株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编码387个氨基酸,无N-糖基化位点和跨膜区域,存在10个丝氨酸、20个苏氨酸、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35.14%)、α-螺旋(26.87%)、延伸链(26.87%)及β-转角(11.11%)构成。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大小约为43 ku,蛋白纯化浓度为0.615 g/L。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28 000,能够特异性识别EF-Tu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本研究成功突变了EF-Tu基因的TGA密码子,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EF-Tu融合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为后续研究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疫苗研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 王永飞邓博文刘晓艳哈尔勒哈·阿曼太郭嘉栋周正国蔡江李有文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重叠延伸PCR多克隆抗体
- 绵羊肺炎支原体GH3-3株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全面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GH3-3株的基因序列,研究其潜在的致病机制及其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利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绵羊肺炎支原体GH3-3株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绵羊肺炎支原体GH3-3株基因组大小为1060772 bp,GC含量为29.66%,基因组组分分析后发现,GH3-3株的基因组含有730个编码基因,总长度为914379 bp,平均长度为1252.57 bp,占基因组全长的86.2%。串联重复序列共149个,总长为20926 bp,占基因组全长的1.97%。微卫星DNA序列102个,tRNA 30个,rRNA 3个。在NR、SwissProt、GOG、KEGG、GO、CARD、CAZy、PHI、TCDB、RMS数据库中,分别有719、459、473、394、449、33、5、180、113、59个基因被注释;在VFDB数据库中,共注释到了76个毒力因子相关的基因。将基因组序列提交至NCBI网站,获得登录号为:PRJNA1051969。【结论】获得了绵羊肺炎支原体GH3-3株完整的基因组信息,预测和注释了其基因的功能,明确了GH3-3株以及与国内外其他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
- 田彤彤葛家振高鹏程李学瑞宋国栋郑福英储岳峰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全基因组测序毒力因子耐药基因
- 绵羊肺炎支原体核糖体蛋白30S rpsE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024年
- 旨在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30S rps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蛋白免疫原性。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30S rpsE蛋白的理化性质、B细胞抗原表位、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等;采用PCR方法从病羊鼻拭子样品中扩增得到30S rpsE基因片段,经NdeⅠ、XhoⅠ酶切纯化后,将其连接到pET-42b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2b-30S rpsE,使用不同浓度IPTG诱导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用镍层析法纯化蛋白后,与弗氏佐剂1∶1混合注射免疫家兔,然后采取全血,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经预测30S rpsE蛋白是亲水无信号肽的膜外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42b-30S rpsE,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5.9 ku,以包涵体和可溶性的形式存在;免疫家兔后血清抗体效价为1∶25 600,证实30S rpsE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刘晓艳王永飞邓博文哈尔勒哈·阿曼太蔡江李有文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相关作者
- 储岳峰

- 作品数:263被引量:76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绵羊肺炎支原体 牛支原体 副猪嗜血杆菌 培养基
- 杨发龙

- 作品数:172被引量:777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绵羊肺炎支原体 山羊 鸭瘟病毒 蛋白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周碧君

- 作品数:632被引量:1,820H指数:19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山羊痘 山羊痘病毒 绵羊肺炎支原体 鸭肠炎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胡奇林

- 作品数:234被引量:816H指数:18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番鸭呼肠孤病毒 番鸭 绵羊肺炎支原体 引物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 张双翔

- 作品数:104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绵羊肺炎支原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