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20篇“ 绿色信贷“的相关文章
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基于自愿性与强制性披露动机下的机制分析
2025年
披露高质量的环境信息不仅是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制订基础,也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8~2023年上市公司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与金融相协调的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显著改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2)核心机制在于自愿性披露机制和强制性披露机制,前者主要是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增加高管绿色认知得以实现,后者表现为通过政府监管水平提升引致的合规效应强制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3)政策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更强的激励效应。本文结论为其他激励性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高玉强周宝琳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债务融资成本
绿色信贷提升生态价值
2024年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既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关键手段。贵州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一环,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支持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周浩
关键词:绿色信贷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系绿色低碳发展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策略
2024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对于促进绿色发展、推动银行客群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林百宏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绿色化低碳化
绿色信贷服务 激发经济潜能
2024年
2007年7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政策发布后,得到了省、市、地区金融系统和环保部门的回应。其中,江苏、浙江、河南、黑龙江、陕西、山西、青海、深圳、宁波、沈阳、西安等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与所在地的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出台了有关绿色信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
罗园柳韵高慧
关键词:绿色信贷金融监管机构污染减排防范信贷风险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基于2004—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与中国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会缩减高污染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在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以及高债务杠杆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提高利息负担、降低信贷规模和增加治污成本是绿色信贷政策缩减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机制。绿色信贷政策还能通过在位企业间资源重置与企业进入效应实现资源再配置,总体缩减高污染行业的出口产品范围。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缩减效应会带来企业整体污染前端治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价格下降,有效“贷”动企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对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推进出口贸易优化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国高刘田广庞明川
关键词:绿色信贷资源再配置
绿色信贷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吗?
2024年
绿色信贷为主的绿色金融是我国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运用熵值法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并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是否促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工业绿色转型完成较好。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地区存在异质性,在资源型地区其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最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而数字经济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充分激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规模;精准识别信贷投放目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地区数字化建设。
何国华朱培灵邬昶俊
关键词: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2024年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污染性行业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污染性行业的企业(以下简称“污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和规模。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污染企业的信贷约束,抑制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生产性投资,从而激励其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倒逼污染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研究还发现,信贷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负面影响并未占据主导。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效果主要集中在行业竞争度高、行业科技含量高、管理层有海外背景的分组中。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污染企业的利润率和海外营收规模,但并未显著改变整体营收规模。本文的实证结果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经济后果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相互促进的重要含义。
徐江旻蔡恒
关键词:绿色信贷对外直接投资
数字人民币助力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探析
2024年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数字人民币以其交易成本低、点对点转移和可编程等特点成为金融赋能低碳生活的新生力量,而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中占比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自然成为数字人民币最先试点应用的创新场景。从我国绿色信贷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助力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优势和试点地区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了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黄洁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
构建绿色信贷标准体系建设的贵州实践
2024年
贵州农信在全国率先发起并参与研制绿色普惠信贷标准,弥补了现有绿色信贷标准体系的不足,为全国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普惠群体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绿色信贷标准体系是发展绿色信贷的根本依据,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信贷标准体系,但仍存在标准口径不一致、对普惠群体关注度不高、操作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降低了绿色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绿色信贷支持绿色经济活动的广度、深度与力度。
王贵
关键词:绿色信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标准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普惠
环境规制强度、绿色信贷政策与绿色转型
2024年
本文以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开展准自然实验,根据200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并运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以环境规制强度的区域异质性为中介效应,探究其对各省份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成效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高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并且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转型的影响以通过加强融资约束并促进高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为路径传导。但该传导路径受到环境规制强度的区域异质性影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环境规制强度越强的省份融资约束越强,越能促进高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因此绿色转型成效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规模企业、金融市场化程度高以及融资约束强的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效果更显著。
刘玄亦
关键词:绿色信贷政策区域异质性

相关作者

曾煜
作品数:61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华女子学院
研究主题:绿色信贷 京津冀 QFII制度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
王小江
作品数:28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
研究主题: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 金融政策 商业银行 环境保护
李东卫
作品数:152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研究主题:银行业 商业银行 金融支持 绿色信贷 银行业监管
鲁政委
作品数:274被引量:7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兴业银行
研究主题:绿色金融 货币政策 碳 金融机构 中国经济
古小东
作品数:31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绿色信贷 可持续发展 资源能源 人居环境 独立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