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篇“ 缅甸华人“的相关文章
时空视域下缅甸华人族群的文化记忆
2024年
生活在缅甸华人以省籍进行区分,主要分为福建籍华人、广东籍华人、云南籍华人与新移民等。华人族群建构的寺庙信仰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将对祖籍国的记忆空间化,并且赋予空间中民间信仰以文化传播符号的意义。缅甸华人寺庙除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外,还成为华人建构的“想象中的故乡”。华人在祖籍国相关的节日仪式的重复中建构文化记忆并且传播中华文化,祖籍国的节日时间也是对在异国生存艰辛的“故土之情”的时间疗愈。华人移民将祖籍国无数神灵带到东南亚,在缅甸建构出中国民间信仰为主体的神圣空间,成为中华文化在缅甸多元文化中的表征。故土神明存在的寺庙空间加强了华人族群心灵与故土的联系。
谢静谢静
关键词:缅甸华人文化记忆文化身份
从华文教育看缅甸华人身份认同的差异与变迁
2024年
缅甸华文教育是一种由缅甸华人创办的华语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模式,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境遇和特点。缅甸华文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缅甸族群政治、语言政策、中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研究中,海外华文教育一直被视为建构海外华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但是海外华文教育如何反映海外华人身份认同的差异与历史变迁这一议题,至今还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关注缅甸华人身份认同与华文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华文教育模式是不同华人群体持有不同身份认同的表征。例如,缅甸华文教育中的母语教学方式和二语教学模式分别反映了不同祖籍地华人的身份认同。而缅甸华文教育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可视为缅甸华人身份认同代际变迁的关键依据。
刘权
关键词:华文教育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族群想象与意义再生产——缅甸华人华侨的中国电影观看实践研究
2024年
中国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为华人华侨构筑了一个可供缅怀、追忆和想象中国的媒介空间。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把电影看作一种不随文本而结束的社会和文化实践,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一定的国家语境和日常生活脉络之中,更关心他们透过电影观看浮现出的社会文化意义。离散族群在错综复杂的场所中,基于制度、环境和力量被社会情境所建构,形塑主体对媒介实践进行了差异化的解码。中国电影成为连接中缅日常生活场景和文化实践的物质性动力源,在声音和图像构建的跨国虚拟空间中,形塑并再现了他们的族群交往网络,为离散族群提供了文化认同和族群想象的纽带。电影观看的意义在影像、观看主体及其社会文化脉络之间的互动中创造出来。
陈晓颖陆飞翔
关键词:华人华侨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特点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特点及其家庭语言规划对华裔青少年中华语言文化传承的影响。认为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具体体现为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矛盾的家庭语言管理和被动的家庭语言实践。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促进了青少年相对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的形成和对“多元文化者”身份的接纳与共存,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中华文化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背离的语言愿景与家庭对子女语言学习投入会对其语言学习态度产生误导,导致中文学习动机出现弱化倾向;自发形成的强口语与弱读写的家庭语言实践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与传承。
乐晋霞乐晋霞
关键词:语言学华裔青少年文化身份
缅甸华人身份认同与政治参与的代际变迁被引量:2
2023年
在传统缅甸华人社会中,“在商言商”、“远离政治”的净言与理念成为其族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缅甸老一辈华人一直向后辈灌输参与政治的危险性,以及华人曾经卷入政治运动的惨痛记忆与深刻教训。这种角色定位与缅甸华人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然而,在近年来缅甸云波诡的政治变幻中,缅甸新生代华人表现出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政治风貌与政治姿态。特别是在2021年缅甸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的背景下,许多新生代华人纷纷涌向街头,积极表达民主诉求。新生代华人的身份认同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探讨缅甸华人身份认同和政治参与的变迁,是理解缅甸华人社会以及缅甸政治发展趋势的重要维度,并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民族国家建构中新生代华人的身份与角色提供了理论空间。
钟小鑫
关键词:缅甸华人政治参与身份认同民族国家建构
缅甸华人母语认同代际差异及成因被引量:7
2021年
缅甸华人母语认同代际差异表现在语言选择、语言水平、语言学习时段及途径、语言规划、对下一代的语言期望等五方面,并各具特点。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不同年龄段华裔的生存背景不同,导致母语学习需求和动机不同;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各时代发挥的母语传承作用不同,进而形成的母语认同模式不同;不同时期国家语言政策的指挥效用也不同。研究华人母语认同状况,应探求母语认同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作用;客观看待语言认同带来的民族认同新变化,利用地缘优势,为缅甸国内稳定的华文教育政策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多元文化背景下,海外华人母语与居住国通用语是可以共存并和谐发展的。
李春风
关键词:华人代际差异
二战后缅甸华人文化的延续与变迁
学界对缅甸华人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华人文化的研究也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者以整个东南亚地区为范本。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缅甸华人文化为研究主体,从缅甸华人以及文化的概念、缅甸华人文化的多样性为切入点,...
程梅
关键词:缅甸华人文化华人文化
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丛书 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
本书以10多年的缅甸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实地拍摄的寺庙图文,展示缅甸华人从古至今所筑起的一道道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从缅甸华人民间信仰的源流,缅甸华人寺庙的分布,民间信仰寺庙功能的历史演变及类型,民间信仰仪式的传承,以及...
(缅甸)杜温作
从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看缅甸华人的身份认同——以曼德勒、东枝、腊戌学员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对曼德勒市华文教师资格证书培训班及曼德勒市、东枝市、腊戌市函授班共151名缅甸华人学员的调查发现:缅甸华人在情感亲近度方面,汉语方言、汉语普通话比缅语的认同度更高;使用频率方面,除“学校”“娱乐”场合外,其他场合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使用频率都比缅语高;同时,其华人、华裔身份的认同度也较高。这种一致较高的认可度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因素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传承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陈丽梅
关键词:缅甸华人语言态度语言使用身份认同
“中间人”:缅甸华人华侨的中国电影观看和主体建构
囿于历史和条件所限,既往关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研究极少考察到缅甸这一国家,也较少关注到缅甸华人华侨这一受众群体。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方法,根据实地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尝试对中缅建交七十周年以来,中国电影在缅甸传播的...
陈晓颖

相关作者

林锡星
作品数:72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研究主题:缅甸华人 华人经济 华侨 缅甸人 经济发展
范宏伟
作品数:47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中缅关系 华人 政治地位 解密档案 外交部
鲜丽霞
作品数:21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语法化 互动 会话分析 自然会话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段颖
作品数:22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研究主题:人类学 族群认同 族群 跨国流动 区域网络
曾少聪
作品数:65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华侨华人 海外移民 民族问题 海外华人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