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篇“ 缙云黄芩“的相关文章
缙云黄芩被引量:1
2010年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部,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早晚霞云五彩缤纷,古人云"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陈锋张家辉邓洪平
关键词:缙云黄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山运动气候温和
药用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的扦插繁殖及野外回归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药用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的扦插繁殖及野外回归方法,属于林木种苗繁殖技术领域,繁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苗床:在扦插前1年清除苗圃内杂草,深耕25‑40cm,翌年再进行1次翻耕,并喷施多菌灵溶液消毒,将苗床做成中间有“...
李洪飞李俊逸周小舟
文献传递
濒危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的组织培养及其组培苗的化感自毒作用研究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S.Chow)作为重庆市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其居群及个体数量在不断减少,自然更新存在障碍,野外生存状况极度堪忧。自然条件下,缙云黄芩存在有性生...
林乐
关键词:缙云黄芩濒危机制
文献传递
药用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的扦插繁殖及野外回归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药用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的扦插繁殖及野外回归方法,属于林木种苗繁殖技术领域,繁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苗床:在扦插前1年清除苗圃内杂草,深耕25‑40cm,翌年再进行1次翻耕,并喷施多菌灵溶液消毒,将苗床做成中间有“...
李洪飞李俊逸周小舟
根际微生物对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种群的影响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S.Chow)为重庆市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呈相互隔离的―岛屿‖状分布于缙云山上,近年来种群和植株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处于濒危状态。植物濒危原因有...
喻奉琼
关键词:缙云黄芩根际土壤土壤性质土壤细菌土壤真菌
文献传递
濒危药用植物缙云黄芩扦插繁殖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寻找缙云黄芩扦插繁殖最佳条件,为缙云黄芩快速繁殖提供技术保障,改善其濒危现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随机试验,研究枝条年龄、枝条木质化程度、基质、激素种类、激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缙云黄芩扦插生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缙云黄芩进行野外回归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发现,扦插的最佳组合为200 mg/L IBA处理插穗2h.在基质试验中,生根效果最佳的处理为蒸馏水;其次为蛭石与珍珠岩比例为1∶1处理,其在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和生根指数上效果最好,河沙处理在生根率方面最好.2年生枝条生根效果优于当年生枝条.半木质化程度的枝条是扦插的最佳选择,其生根效果最好,硬枝次之,软枝最弱.野外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组和野外组插穗均能存活和生长,大棚组缙云黄芩插穗在成活率、平均出芽数和最多出芽数方面均优于野外组.
黄琴邓洪平王鑫张华雨
关键词:缙云黄芩扦插繁殖
缙云黄芩的快速繁殖与抢救性保护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组织培养法和枝条扦插法对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S.Chow)进行诱导和繁殖。组织培养通过对缙云黄芩外植体进行消毒,获得无菌苗后将其茎段及叶片分别接种于添加2.0 mg/L 6-BA+0.2 mg/L IAA、1.0 mg/L 2,4-D+0.25 mg/L KT的2种MS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诱导,60 d后统计诱导情况;采用20、50、80 mg/L IAA和NAA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缙云黄芩枝条切口进行扦插繁殖,30 d后统计生根情况,将繁殖的幼苗进行野外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缙云黄芩可通过组织培养和扦插进行繁殖,其茎段是直接诱导出芽的良好外植体,2.0 mg/L 6-BA+0.2 mg/L的IAA诱导不定芽,可达75%的出芽率;50、80 mg/L IAA处理的缙云黄芩扦插苗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原生境野外回归可以实现其抢救性保护。
吴思婧熊安琪易子琳吴能表吴春梅黄仕友
关键词:ET扦插繁殖
重庆特有极小种群植物缙云黄芩濒危等级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将重庆特有极小种群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为评估对象,以其生存现状及近年来衰退趋势为基础,依据《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及在地区水平上的应用指南和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前者濒危等级为极危(CR),后者濒危等级为Ⅳ级濒危,与物种现行无危等级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缙云黄芩的濒危等级评定及实施有效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凯阳邓洪平郭晨慧王有为陶琪
关键词:缙云黄芩濒危等级
缙云黄芩与伴生物种的种间关联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Chow)是重庆特有濒危植物,也为极小种群物种。该研究采用2×2列联表、应用方差分析、χ~2统计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缙云黄芩9个群落中草本层18种伴生物种与缙云黄芩的种间关联度,结合与其伴生物种的频度分布分析,以明确缙云黄芩及其伴生物种的频度分布及种间关联度,探讨其群落中主要草本物种与缙云黄芩的相互作用,为地方特有珍贵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缙云黄芩与其伴生物种在频度分布上与边缘鳞盖蕨以及蝴蝶花呈协同作用,与多序楼梯草、淡竹叶、蓝叶藤呈拮抗作用,与红盖鳞毛蕨部分呈协同作用、部分呈拮抗作用。(2)缙云黄芩群落总体关联度表明,6个群落呈现正关联,3个群落呈现负关联。(3)在48个种对中,34个种对显示为正关联,占总关联对数70.8%;14个种对之间表现为负关联,占总关联对数29.2%,其中显著正联结或负联结的种对仅3对,约占总数6.3%,极显著负联结种对仅1对。研究认为,寻找和保护与缙云黄芩正关联性较强的物种来共同形成利于特定物种生存的环境,或在野外将缙云黄芩移植到分布正关联物种的群落中有利于缙云黄芩野外扩繁。
陶琪吴思航马凯阳邓洪平陶建平龙云
关键词:缙云黄芩
濒危植物缙云黄芩茎叶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濒危植物缙云黄芩茎和叶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获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叶表皮,观察其微形态特征,为地方特有珍贵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缙云黄芩的茎尖生长锥呈半球状,由原套和原体构成,是发育的起点。(2)茎的发育经历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加深,表面腺毛消失,非腺毛数量增加,最终形成成熟茎的结构。(3)叶源于叶原基,之后分化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最终形成成熟的叶肉和叶脉;叶片成熟时栅栏组织占比大大缩减,叶片内腔隙极大;叶柄中央维管束与叶片主脉结构相似,突起处的维管束简化。(4)缙云黄芩的叶表皮气孔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整体略有降低,气孔密度则先骤降后缓慢降低,腺毛逐渐消失,非腺毛逐渐增加。
李文平邓洪平张巧霞么宇彤
关键词:缙云黄芩

相关作者

邓洪平
作品数:180被引量:1,111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濒危植物 入侵植物 缙云黄芩
张家辉
作品数:34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大型真菌 缙云黄芩 新记录种 种子植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何平
作品数:186被引量:1,698H指数:23
供职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濒危植物 缙云卫矛 盐胁迫 种子萌发 长柄双花木
陶琪
作品数:3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缙云黄芩 种群生态位 特有濒危植物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宽度
李俊敏
作品数:6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濒危植物 缙云黄芩 种群生态位 缙云卫矛 生态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