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0篇“ 缺血缺氧脑病“的相关文章
- 早期干预型护理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型护理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智力发育、运动发育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早期干预型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及体格发育。结果:护理后3、6个月,两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9、12个月,观察组MDI评分、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后,两组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E患儿采用早期干预型护理有助于刺激患儿的感官和运动神经,长期实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 吕海允王凉
-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发育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12—2018-12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头颅平扫及DTI检查的年龄<2岁患儿40例,所有患儿在围生期均有缺氧缺血脑病史,根据最终随访结果分为脑瘫组及非脑瘫组各20例。测量双侧大脑脚、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结果2组间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内囊前肢、内囊膝部、额叶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以定量评估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
- 黄莹张岚黄婷婷邢威吴云虎韩东明
-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扩散张量成像脑瘫磁共振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疗效及远期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相关研究,评价亚低温治疗HIE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9年1月发表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Springer、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亚低温治疗HI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随访8个月至7年患儿病死率、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脑瘫、癫痫、视力损害、听力损害、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70分、智力发育指数(MDI)<70分]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共检索到70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比较病死率显著降低(RR=0.67,95%CI:0.59~0.77);随访6个月至7年时严重神经系统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RR=0.55,95%CI:0.43~0.71);脑瘫发生率显著降低(RR=0.55,95%CI:0.41~0.73);PDI<70分发生率显著降低(RR=0.65,95%CI:0.43~0.97);但癫痫发生率、视力损害发生率、听力损害发生率、MDI<70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HIE病死率,改善患儿6个月至7年的远期预后,减少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
- 刘鹏何珊左泽兰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脑病META分析新生儿
- 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在本院接收的缺血缺氧脑病新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的护理模式,使得患儿的病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 杨锋琴
-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早期干预神经生长因子
- 胎儿脑结构的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在缺血缺氧脑病的应用
- 背景缺血缺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阻碍了脑白质纤维的髓鞘化进程,致使胎儿出生后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超声是产前检查胎儿的首选方法,...
- 郝沛
- 关键词:胎儿脑结构扩散张量成像缺血缺氧脑病
- 文献传递
- MRI不同扫描序列组合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析MRI不同扫描序列组合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扫描序列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不同扫描序列组合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 MRI、c MRI+DWI、c MRI+SWI、c MRI+DWI+SWI的确诊率分别为43.8%、64.1%、67.2%、82.8%,c MRI+DWI+SWI序列诊断准确率最高,与c MRI其它三种扫描序列确诊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MRI+DWI+SWI扫描序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全面反映新生儿HIE病灶范围、类型及病理演变过程,诊断准确临床更高,为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影像学依据。
- 方文亮石安斌杨秋云翟建春吴继雄张文俊
-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病MRI新生儿
- 缺血缺氧脑病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及脐血BNP、NGF、NSE水平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病(HIE)患儿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患儿脐血脑钠肽(BN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神经评定(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5例HIE新生儿(观察组)和33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脐血BNP、NGF、NSE水平,分析HIE新生儿脐血BNP、NGF、NSE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动脉中央支平均峰流速(Vm)为(9.28±2.57)cm/s,阻力指数(RI)为(0.62±0.11),对照组脑动脉中央支Vm为(13.74±2.38)cm/s,RI为(0.48±0.0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脐血BNP、NGF及NSE水平分别为(268.51±67.11)ng/L、(174.72±18.34)ng/L和(87.78±23.56)μmol/L,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4.81±5.86)分;对照组患儿脐血BNP、NGF及NSE水平分别为(139.73±44.86)ng/L、(218.48±19.89)ng/L和(20.03±5.43)μmol/L,NBNA评分为(38.43±2.6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脐血BNP、NSE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81,P<0.05),而NGF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1,P<0.05);对照组新生儿脐血BNP、NSE及NGF水平与NBN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336、0.236、-0.162,P>0.05)。结论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脐血BNP、NGF、NSE水平对HIE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随访。
- 黄润英蔡强郑巍
-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病血流动力学
- USPIO标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缺血缺氧脑病乳鼠的MRI示踪研究
- 2017年
- 目的通过向10d龄乳鼠缺血缺氧模型注入USPIO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利用3.0TMR监测MSCs进入鼠体内后的生存、转化、迁移,探索MSCs移植活体示踪技术;观察MRI图像变化及神经学评分,初步探讨MSCs对乳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培养MSCs,以多聚赖氨酸(PLL)为转染剂,用USPIO对MSCs-PLL进行磁性标记;将磁标记的MSCs通过鼠尾静脉移植入HIE乳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d,10d行MRI观察及神经学评分(NSS评分)。结果 1USPIO-PLL可安全有效标记MSCs,标记率大于96%,细胞活性无影响;2移植后1d MRI可监测到MSCs到达病变区,10d时到达病变区MSCs增多,MRI信号降低(60.66±15.28)%(P<0.05);建模成功后,MSCs组移植后1d、移植后10d脑梗死体积相对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s组与NS组移植10d脑梗死体积相对体积的变化值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SCs移植组、NS组移植10d后及移植前神经病学评分分别为(3.2±2.1),(8.0±1.9),(8.1±1.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有效进行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示踪;干细胞对缺血缺氧梗死区有定向趋化作用,可以促进受损神经恢复而起到治疗作用;为新生儿HIE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 张靓张永峰王雪芹张文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缺氧缺血脑病USPIO
- 缺血缺氧脑病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神经生长因子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病(HIE)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神经生长因子(NGF)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HIE患儿3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BNP和NGF。结果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急性期和恢复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急性期和恢复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BNP及NGFW作为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 林思思
-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病血流动力学血清脑钠肽神经生长因子
- 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效果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14-01/2015-10收治的4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药物纳洛酮.治疗7 d后以及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功能恢复时间、神经行为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无论是总有效率、功能恢复时间、神经行为评分还是预后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可以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儿静脉注射纳洛酮,以快速恢复机体正常功能,提高预后.
- 周慧连
- 关键词:纳洛酮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神经行为评分
相关作者
- 常永霞

- 作品数:75被引量:4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HIF-1Α 宫颈鳞状细胞癌 康复训练 肌张力
- 付卫国

-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玉田县医院
- 研究主题:缺血缺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高压氧 智力发育指数 早期干预治疗
- 麻利娟

- 作品数:17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缺血缺氧脑病 幼儿 高压氧治疗 呼吸道感染 铅暴露
- 张凡

- 作品数:177被引量:5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组织芯片 微血管密度 临床预后关系 宫颈肿瘤
- 许津莉

- 作品数:49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间歇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