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1 篇“ 美国传教士 “的相关文章
云上锦书:美国 传教士 益和安的鼓岭信件 2024年 福建福州鼓岭是近代以来西方人在鼓山山脉避暑度假、聚集居住形成的特殊国际住区。从19世纪后半期至1949年前后,鼓岭上曾建有200多座别墅,数代英美传教士 、洋行商人、领事官员、银行家、教师、医生、护土等和相当数量的中国地方名流、文人雅士寓居于此,这使得鼓岭成为独特的多元文化交汇地和辐射点。 丁丽兴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辐射点 美国 传教士 中医观变迁探蠡(1840—1949)2023年 明末清初以来,中医在西方传教士 、医师等的介绍下逐渐被西方世界所关注,从中医诊疗方法到中草药性状、功效以及中医典籍的翻译与传播,传教士 与海外汉学家以西方的思维模式研究中国医学,使得东西方医学有了比较的可能。到了近代,美国 传教士 成为继欧洲传教士 之后在华传教士 的主流,其态度在与中医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怀疑之否定转变为同情与认可,而中医也在此态度转变之中,完成了自东徂西的历程。 赵洪娟 刘芳婷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中医药 中国民间信仰与中美文明互鉴:美国 传教士 富平安的中国民间信仰情结 被引量:2 2022年 以具体人物的传记耙梳为方法,可以为宗教文化交流的社会史研究,提供特殊的视角与质感。富平安女士(Mrs. Anne Swann Goodrich)的身份和经历,使其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现当代海外传播研究中的难得个案。她于20世纪20年代来华做传教士 ,对民国北京的民间崇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 的宣讲。瓦萨学院及亲友提供之档案资料,将一名美国 传教士 的中国民间信仰情结,作为不同文明间的交往和交流的叙事呈现了出来,见证了不同信仰间的文明互鉴以及中国民间信仰所具有的普适价值。同时也以个人生活史和心灵史的方式,再现了20世纪中美两国社会历史与信仰生活的巨大变迁。 李明洁关键词:来华传教士 何以哀荣:死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美国 传教士 乐灵生略论 2022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次日下午5点零2分,攻击日本舰队“出云号”旗舰的中国轰炸机被日本防空炮火击中,飞行员身负重伤。一颗炸弹落在了南京路和外滩交界处的皇宫饭店附近,炸死约120人,炸伤多人。另一颗炸弹落在了大世界附近,炸死1047人,伤303人,有3名美国 人被当场炸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批死于中国战场的美国 人。 陶小路关键词:淞沪抗战 美国传教士 飞行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皇宫 19世纪美国 传教士 在中东地区的传教 活动研究 15世纪末,西方向海洋进发,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开启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推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动机除了对资源、商路和财富的渴望之外,则是西方对基督教传教 的热情。长期以来,中东是西方基督徒憧憬和向往的圣地耶路撒冷的所在。十... 李小娟关键词:基督教 美国传教士 传教活动 文献传递 美国 传教士 在奥斯曼帝国的传教 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 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 目的地之一。美国 传教士 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 海外传教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 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 传教士 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 "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 传教士 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 传教士 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蒋真 李小娟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试析二战后美国 传教士 在琉球(冲绳)的活动 202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琉球在美军的占领及监督之下开始了战后重建。在战后琉球的重建过程中,美国 琉球占领当局为了促进琉球的“美国 化”,着力复兴琉球基督教会,并借机派遣大量美国 传教士 宣教。这些美国 传教士 来到琉球后,充当美国 冲绳占领(托管)当局的“传话筒”,并通过基督教宣教活动向琉球民众传播美国 的价值观和民主思想,试图借此安抚琉球民众。但也有一些美国 传教士 目睹美国 占领(托管)当局统治下琉球民众的悲惨遭遇,并逐渐认识到了美国 派遣基督教传教士 在琉球宣教的真正目的。这些传教士 出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和对琉球民众悲惨遭遇的同情,来到琉球以后渐渐成了琉球民意的代言人,将琉球民众的政治、经济诉求反馈到美国 琉球占领(托管)当局乃至国际社会,起到了充当琉球民众“扩音器”的作用。 安文斌美国 传教士 吴板桥“《西游记》”英译本底本考辨被引量:2 2021年 学界通常认为《西游记》最早译文可以追溯到1895年,即美国 传教士 吴板桥以该小说第十回、第十一回为底本而翻译的《金角龙王》,细读这则译文,发现它与小说相关情节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使确定译文的底本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南通僮子戏唱本《绘图斩龙卖卦全传》为目前最为接近译者当时所使用的底本,希望能正本清源,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些微薄的贡献。 王文强关键词:底本 论“译名之争”中的强制阐释--以美国 传教士 书信传记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1 2020年 如果说对指称自我的汉字进行强制阐释,体现了19世纪来华英美传教士 的话语合谋,那么圣经翻译中的"译名之争"就表现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权力诉求。与同为新教信徒的英国传教士 相比,美国 传教士 "上帝的选民"的民族意识更为突出,在海外传教 事业中他们不仅不甘落后于英国教会,而且对宗教表述的要求更为严苛。美国 传教士 选用“神”字来翻译God与当初把“夷”字解释为barbarian属于相同的翻译策略,即制造新的衍指符号,并对特定汉字的意思施行改造,以达到译者所期待的功能和效果。 段宇晖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圣经翻译 英国传教士 翻译策略 美国 传教士 明恩溥的晚清中国观察2020年 明恩溥(Arthur H.Smith,1845-1932)为美国 公理会传教士 ,1872年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传教 ,兼任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通讯员,曾呼吁促成美国 政府在华"庚款兴学"计划的实施。他在华活动长达40多年,著有《中国的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动乱的中国》《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及美国 》等多部介绍近代中国的英文著作,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他的这些著作中,有大量对当时晚清中国各方面的深入观察,可便于我们从外国人的视角来认识晚清社会。 张德明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相关作者
高黎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主题:美国传教士 晚清 西学翻译 翻译 翻译活动 赵艾东 作品数:35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基督 德文 美国传教士 打箭炉 社会 陈才俊 作品数:47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传教士 美国传教士 基督宗教 基督新教 孙中山 王建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伊斯兰教 中国伊斯兰教 美国传教士 宗教信仰 清末 王以芳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媒介形态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