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24篇“ 考古发现“的相关文章
-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
- 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昆明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多年来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报、简讯、研究成果等各种资料进行了集中梳理,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历史学、考古学学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巩义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
- 2024年
- 1934年春季,中国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等人在巩义塌坡遗址等地点的考古发掘,掀开了郑州地区史前考古的第一篇章,这也是巩义考古工作的起点。90年来,一代代考古人不懈耕耘、孜孜探索,取得了璀璨夺目的丰硕成果。本文对巩义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历程进行梳理归纳,同时对史前考古90年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 李丽
- 关键词:考古发现与研究史前考古考古发掘
- 漕渠考古发现与研究
- 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漕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讯、研究成果等各种资料进行了集中梳理,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历史学、考古学学者使用。可供历史...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洛阳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 2024年
- 洛阳地区经过多年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和发掘,已发现30多处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水系的洛河和伊河流域两岸的黄土堆积和洞穴中,也零星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清河流域。该地区的远古人类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经历了从直立人到智人的演化过程,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可以灵活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生存需求,却始终保持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假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李璇顾雪军
-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
- 巩义窑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评
- 2024年
- 巩义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窑场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后,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巩义窑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巩义窑始烧于北朝,发展于隋,唐代达到鼎盛,至宋金衰落。在满足当时社会各阶层陶瓷器需要的同时,工艺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创烧了白瓷、唐三彩、绞胎器和唐青花,不仅对南、北方诸窑产生较大影响,并作为最早的外销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 孙锦
- 关键词:考古发现
- 中原与海岱地区先秦时期麦作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2024年
- 前裴李岗一裴李岗时代是中原与海岱地区农业酝酿与早期发展期,仰韶时代农业社会确立,麦遗存占有遗址数增加,但未得测年数据证实;龙山时代农业复杂化进程加速,强化型农业生产格局形成,多数系统植物考古研究的遗址中出土有麦遗存;二里头时代,农业经济进一步复杂化,麦作在中原农业生产中应已占一席之地,但海岱地区的小麦利用水平较低;商时期,强化型农业格局普遍确立,多种农作物种植制度成为时代特征,中原先民对小麦利用程度呈现强化态势,海岱先民的小麦利用强度犹待更多证据;两周时期,两区麦作农业进步明显,海岱地区麦作迎来转折。伴随着农业复杂化的发展,小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强化了多种作物种植制度,对两区早期文明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 郭荣臻郭荣臻靳桂云
- 关键词:先秦
- 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美术考古发现与文化传承研究
- 吉州窑是宋代南方的代表性民间窑口,剪纸贴花则是其独特的装饰工艺,它将剪纸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其产品反映当时民间的社会环境和审美风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目前围绕剪纸贴花的系统研究较少,剪纸贴花瓷不仅是日用器也是珍贵的古代...
- 张金凤
- 关键词:吉州窑美术考古
- 先秦玛瑙珠饰的考古发现和用途初探
- 2024年
- 玛瑙珠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夏商时期主要出土于北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西周时期多出现在中原,成为贵族礼制的一部分。玛瑙珠与绿松石、水晶、石、贝、蚌、玉等玉石器有多样的组合形式,以玛瑙珠为主体或构件串联的珠管串饰多作配饰,如腕饰、项饰、腰饰、头饰,有作丧葬用品的棺饰和手握,也有作车礼器的车饰。
- 赵婧华
- 关键词:先秦时期考古发现
- 沿北京湾考古发现的华夏文明遗址
- 2024年
- 北京的西山(属太行山山脉)和北山(属燕山山脉)交汇成“北京湾”,地貌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划分为盆地、山地和平原。在盆地,距今约180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旧石器在泥河湾遗址的湖相层中被发现。在山地,77万~23万年前的北京人化石、6.5万年前的新洞人化石、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化石、3.5万~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均在周口店遗址的洞穴沉积物中被发现;1万年前的农作物粟和黍在斋堂山谷中的东胡林遗址黄土中被发现;约5000年前的古文明在“北京湾”转弯处的雪山遗址台地中被发现。
- 吕金波
- 关键词:古文明周口店遗址洞穴沉积物考古发现旧石器山顶洞人
-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 2024年
-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不但有很多“从0到1”的创新,还特别善于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改造型的再创新,如青铜礼器、轮辐式马拉双轮战车、铜镜、玻璃、金银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 关键词:中华文明青铜礼器金银器考古发现进取精神
相关作者
- 霍巍

- 作品数:184被引量:81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西藏考古 丝绸之路 考古 中外文化交流 考古发现
- 杨华

- 作品数:263被引量:2,007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地理信息系统 GIS 考古发现
- 黄剑华

- 作品数:121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三星堆 汉代画像 美术考古 古蜀 古蜀文明
- 孙勐

- 作品数:34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考古发现 辽代 遗址 考古工作 佛教考古
- 徐良高

- 作品数:63被引量:3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考古学 遗址 西周时期 西周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