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1篇“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筋膜疼痛综合征被引量:12
2010年
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syndrome,MPS)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骨骼,导致颈肩背痛、软组织痛及关节周围痛等,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诸多学者对MP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刘梦琳王祥瑞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常见疾病颈肩背痛软组织痛
针灸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和筋膜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筋膜激痛点是引起其疼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于筋膜激痛点的特殊病理机制,采用针灸治疗MPS对组织炎症消散、恢复肢体功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临床中取得了可靠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MPS中的相关中西医发病机理以求达到更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探究临床中常见的针灸治疗MPS的疗效,意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邓丹杨谦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灸
筋膜疼痛综合征的MRI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以存在筋膜激痛点(MTrPs)为特的一种常见骨骼疼痛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MPS的诊断主要依靠触诊,但其对激痛点定位信度较低。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已被用于区分活跃的潜伏性MTrPs,但已有研究并未充分解决其潜在的解剖结构。MRI作为骨骼成像的标准方法,能够利用各序列信号特点以及无辐射动态增强扫描等技术对MPS作出诊断,且其对局部结构的信息获取更为清晰。基于此,本文对MPS的MRI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包廷先侯艳朋吕智麟
关键词:MRI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
一例产后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病例分享
2024年
目的: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MPPS)通常起病隐匿,易延误治疗;且常表现为隐私部位疼痛和性交痛,患者羞于就诊,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现分享一例产后MPPS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期引起同行对此类患者的关注。结论:加强盆底康复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患者对MPPS的了解,消除或减轻就诊前的顾虑。在妇科检查中常规的加入阴道手指检查筛查盆底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可以把MPPS的诊断提前到患者没有自觉症状或者仅隐约有症状的时候。
周玲刘姣蒋惠瑜梁开如李菊惠
关键词:性交痛盆底康复健康宣教
激痛点针刺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究针刺激痛点对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组(n=49)与常规针灸组(n=48),两组患者分别行激痛点针刺与阿是穴针刺。所有患者均留针2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疗程。所有患者同时服用美洛昔康胶囊并贴敷吡罗昔康凝胶作为常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d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功能障碍问卷(RDQ),腰背屈曲以及伸展活动范围、表面电图的平均振幅值、平均频率斜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d、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PRI、PP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常规针灸组比较,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ODI与RDQ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腰背屈曲以及伸展活动范围,表面电平均振幅值与平均频率斜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常规针灸组比较,治疗结束后1d、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皮下血肿、神经损伤以及晕针等并发症,亦未发生胃肠道反应、疼痛、头晕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安全有效。
孔维宽王森立台杰付丽娟王世军
关键词:针刺术激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肌疗效
针刺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指由一个或多个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引起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好发于颈肩腰背部[1]。作为肉骨骼系统常见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慢性疼痛疾病患者中逐年升高,并与膀胱疼痛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失眠焦虑等其他疾病有关。
王雅倩郭奇奇赵丽萍张葆欣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
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女性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女性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55例(脱落5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组5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电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疗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估患者主观的疼痛程度和压痛点疼痛程度。使用盆底表面电检测仪测定患者前后静息状态的电波幅和变异系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β-内啡肽、白介素1的水平。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压痛点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后静息状态的电波幅和变异系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白介素1均低于治疗前,β-内啡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环氧化酶2、白介素1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手法松解可提高女性盆底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减轻中医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调节疼痛介质的释放,降低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李秀魏莉娟吴敏
关键词:电针手法松解中医症状
电针激痛点对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BDNF、NGF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8)、电针组(n=8)。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模型,造模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对3组进行热缩足潜伏期检测;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细胞形态学变化;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4~6脊髓NGF及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NGF和BDN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电针干预后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膨大、圆染的细胞,核内移明显,电针干预后细胞大小形状规则,较为接近正常组组织形态;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经电针干预后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OD、GSH-px、CAT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血清SOD、GSH-px、CAT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降低MPS大鼠的疼痛阈值,具体机制涉及了对促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抑制,同时又与降低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关。
王列马帅马帅于嘉祥王树东王树东李格格李记泉卞镝王鹰马铁明
关键词:电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刃针联合激痛点注射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刃针联合激痛点注射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6例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乙哌立松片,20 mg/次,3次/d,餐后口服,连续服用2周;同时给予常规针刺(取穴:肾俞、夹脊、气海俞、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阿是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激痛点注射治疗,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2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1.25%(39/4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刃针联合激痛点注射可提高腰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晋帅锋乔艺杰尹俊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背刃针激痛点注射腰椎功能
景明主任医师推拿手法治疗腰臀筋膜疼痛综合征经验总结
2024年
腰臀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引起腰背痛的常见原因,推拿治疗对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并归纳了景明主任医师治疗腰臀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推拿手法。详细介绍了其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治疗特色。该特色推拿手法是对传统推拿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可供借鉴。
苏凤施蕴珊刘艺景明
关键词:推拿手法

相关作者

黄强民
作品数:129被引量:76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肌筋膜触发点 触发点 针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疼痛
王列
作品数:82被引量:422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刺 中医 课程
马铁明
作品数:314被引量:1,543H指数:21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坐骨神经损伤 电针
谭树生
作品数:60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研究主题:腰曲 肌筋膜触发点 针刺 颈曲 推拿
唐宏亮
作品数:208被引量:1,228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推拿 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 推拿治疗 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