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肢体不等长“的相关文章
一种下肢体不等的站立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肢体不等的站立测量装置,其升降架连接有驱动组件、并能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站立板上下移动以抬升短下肢体,测量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第一站立板的一端靠近测量杆设置,第二站立板设于底座上,第二站立板的上表面与...
易银芝梅海波胡雄科谢永红
骨延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保肢术后重度肢体不等的教训与体会
2024年
目的通过介绍骨延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不同保肢手术后发生重度肢体不等患儿的治疗过程,探讨不同保肢手术对骨延治疗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报道3例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男2例女1例,行初次保肢手术时的年龄分别为8岁、8岁、12岁,2例患儿采用股骨远端肿瘤切除保留股骨远端骨骺的同种异体骨重建,1例患儿采用股骨远端肿瘤切除保留胫骨近端骨骺的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期随访,随访时间均>6年,3例患儿骨骺闭合后均出现了重度的双下肢不等,通过骨延术进行了短缩肢体的延。结果2例采用同种异体骨保肢的患儿,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了股骨近端的骨延手术,延过程顺利,延术后肢体。1例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患儿,术后6年出现了假体松动及股骨、胫骨的短缩,取出松动的假体后安放占位器,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了股骨近段的骨延,延过程中出现了钉道及深部组织的反复感染,股骨延满意后进行了膝关节融合。融合后再次通过Ilizarov环形支架进行了胫骨的延,最终达到了双下肢的等。结论对于骨骺未闭的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生物重建和假体重建均会导致骨骺闭合后的双下肢不等。但采用生物重建技术,可以不影响胫骨近端骨骺的生潜力,而且还为将来进行股骨延留有充分的治疗余地。
崔浩诚郑凯徐明于秀淳
关键词:骨延长术骨肉瘤下肢不等长保肢术
髓内延钉治疗肢体不等的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双下肢不等并不罕见。双下肢度相差0.5~1.5 cm者约占全部人群的1/3;双下肢度相差1.5 cm以上的人群约占5%[1]。对于双下肢度相差超过2 cm的患者,可考虑行骨延手术予以矫正[2]。目前Ilizarov牵张成骨原理仍然是肢体的金标准。然而,单纯通过外固定架技术实现牵张成骨时仍存在软组织栓系、关节僵硬、针道感染、舒适度和美观程度较差、期佩戴影响患者心理和工作生活等问题[3-4]。为减少外架肢体术的并发症,各种内外结合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如Paley等[5]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单臂外固定架结合髓内钉的骨延技术(lengthening over nail,LON)。
孙伟桐杜辉蒋协远
关键词: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术单臂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髓内
用于肢体不等步行检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肢体不等步行检查器,包括左脚型垫、右脚型垫和鞋带;所述左脚型垫和右脚型垫上表面均对应有多个层孔;所述左脚型垫和右脚型侧面对应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鞋带贯穿在层孔与通孔内;所述鞋带上设置有检查装置;...
秦彦国
文献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的处理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可能会出现不等现象,本文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其具体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对32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单侧置换术,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患者肢体不等程度,选择模板预测法对假体型号和植入的具体位置加以测量,确定患肢度及股骨颈的截骨位置;术中对术前相关测量数据加以参考,并对假体进行试模及对平衡性软组织的张力进行测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最后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肢体达到基本等水平。结果:术前患者肢体度差异在0。4mm的患者12例,占37.50%,5-9mm者8例,占25.00%;10~19mm者10例,占31.25%;20mm以上者2例,占6.25%。通过平衡患者双下肢,术后肢体度差异为0~4mm的患者比例由37.5%提高为78.13%,差异在5-9mm及在10~19mm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为15.63%及6.25%,未出现度差异高于20mm的患者。结论: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肢体度可能会出现差异,而对肢体度的恢复有益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前进行评估测量,术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患者肢体度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反复的测量及验证,可有效控制患者肢体度,确保术后患者肢体基本等
李赞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肢体不等长
下肢肢体不等的分度和骨盆截骨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中度下肢肢体不等
目的:探讨下肢肢体不等的分度方法和分析髂骨截骨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中度下肢肢体不等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一次性手术治疗下肢肢体不等的数据和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制度,将下肢肢体不等分为三度,小于2cm为轻度,2-5cm...
李进杜靖远杨述华邵增务刘国辉刘建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的原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和术中预防措施及术后处理作一综述。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检索时间:英文文献2001/2008,中文文献2004/2009。检索词:英文检索词为"Leglength discrepancy,hip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为"肢体度,髋关节置换术"。资料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154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86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39篇,保留29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局评价指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的主要原因有股骨颈截骨时残端保留过多、使用过的假体颈、股骨偏心距减小、选择略的股骨颈假体、髋臼旋转中心下移改变过大等。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的有效方法有术前仔细测量评估、数字模板预测指导术中选择假体颈,术中影像学引导,骨标志间距测量判断肢体度和综合平衡法等。术后处理:对于肢体度超过15mm的差异可用鞋跟和楔形的底来调整或反复手法推拿等操作;对于肢体不等差异超过20mm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采用翻修手术。结论:肢体不等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个体化的假体及计算机辅助导航关节可能会更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李贞梅张卫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肢体长度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46例单侧THA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假体松动、感染和神经损伤,仅有1例出现脱位。统计结果显示术后股骨距与肢体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THA后LLD问题不容忽视。术前仔细测量评估,术中精确截骨高度及反复手法试验等方法能有效控制术后肢体度。
王国荣吴锋锋
关键词:关节置换肢体不等长
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的策略及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徐明于秀淳
关键词:保肢手术骨肉瘤肢体不等长儿童骨骼肌肉系统术后原发恶性肿瘤
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的策略及进展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儿童及青壮年常见,尤其好发于儿童的生高峰期。随着新辅助化疗、外科重建技术和生物材料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儿童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手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由于
徐明
关键词:骨肉瘤保肢术可延长假体肢体不等长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桓毅
作品数:41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胫骨延长术 肢体不等长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李承鑫
作品数:66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脊柱侧凸 外科学 脊柱侧弯
杜靖远
作品数:636被引量:3,27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关节镜 骨折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刘方刚
作品数:96被引量:380H指数:1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59医院
研究主题:软组织缺损 疗效观察 驾驶 骨折 骨移植
于凤章
作品数:48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脊柱侧凸 小儿 脊柱侧弯 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