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05篇“ 肱骨近端“的相关文章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组(采用MIPPO治疗)与ORIF组(采用ORIF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角度、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透视次数MIPPO组多于ORIF组(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均短(少)于ORIF组(P<0.05)。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后倾角ORIF组均优于MIPPO组(P<0.05)。术后3、6、9周疼痛VAS评分MIPPO组均低于ORIF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术后9周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和术后12周前屈、后伸、外展MIPPO组均大于ORIF组(P<0.05)。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高于ORIF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ORIF,MIPPO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术中透视次数多、因术中暴露不充分影响骨折复位质量等缺点。
- 姜世斌毛兆光毛建华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 经胸腔镜取出肱骨近端骨折嵌入胸腔1例
- 2025年
- 胸腔异物临床上多见于火器或锐器伤导致异物残留于胸腔,肱骨头骨折导致肱骨头残留于胸腔的病例十分罕见。现报告1例外伤后肱骨头骨折,游离的肱骨头嵌入胸腔后经胸腔镜完整取出的病例。
- 赵佳明王海涛刘东东沈剑黄思远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胸腔镜锐器伤外伤后
- 髓内扭转弹性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研究髓内扭转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支撑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80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TEN组共401例,男165例,女236例;年龄60~89岁,平均(74.42±8.83)岁:ORIF组共401例,男189例,女212例;年龄60~91岁,平均(74.62±8.79)岁。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关节角度尺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出院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5.80±0.34)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TEN组不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还是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TEN组疼痛VAS略微低于ORIF组(P<0.05);但术后7 d、30 d两组疼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TEN组ROM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均较ORI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可靠性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手术过程中弹性钉既发挥了复位作用,又起到了固定作用,优化了术中操作,是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代建李朝辉朱思文朱东润陈伟聂伟志
-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
-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胸大肌间隙组(31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和三角肌组(32例,经三角肌入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3、7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1、7 d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胸大肌间隙组比,三角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1、3、7 d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均呈升高又降低趋势,三角肌组均较胸大肌间隙组更低;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1、7 d三角肌组均较胸大肌间隙组更高,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术后1、7 d三角肌组均较胸大肌间隙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MS、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相比,经三角肌入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可减轻患者肌肉损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术后恢复较快,同时安全性良好。
- 张嘉骏李恒陈刚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 有限元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力学差异
- 2025年
- 背景:目前临床中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方式仍无绝对标准,但重建内侧肱骨距并有效抵抗肱骨头内翻移位是实现肱骨近端骨折坚强固定的要点。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获得3种内固定方式作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力学差异,对比何种内固定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固定支撑。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左肩关节的CT扫描,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柱支撑缺损模型。根据钢板内固定方式将模型划分为3组:A组仅在外侧应用Philos钢板固定;B组外侧应用Philos钢板联合内侧微型直行锁定加压板固定;C组外侧Philos钢板联合前内侧微型直行锁定加压板固定。在相同的固定支撑和约束条件下,采用ANSYS分析软件评估3组内固定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3组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应力均未超过450 MPa;②不同载荷条件下,A组肱骨和内固定物的应力较高于B、C两组,而C组的肱骨和内固定物的应力均为最小值;③在屈曲载荷条件下,C组的相对位移对比A、B两组数值较小;④所有载荷条件下,B组的骨折端相对位移是最小的;在内收、外展以及轴向压缩的载荷条件下,B组的相对位移大约只有A组的一半;⑤C组与B组之间的相对位移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且C组的相对位移也均小于A组;⑥结果发现,相较于仅应用外侧Philos钢板,外侧Philos钢板与内侧微型直行锁定加压板的联合应用,以及外侧Philos钢板与前内侧微型直行锁定加压板的联合应用,均展现出显著的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后两种组合在内固定系统稳定性上并未呈现出明显差异;综合考虑临床实践中的操作难易程度,外侧Philos钢板与前内侧微型直行锁定加压板的联合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能更具优势。
- 王磊王清张申申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双钢板有限元分析
- 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5年
- 对加压锁定钢板(LCP)和传统钢板手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成效加以比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支撑。方法 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手术,n=30)与观察组(运用LCP术式,n=30)。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后用传统钢板螺钉固定;观察组同样入路,复位后先拧锁定螺钉加压固定,再依情况拧普通螺钉。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按引流量拔引流管,并依时开展康复锻炼。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手术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7d、14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P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彰显卓越成效,它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为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速,显著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肩关节功能的不良影响。这一技术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具优势的选择,有望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与生活质量。
- 丁永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加压锁定钢板肩关节功能
- 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分析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2组(分组方式:随机均分)讨论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就诊),手术方式均为锁定钢板内固定,但区分手术入路方式,即对照组胸大肌三角肌,观察组三角肌外侧入路,对比围术期指标、Constant 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和骨折愈合用时均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 评分、Neer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vs15.00%)更低(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三角肌外侧入路具备了微创优势,术中骨折部位组织的损伤性更小,此也为术后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和条件。但对于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仍然建议选用暴露视野范围更大的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临床需根据实际状况选择。
- 李扬王晓彬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 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分型为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行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21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3、6个月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5±28.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00±50.10)mL;术后1、3、6个月肩关节VAS评分分别为(2.31±0.16)分、(1.86±0.18)分和(0.60±0.15)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6.13±1.00)分、(74.63±0.99)分和(81.54±0.97)分,其中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1.43%。3例术后肩痛,21例均无伤口感染,无腋神经及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失效。结论Multiloc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固定方式。
- 刘强苏松川黄文凭
- 关键词:骨折肱骨近端骨折
- 机器学习预测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继发性螺钉切出的风险
- 2025年
- 背景:继发性螺钉切出关节面是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切出的螺钉会磨损关节盂和引起肩峰撞击,影响肩关节功能。因此,准确的风险预测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继发性螺钉切出的风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便于临床医生早期甄别并干预高风险患者。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组建立模型,将同一时间段另一医院收治的同类患者61例纳入外部验证组。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出现继发性螺钉切出,分为螺钉切出组和螺钉维持组。训练组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10折交叉验证重抽样作为变量的筛选方法,并将3种模型准确度最高时纳入变量的交集作为与螺钉切出高度相关的可靠风险变量。通过R语言软件构建动态预测模型,以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模型内部检验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风险分界值,据此将外部验证组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根据模型风险预测能力的准确度来评价其稳定性和外延性。结果与结论:①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继发性螺钉切出高度相关的4个风险变量,分别为肱骨近端内侧柱皮质支撑、三角肌结节指数、骨折类型及术后复位情况;②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曲线下面积=0.874,95%置信区间(0.827,0.92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③临床决策曲线提示风险阈值概率在0.1-0.75范围内时,模型具�
- 徐大星徐大星涂泽松纪木强牛维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影响因素
- 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与近端锁定钢板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依据适宜的筛选准则,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联合肱骨锁定钢板治疗15例(3D打印组),采用自体髂骨支撑技术联合肱骨锁定钢板治疗15例(传统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及手术过程中的透视次数,3D打印组相较于传统手术组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表明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解剖复位率以及术后六个月肩关节CMS评分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打印技术辅助在长期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方面未产生影响。结论3D打印辅助自体髂骨支撑技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王志超张斯琪周浩冬周浩张军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相关作者
- 付中国

- 作品数:274被引量:2,453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
- 姜春岩

- 作品数:220被引量:1,910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肩关节 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镜 肩袖损伤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 张殿英

- 作品数:469被引量:4,498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周围神经
- 向明

- 作品数:193被引量:72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 研究主题:肱骨近端骨折 肘关节 内固定 肱骨近端 骨折
- 陈云丰

- 作品数:170被引量:1,47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肱骨近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锁定钢板 肩锁关节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