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篇“ 胰腺动脉“的相关文章
腹主动脉增强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腹主动脉动脉期CT值与胰腺供血动脉显示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腹主动脉动脉期CT值的差异,将苏州科技城医院152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250~349 Hu)、B组49例(350~449 Hu)和C组42例(≥450 Hu)。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显示胰腺动脉。结果:B、C组胰腺动脉整体显示率,胰十二指肠前下动脉(AIPDA)、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PIPDA)、胰背动脉(DPA)、胰横动脉(TPA)、胰大动脉(PMA)、胰尾动脉(CPA)显示率,各支胰腺动脉显示评分均高于A组(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ASPDA)、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PSPDA)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提示腹主动脉强化CT值与除ASPDA、PSPDA外其6支动脉的显示具有相关性(P<0.05),最佳诊断分界点中位数为345.5 Hu。结论:当腹主动脉增强CT值≥350 Hu时,胰腺动脉均可获得较好的显示。
仇益程波王成张万军
关键词:胰腺动脉血管造影
不同浓度CT对比剂在胰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检查中的显示效果。方法将本院120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注射300 mgI/ml(A组)和370 mgI/ml(B组)2种浓度对比剂,对比剂用量算法及注射速度两组一致,分别为0.5 gI/kg体重和4 ml/s。利用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重现技术)、MPR(多平面重组)等技术来显示胰腺动脉。结果B组腹主动脉腹腔干开口处强化CT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各胰腺动脉显示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胰腺动脉显示率均高于A组,其中AIPDA、PIPDA、DPA、TPA、PMA、CP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注射370 mgI/ml对比剂检查胰腺动脉时,胰腺动脉可获得较好的显示。
李志伟张万军
关键词:胰腺动脉血管造影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朱寻尹伟陆建平
关键词:胰腺肿瘤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造影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FOV)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造影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AIP患者和21例胰腺癌患者的小FOV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造影检查影像资料及临床检查资料,21例AIP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证实或激素治疗明显改善,21例胰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病灶所在部位、大小、密度、形态及强化方式,胰周、胰胆管、淋巴结以及相邻血管、组织等改变。结果 21例AIP中有12例为胰腺弥散性肿大,10例有假包膜影,15例病灶有延迟强化,11例主胰管不规则狭窄>3cm,上游胰管扩张均<5mm,11例胆总管"鸟嘴样"狭窄伴管壁增厚,2例有淋巴结肿大,3例有血管受累。而21例胰腺癌中16例为局限性肿块,无假包膜影及延迟强化,13例上游胰管扩张≥5 mm,且主胰管不规则狭窄<3 cm,16例为胆总管截断,未见管壁增厚,13例有淋巴结肿大,14例有血管受累。AIP与胰腺癌在弥散性肿大(57.1%vs 23.8%)、假包膜样结构(47.6%vs 0%)、CT延迟强化(71.4%vs 0%)、主胰管狭窄>3 cm(52.4%vs 0%)及上游胰管扩张≥5 mm(0%vs 62.0%)、胆总管截断(0%vs 76.2%)、胆总管增厚(52.4%vs 0%)、周围淋巴结肿大(0. 1%vs 62.0%)和血管受累(14.3%vs 66.7%)影像学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小FOV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造影检查鉴别诊断AIP和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 5%、81.0%、85.7%、82.6%、89.5%。结论小FOV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病灶、胰管扩张及狭窄情况、血管受累情况、肿瘤小的供血动脉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AIP和胰腺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朱寻陆建平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
胰腺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术在一例低血糖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2017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因"反复心悸、出汗、乏力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4年7月28日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患者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辗转就医,症状发作时多次查血糖均低于2.8 mmol/L,最低达1.19 mmol/L,病因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曾晕厥1次,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后好转。
朱显军谢坪鲜杨许健李超张浩李蓬秋
关键词:低血糖症胰岛Β细胞瘤介入检查
256层螺旋CT血管显像评价胰腺动脉的价值:正常及变异表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了解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胰腺病变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图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并记录显示率,分析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起源及变异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例数及显示率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0例(100%),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92.5%),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77例(96.3%),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73例(91.3%),胰背动脉72例(90.0%),胰横动脉显示58例(72.5%),胰大动脉69例(86.3%),胰尾动脉38例(47.5%);胰头动脉弓显示57例(70.0%),其中双弓显示34例(42.5%),单弓显示22例(27.5%),单弓中前弓显示18例,后弓显示4例。胰背动脉起源变化较大,72例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近端42例(58.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9例(26.4%),起自肝总动脉近端8例(11.1%),起自腹腔干3例(4.2%)。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72例(97.3%),起自肝固有动脉2例(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直观、立体显示胰腺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与变异,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杨帆
关键词:胰腺动脉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
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腹主动脉强化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腹主动脉动脉期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率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将152例行腹部动脉期增强CT检查的患者入组本研究。根据腹主动脉强化CT值的...
张万军
关键词:胰腺动脉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硝酸甘油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胰腺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胰腺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胰腺动脉灌注(PAI)治疗中晚期胰腺癌(AP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APC患者分成125I粒子植入联合PAI组(A组,n=21)和单纯PAI组(B组,n=28)。A组中16例伴肝转移,其中14例同时接受TACE,2例接受经皮穿刺肝肿瘤无水乙醇注射(PEI);B组中20例伴肝转移,其中17例同时接受TACE,3例接受PEI。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整体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分别为61.90%(13/21)和76.19%(16/21),均高于B组的32.14%(9/28)、46.43%(1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中疼痛评分降低>50%者达到76.47%(13/17),高于B组的26.09%(6/23,P<0.05);A组中位生存期为286天,明显高于B组的194天(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AI对APC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
杜丹丹吕维富鲁东周春泽
关键词:输注动脉内
胰腺动脉灌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胰腺动脉灌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5例患者注射G-CSF300ug/天,3~5天后采用MCS+ED方法收集单个核细胞20~50×109,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用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结果 5例患者术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浓度(P值0.003)均下降;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有不同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刺激后INS60、HBAlc、C-(P0,60,120,180min)P值<0.05。结论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安全、有效;技术操作间单。
肖承江徐谷根付晓英李立恒韦佩莹陈亚辉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动脉灌注糖尿病
胰腺动脉自体干细胞移植方法经验介绍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干细胞移植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并应用于临床。1966年,美国医学家们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然而胰腺移植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难以作为常规治疗糖...
张清牛犇李源滨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万军
作品数:8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 胰腺动脉 CT成像 CTA 肺动脉成像
李非
作品数:606被引量:4,576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感染性胰腺坏死
孙家邦
作品数:333被引量:1,995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肝细胞 胰腺癌
周翔平
作品数:222被引量:1,275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CT表现 多层螺旋CT
李志伟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P X射线 SPECT/CT 假体周围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