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脑膜中动脉“的相关文章
左侧椎动脉合并脑膜中动脉变异1例
2025年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尸体(来源于长治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时,观察到尸体标本左锁骨下动脉分支之一的左椎动脉在起点、走行位置、颅内部外径方面存在变异,脑膜中动脉的起点存在变异。查阅国内外文献,少见此类变异报道。为积累国人椎动脉脑膜中动脉变异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
刘燕欣曾饴宣赵馨乐林伊雯高俊彦
关键词:脑膜中动脉椎动脉
一种脑膜中动脉的颞部体表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膜中动脉的颞部体表定位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CT数据重建患者头部的数字孪生图像;步骤二,标画脑膜中动脉走行,获得头模截图;步骤三,在患者头颞部画参考线,然后拍摄一张患...
束旭俊马驰原
一种脑膜中动脉的颞部体表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膜中动脉的颞部体表定位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CT数据重建患者头部的数字孪生图像;步骤二,标画脑膜中动脉走行,获得头模截图;步骤三,在患者头颞部画参考线,然后拍摄一张患...
束旭俊马驰原
外伤后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
2024年
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常为颅骨骨折、火器、医源性原因等导致动脉隐蔽性破裂而形成, 以硬膜外迟发性出血最常见, 如硬脑膜损伤则会导致出血进入颅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4年2月收治1例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 予保守治疗10 d后出现突发血肿扩大, 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2 h再次发生颅内出血,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右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伴颅内出血。经血管内栓塞2个月后, 复查CT提示颅内血肿吸收, 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为Ⅰ级, 右侧为Ⅲ级, 肌张力轻度下降,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4分。
李子衡蒋艺朱星佳何爽
关键词:脑膜中动脉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假性动脉瘤迟发性出血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MMAE治疗的12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双侧血肿,9例为单侧。12例病人共进行15侧MMAE,其9侧行单纯栓塞治疗,6侧行钻孔引流术后辅助栓塞治疗;栓塞剂为微球颗粒9侧,Onyx胶5侧,弹簧圈结合颗粒1侧。术后1例出现单眼永久性失明,2例出现下颌神经区域疼痛。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病人血肿体积明显减少或吸收,未见血肿复发。结论MMAE是防治CSDH进展和复发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开展需仔细辨认脑膜血管变异与吻合,防止严重并发症。
黄伟潘起航马钊李俊陈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14例(17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胶栓塞其主干及分支。出院后30、90 d影像随访评估血肿吸收情况,mRS评分较基线值降低≥1分为临床症状改善。结果14例CSDH(17枚)患者MMA栓塞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1例患者90 d血肿量减少90%以上,1例90 d血肿量减少40%以上,2例30 d血肿量减少30%以上。血肿完全吸收占比为11/14,部分吸收占比为3/14。结论MMA介入栓塞治疗新发或复发性CSDH安全有效。
丁菲李真保张子焕赵心同刘佳强秦飞云胡立英周刚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液体栓塞剂
应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应用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cSDH患者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间应用MMA栓塞治疗的33例cSDH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和影像随访。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钻孔引流术将患者分为单纯栓塞组和联合钻孔引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3例患者43侧cSDH,22例患者单纯行MMA栓塞治疗成功,11例联合应用钻孔引流术。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上成功,1例患者术后发生面瘫,并发症发生率为3.0%(1/33)。共29例患者获得术后至少2周影像学随访,影像随访时间92.0(52.5,161.0)d,26例(89.7%)末次影像随访时cSDH最大血肿厚度较术前减少50%以上。33例患者临床随访时间为(304.9±190.5)d,93.9%(31/33)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稳定或好转,无病例血肿复发。与联合钻孔引流组相比,单纯栓塞组患者年龄更小[(71.9±9.7)岁vs(81.4±9.9)岁,t=2.620,P=0.013],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更低[2(1,3)分vs 4(2,4)分,Z=2.471,P=0.017],术前线移位程度更轻[4.5(1.5,6.0)mm vs 8.0(7.0,9.0)mm,Z=3.6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OR=0.63,95%CI:0.41~0.97,P=0.038)和术前线移位程度较轻(OR=0.07,95%CI:0.01~0.72,P=0.026)是单纯MMA栓塞治疗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初步观察显示,应用MMA栓塞治疗cSDH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作为首要治疗方式。年龄较小和线移位程度较轻是cSDH患者可单纯应用MMA栓塞治疗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陈鲲鹏陆军祁鹏王俊杰胡深杨希孟邓颖裴傲王大明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栓塞血管内治疗
基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血管内治疗的脑膜中动脉造影解剖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脑膜中动脉(MMA)造影解剖,探讨其对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期间80例CSDH患者的102支MMA造影解剖图像,由2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独立评估,参照Adachi分型进行MMA分型,记录MMA分型、起源和变异、危险吻合、栓塞策略、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结果共对101支MMA(79例)进行分型,Ⅰ型44支(43.6%),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等(Kappa=0.54,95%CI:0.39~0.69);A型32支(31.7%),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强(Kappa=0.84,95%CI:0.72~0.96)。MMA异位起源于眼动脉(OA)1支(1.0%),OA发自MMA 2支(2.0%),MMA与OA侧支吻合5支(4.9%),与对侧MMA吻合8支(7.8%)。术后随访出现影像学复发2例。结论熟悉MMA造影解剖,尤其是MMA分型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对指导MMAE治疗CSDH栓塞剂的选择及栓塞策略制定,提高CSDH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富佳魏庭丰孙勇匡雄伟王友伟段晓春齐文涛彭爱军刘振生
关键词:解剖学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扩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MMA)扩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及预后的影响,为MMA栓塞治疗CSD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间在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48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MMA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血肿吸收量。对比分析患侧MMA直径是否明显扩张和不同患者的术后血肿吸收情况。结果48例CSDH患者患侧48支MMA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健侧[分别为(1.738±0.224)mm和(1.361±0.184)mm,t=9.021,P<0.001],MMA扩张组术后1周血肿吸收量与MMA非扩张组无显著性差异(Z=-0.69,P=0.945),MMA扩张组术后1个月血肿吸收量与MMA非扩张组有显著性差异(Z=-2.283,P=0.022)。MMA扩张组的血肿吸收率较MMA非扩张组的血肿吸收率低。结论MMA作为CSDH外膜新生血管的主要供血动脉,MMA扩张在CSDH血肿发生和进展起到关键作用,并不利于CSDH患者的预后,上述特征性表现为MMA栓塞治疗CSDH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星刘飞徐军徐向东徐海诚高恒黄新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2%)外科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并接受MMAE治疗的20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3D-TOF MRA测量患侧MMA直径、相对血流速度,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外科钻孔引流术后未复发的20例CSDH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观察MMAE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复发组患侧MMA平均直径(1.55±0.45)mm明显大于对照组(1.32±0.3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28)。复发组相对血流速度(SI比值均数,1.45±0.23)明显大于对照组(SI比值均数,1.23±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01)。复发组血肿外膜强化分级评分(2.25±0.55)分,对照组(1.60±0.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2)。MMAE术后影像学随访血肿完全吸收19例(95%),其3个月完全吸收8例(40%),6个月完全吸收16例(95%),位吸收时间16周(IQR:7~22)。除1例复发症状反复外,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与非复发者相比,外科术后复发侧血肿外膜血供更丰富、MMA管径更粗、血流速度更快,MMAE是治疗此类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振生魏庭丰孙勇匡雄伟王友伟吴臣义段晓春齐文涛彭爱军张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血管造影栓塞

相关作者

刘振生
作品数:91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中动脉 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门静脉造影
匡雄伟
作品数:39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中动脉 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导管插入术
孙勇
作品数:23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中动脉 慢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脑梗死 导管插入术 血管造影
李泽福
作品数:129被引量:429H指数:11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3D打印 META分析 胶质瘤 手术治疗 脑膜中动脉
朱晓凤
作品数:7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偏头痛 脑膜中动脉 热凝 C-FOS基因表达 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