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2篇“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相关文章
透脓散口服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热毒蕴结证患者IL-6、5-HT、PGE2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5年
肛周脓肿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肛周疾病,以发热、肛门红肿疼痛、直肠坠胀感为主要症状,在所有肛肠疾病中占25%[1]。本病好发于20~40岁男性,发病时可伴有局部剧烈疼痛,高位性肛周脓肿侵犯的组织较深,可能出现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陈方军陈武
关键词:肛周脓肿透脓散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用引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腔颌面外科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用引管,包括有管壳、托盘、环形气罐、扩张机构和引流机构,扩张机构包含有鼓气管、气囊、压盘,引流机构包含有引管、储存囊、鼓气筒和伸缩块。本发明通过大拇指按压压盘的按板,带动...
陆萌萌赵毅杰杨刚
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预测模型。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将受试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肛周脓肿患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180例患者中3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19.44%(35/180)。复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脓肿部位(深部)、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慢性腹泻史、手方式(单纯切开引流术)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脓肿部位(深部)、BMI≥25 kg/m^(2)、慢性腹泻史、手方式(单纯切开引流术)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3、0.649~0.996、96.50%、79.30%(P<0.001),表明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预测值均在理想曲线附近,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曲线检验χ^(2)=3.154,P=0.578。结论合并糖尿病、脓肿部位(深部)、BMI≥25 kg/m^(2)、慢性腹泻史、手方式(单纯切开引流术)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
李南姜国丹刘慧峰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复发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继发肛瘘高危人群早期准确识别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根据后是否继发肛瘘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本研究纳入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中后继发肛瘘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史、入院前有无发热、入院前有无使用抗生素、入院前病程、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白细胞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占比均可能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史和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均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均可用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且两种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发生与肛周手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有关;同时上述两种指标联合在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佳效能。
胡俏玲郑洋杰陈杰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瘘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10至2023-12医院收治的160例肛周脓肿行单纯性切开引流术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复发组与痊愈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中,后1年95例(59.38%)治愈,65例(40.62%)脓肿复发或肛瘘形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慢性腹泻史(OR=2.045,P=0.015)、深部位脓肿(OR=0.511,P=0.025)、革兰氏阴性菌(OR=3.725,P=0.012)、马蹄形脓肿(OR=2.324,P=0.009)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腹泻史、深部位脓肿、革兰氏阴性菌和马蹄形脓肿均会增加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的风险。
董翔宇杨柳生孙登群韩林李壮孙艳军
关键词:肛周脓肿复发肛瘘
抗生素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影响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后应用抗生素对肛瘘形成的影响。方法制订检索式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收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研究,筛选及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8项研究,其中3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4项研究为队列研究,1项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研究类型不同分成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和观察性研究亚组,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亚组meta分析结果RR=0.71,95%CI:0.30~1.69;观察性研究亚组meta分析结果RR=0.61,95%CI:0.48~0.78。总RR=0.64,95%CI:0.47~0.88。结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对肛瘘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彭博郑佳雯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抗生素肛瘘META分析
个体化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2020年5月~2023年1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肛周脓肿病人224例,均行切开引流术治疗。根据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肛瘘分为未发生肛瘘组(169例)和发生肛瘘组(5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和区分度的验证。结果发生肛瘘组男性、有糖尿病史、深部脓肿、致病菌肠道来源、有脓肿病史病人比例高于未发生肛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深部脓肿、致病菌肠道来源、有脓肿病史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理想曲线与校正曲线的拟合较好,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0.914~0.979),表明该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预测区分度。结论影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糖尿病、深部脓肿、致病菌肠道来源、有脓肿病史,相关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可一定程度指导临床筛查高危人群。
严昌林孙兴伟赵璐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瘘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
肺结核患者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期间采取的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肛周脓肿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肺结核患者肛周脓肿患者,均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13例,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与研究组(13例,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提高其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疼痛感,进而加快机体的好转。
陈见
关键词:肺结核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综合护理创面愈合
康复新液腔内注射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腔内注射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腔内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7日检测两组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泌乳素(PRL)水平。治疗第1、3、7日,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记录两组患者脓腔体积。记录两组患者换药天数、创口脓腔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第7日,观察组M-CSF、SDF-1、TRAF6、ICAM-1、PRL均低于参照组(P<0.05),IL-10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第3、7日,两组患者脓腔体积较第1日缩小(P<0.05),观察组脓腔体积小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NRS评分较第1日降低(P<0.05),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创口脓腔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换药天数少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00%(2/40),参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2.50%(1/40),参照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20.00%(8/4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康复新液腔内注射,可抑制炎症发生,减少感染,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
吕晓霞张妍王彩文
关键词:乳腺脓肿乳痈切开引流术康复新液腔内注射
对比外科手切除与脓肿切开引流术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参照统计学方法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科手切除与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作用和价值。方法 着眼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这个时间段作为病例收集的基础,从期间入院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例中,随机抽调40个作为研究对象,从等分原则着手进行观察、对照组别的分析,均20个病例,外科手切除方案用于对照组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术方案用于观察组治疗,由治疗有效性、乳房形态、观察指标、疼痛与生活质量评分等着手,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乳房形态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恢复乳房形态,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蒋园园王太宇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除脓肿切开引流术浆细胞性乳腺炎疼痛乳房形态生活质量

相关作者

刘宁
作品数:234被引量:5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 听神经瘤 垂体腺瘤
孔令刚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省军区门诊部
研究主题:肛门紧缩术 脓肿切开引流术 穴位贴敷 肛裂切除术 改良术
刘斌
作品数:39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肛肠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肛瘘 混合痔 肛门疾病 肛门病
祝琦
作品数:9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反馈治疗 慢性便秘 骶尾部藏毛窦 肠道菌群失调 RRNA
黄德铨
作品数:139被引量:597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混合痔 临床疗效 疗效观察 PPH术 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