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3篇“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相关文章
腹膜脂肪肉瘤多学科治疗1例
2025年
目的通过病例资料回顾及文献复习,探讨腹膜脂肪肉瘤(RPL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提高临床医生对RPLS的认识。方法分析2023年5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例晚期RPL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4岁女性,病程期间因肿瘤复发历经多次手术、放化疗及局部热消融、免疫治疗、腹腔肿瘤内热灌注治疗,虽经积极的抗肿瘤综合治疗,最终仍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腹膜病灶是改善RPLS患者预的关键,临床上应重视对术患者进行有效全程管理,合理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司维群刘静吴佳龙李囿萱王隽徐静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脂肪肉瘤
腹膜脂肪肉瘤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腹膜脂肪肉瘤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证实了生物标志物ECM2、KLF6在腹膜脂肪肉瘤中表达的高低与患者预直接相关,低表达ECM2、KLF6的患者与高表达ECM2、KLF6的患者相比,生存时间显...
肖萌萌闵力李向冀卜凡钦马世祥罗成华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腹膜脂肪肉瘤分子分型方法、系统及设备
本发明提供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腹膜脂肪肉瘤分子分型方法、系统及设备,所述方法能够基于KLF6、ECM2和LMNB2三个基因将腹膜脂肪肉瘤分为三个亚型,本发明能够为腹膜脂肪肉瘤的分子分型、预以及设计靶向药物奠定基础。
闵力李向冀肖萌萌卜凡钦马世祥罗成华
腹膜脂肪肉瘤病因学研究进展
2024年
腹膜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腹膜软组织肿瘤,起病隐匿,治疗困难,极易复发。不同亚型的腹膜脂肪肉瘤在致病基因、生物学行为和预方面差异明显。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基因组特征是12号染色体部分长臂片段的扩增。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基因组特征为12号和16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相互易位形成融合基因。多形性及黏液多形性脂肪肉瘤的基因组改变复杂,存在多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目前已发现多个与脂肪细胞分化或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腹膜脂肪肉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腹膜脂肪肉瘤起源于幼稚的前脂肪细胞还是去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还不明确,对其代谢特征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腹膜脂肪肉瘤的一线药物治疗为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但患者获益不佳,亟须加强针对腹膜脂肪肉瘤的基础研究以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
袁志青刘颖斌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间隙基因组病因学
腹膜脂肪肉瘤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一例
2024年
患者男,因自行扪及上腹部肿块1个月,进食少3个月,于2023年3月7日就诊。综合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确诊为腹膜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因3个月内行2次开腹手术,故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尤为重要。基于营养评估,患者的营养管理分3个阶段,(1)手术前营养:采用口服营养补充+部分肠外营养支持模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以提升患者手术耐受力;(2)手术禁食期间: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模式护理,关注电解质、相关营养指标及肠道功能,尽早开启肠内营养;(3)术肠瘘阶段:采用序贯营养支持方案,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品,并循序渐进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经过70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完全恢复经口进食,5月17日出院。腹膜脂肪肉瘤是一类发生于腹膜区域的罕见恶性肿瘤,瘤体通常较大,手术并发症较多,而患者营养管理与术转归密切相关。
王芳果建朋郭长月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1例腹膜脂肪肉瘤病人的多元文化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参与临床试验的腹膜脂肪肉瘤病人的多元文化护理。运用日升模式的护理程序满足病人的文化照护需求,提高病人文化需求的满意度。
胡玉婷李陵君蒋诗林乔黎郑玲王静王雅梅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多元文化护理
靶向MDM2:腹膜脂肪肉瘤重要的治疗策略
2024年
腹膜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PS)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罕见恶性肿瘤,复发率极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且预较差。RPLPS分为高分化(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DLPS)、去分化(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黏液样和多形性亚型,并且具有多样化的基因组特性,其中WDLPS和DDLPS是RPLPS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两者均具有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和12q13-15染色体区域MDM2基因的特征性扩增。大量研究表明MDM2是一种致癌基因,MDM2基因高拷贝扩增与患者的不良预相关。因此,以MDM2作为WDLPS和DDLPS的治疗靶点,并开发多种靶向抑制MDM2的药物,对于分子导向的精准医学治疗为RPLPS患者带来更光明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DM2的作用机制和相关靶向药物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靶向MDM2的RPLPS治疗提供新思路。
王悦张耕颜广婷庄奥博李文岗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MDM2多形性黏液样靶向药物
转录组测序技术识别腹膜脂肪肉瘤相关基因
2024年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比较腹膜脂肪肉瘤(RPL)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识别预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RPL患者肿瘤组织与瘤旁正常脂肪组织进行RNA-Seq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预相关的高风险基因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脂肪组织相比,RPL组织中同时上调的基因共279个,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过程和PPAR信号通路;结合TCGA数据集共鉴别出稳定的预高风险基因7个,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KCNQ5、RBPJ等基因可能与RPL患者的不良预相关,解析这些基因在RPL中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RPL患者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证据。
叶长春迟苗苗胡延昇李鸽孙学军孙祺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差异表达基因
脂肪成分的原发性腹膜脂肪肉瘤的CT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CT未见脂肪成分的原发性腹膜脂肪肉瘤(PRPLS)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S中43例CT未见脂肪成分病例的CT特征,评估内容包括肿块多结节状或多结节融合状、肿块的异质性。结果43例CT未见脂肪成分的PRPLS中,多结节状或多结节融合状28例(65%),单发肿块15例(35%);CT平扫异质性17例,增强异质性18例,平扫异质性和增强异质性13例,平扫异质性或增强异质性22例(51%)。结论肿瘤的多结节状或多结节融合状,特别是异质性有可能为CT未见脂肪成分的PRPLS诊断提供帮助。
张璇李雨洁肖萌萌罗成华孙侠郭勇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肿瘤
以钙化表现为主腹膜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脂肪肉瘤为软组织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类型,以富含脂肪为主要特征,而以钙化为主要成分的脂肪瘤罕见。现报道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脂肪肉瘤。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于2021年8月入住我院泌尿外科科。患者2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为阵发性隐痛,伴纳差,无其他不适;3年前曾行“胃溃疡穿孔手术”。入院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未见异常,相关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腹部CT扫描:右侧结肠旁沟及右侧肝肾间隙见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大小约9.2cm×5.5cm×3.8cm,密度不均匀,见多发钙化,周围组织结构推移移位,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图1)。
冷媛媛黄燕涛吕敏丽舒适缪卓利仲建全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肿瘤钙化

相关作者

罗成华
作品数:159被引量:816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研究主题: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腹膜后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外科手术
邱法波
作品数:125被引量:554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腹膜后肿瘤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 预后 特征及诊治
苗成利
作品数:48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研究主题: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 肝切除术
李沛雨
作品数:58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膜后肿瘤 预后 复发 外科手术 腹膜后脂肪肉瘤
刘娜
作品数:133被引量:5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腹膜后肿瘤 预后 WNT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