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3篇“ 膀胱灌注治疗“的相关文章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护理
- 2024年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护理方法研究。方法 筛选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区间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8个月复发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出院时SAS、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在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期间配合整体护理能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价值,促进治疗的有效性,预防复发。
- 白淑君
- 关键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膀胱癌整体护理
- 针对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癌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化疗依从性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服务质量各项评分、化疗依从性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化疗依从性,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田文虎
- 关键词: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 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与住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为30例。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托特罗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内镜手术切除病灶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的治疗方式,随访患者0.5年,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尿路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尿常规红细胞计数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尿路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尿路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 对于出血性膀胱炎患者来说,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法,有利于改善出血性膀胱炎临床症状,减轻尿路异常情况,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尿常规红细胞计数,降低副反应发生风险。
- 尹三省肖智彬韦晓艺陈杲
- 关键词:内镜手术出血性膀胱炎药物副作用
- 一种粘附性药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附性药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所述粘附性药物微球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带正电荷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粘附层,中间层和内层分别为水溶性蛋白或水溶性聚合物组成的交联壳层及多...
- 周建华邓秋榕唐恬敏
- 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经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2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壳聚糖治疗组和透明质酸钠治疗组,每组各31例。壳聚糖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壳聚糖膀胱灌注治疗,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血尿程度、膀胱刺激征程度、膀胱镜下表现、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其效果。结果壳聚糖治疗组在降低血尿程度方面的有效率为93.55%,在缓解膀胱刺激征方面的有效率为90.91%,膀胱镜下表现有效率为93.55%,生活质量评分为(89.65±4.56);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在降低血尿程度方面的有效率为74.19%,在缓解膀胱刺激征方面的有效率为63.64%,膀胱镜下表现有效率为74.19%,生活质量评分为(84.15±5.93)。壳聚糖治疗组的各项评估指标均高于透明质酸钠治疗组(P<0.05)。结论壳聚糖较透明质酸钠在放射性膀胱炎的膀胱灌注治疗中更能降低血尿程度、缓解膀胱刺激症状、改善膀胱镜下表现、提升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 钟华明郝超蔡兴立郭世峰涂新华温晓明
-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壳聚糖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
- TURBT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用药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与B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CK19)]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A组CEA、CA199、CK19水平低于B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B组,膀胱刺激征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尿与膀胱炎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MIBC患者的治疗中,TURBT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
- 丁鹏照黄勇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治疗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痉挛(BS)的影响。方法 入组对象为本院泌尿外科2021年7月~2022年6月62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31例予以TURBT治疗,联合组31例予以TURBT+GEM膀胱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1d、3d、5d的BS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的肿瘤标志物水平(NMP22、CYFRA21-1、BTA),术后半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1d、3d、5d的BS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的NMP22、CYFRA21-1、BTA低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术后半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TURBT+GEM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术后BS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术后半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行。
- 樊晓昌宋群穆家贵刘多刘雪军
- 关键词: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痉挛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TNF-α、IFN-γ、IL-2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NF-α、IFN-γ、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有效抑制VEGF表达,增强肿瘤细胞清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张卓曾加张海峰万滨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化疗药物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术后行吡柔比星灌注组(THP组)、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组(GEM组),术后行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交替灌注组(序贯组),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序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HP组和G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in-Meier生存分析提示,THP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28.0个月,术后THP组第1、2年的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69.2%、35.9%;GEM组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为34.8个月,第1、2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66.7%、47.2%;序贯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为35.0个月,第1、2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88.6%、80.0%。术后第2年,序贯组患者复发率低于GEM组和T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的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可减少灌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膀胱癌远期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潘腾飞武立新刘祥鹏陈冬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
- 血清IL-10水平判断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判断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至2021-12在联勤保障部队928医院泌尿外科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T1期高风险NMIBC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TURBT术前1周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记录并分析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结果。在BCG诱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收集血清样本,采用人IL-1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IL-10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9例中,有45例在诱导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视为BCG无应答者。其他104例视为BCG应答者。在膀胱灌注BCG之前(基线)、诱导治疗早期、中期和治疗后,无应答者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应答者(P<0.05)。基线血清IL-10≥242.55 pg/ml时,预测BCG治疗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灵敏度为66.70%,特异性为74.0%。从基线到最后一个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变化也可以良好地区分BCG应答者和无应答者(AUC=0.676)。中位随访42个月,肿瘤复发69例。以GSIL-10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更短(P<0.001),RFS率更低(P=0.01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证实,基线血清IL-10高水平(HR=2.042,P=0.007)是膀胱内灌注BCG治疗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重要变量。结论血清IL-10可成为一种预测NMIBC对BCG反应和预后的可靠标志物。
- 王凯剑黄尉李威沈宏峰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相关作者
- 周祥福

- 作品数:362被引量:1,8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前列腺癌 间质性膀胱炎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 赵永斌

- 作品数:256被引量:5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肾移植 文献复习 前列腺增生 阴茎 高强度聚焦超声
- 胡卫列

- 作品数:796被引量:1,80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前列腺增生 肾移植 肾上腺皮质癌 文献复习
- 吕军

- 作品数:429被引量:1,0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高强度聚焦超声 文献复习 肾移植
- 邓志雄

- 作品数:183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前列腺增生 尿道下裂 后腹腔镜 肾移植 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