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9篇“ 膈下逐瘀汤“的相关文章
针刺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证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布洛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治疗,两组患者从经期前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PG)E_(2)与PGF_(2α)水平,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第2、3个月经周期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PGF_(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_(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GF_(2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证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孙梦田丽颖程晓嫚张芳芳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针刺膈下逐瘀汤布洛芬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气滞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河源市中医院就诊的气滞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以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为常规组(蓝球)和试验组(红球),各30例。常规组应用治疗,试验组应用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深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腹疼痛、腰骶胀痛及经行腹痛加重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积液深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常规组的73.33%(22/30)(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气滞血型患者应用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腔积液吸收,提高临床效果。
程丽
关键词: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中药保留灌肠中医综合疗法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口服吡喹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以及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两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肝损伤,降低血清IL-13水平,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于鹏王沁汪饶春邓江秀子张鸿
关键词:积证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膈下逐瘀汤中医药疗法
联合地奥司明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凝血机制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应用联合地奥司明治疗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绍兴市中医院接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地奥司明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rüppel样转录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IL-2、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地奥司明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可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支飞虎赵雄碧张建宇张澍漾任园伟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膈下逐瘀汤地奥司明凝血机制炎症因子
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调控EMT大鼠卵巢功能影响病灶修复的机制
2024年
目的:分析抑制NOD1(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蛋白1)/RI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NF-κ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继而调控气滞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卵巢功能,并最终影响病灶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和30只成功造模的气滞血型EMT大鼠进行分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干预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连续干预14 d,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后信号通路指标、卵巢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气滞血型EMT造模大鼠的NOD1、RIP2、NF-κB均有增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对应增加、卵泡刺激素(FSH)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无论西药还是中药干预,NOD1、RIP2、NF-κB均降,E2和LH对应降、FSH增加(p<0.05)。中药组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NOD1、RIP2、NF-κB均有降,E2和LH对应降、FSH增加(p<0.05)。结论:能通过抑制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而导致E2和LH激素降、FSH激素升高,且随着用药剂量增加,疗效相应增强。
李婷朱雨洁宋纪池曾叶芝艾珏萍李碧慧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卵巢功能
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肝功能指标变化,ELISA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肝纤维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39/50),2组血清中ALT、AST、TBIL、PA肝功能指标,Ⅳ-C、HA、LN肝纤维化指标及TNF-α、IL-6、IL-8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A水平显著提升(P<0.05),同时显著调了Ⅳ-C、HA、LN和TNF-α、IL-6、IL-8水平的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对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相关。
徐芳马建明
关键词:慢性肝炎膈下逐瘀汤熊去氧胆酸肝功能
穴位针刺联合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观察穴位针刺联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肝脾血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针对肝硬化的病因治疗以及抗炎保肝、对症支持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肝纤维化弹性检测、肝纤四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纤维化弹性检测呈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肝纤维化弹性检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呈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针刺联合治疗肝硬化有效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姗殷冬林
关键词:肝硬化穴位针刺膈下逐瘀汤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动物模型实验验证。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潜在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酒精性肝病疾病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获得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通过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活性化合物—靶点调控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得到最终核心网络和靶点。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以乙醇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模型,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水飞蓟素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各12只。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12.4 g/kg水煎液灌胃,水飞蓟素组予以水飞蓟素0.2g/kg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予以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6周。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取肝脏组织,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关键通路相关蛋白。结果共获得治疗酒精性肝病253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主要富集于PI3K/AKT等信号通路。经拓扑分析后,获得核心靶点19个。分子对接显示,各核心靶点蛋白均可与中的对应的活性化合物结合,且结合自由能低于-0.5 kcal/mol。动物实验显示,高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G、GGT水平降,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表达升高(P均<0.01)。结论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中p-
李航王文华谢夕才杨大利李定婷杜航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膈下逐瘀汤酒精性肝病
结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患者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结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我院6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中肋肿块、两胁刺痛、腹壁青筋、腹大且硬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降低,且观察组更低,Alb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中PCⅢ、LN、HA、Ⅳ-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改善作用,能减轻中医证候。
肖成望
关键词:肝硬化膈下逐瘀汤恩替卡韦肝功能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治疗胃癌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所有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将其与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疾病-药物的共同靶点。将筛选出的共同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R4.2.1软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1.5.7软件将治疗胃癌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药物活性成分173个(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黄芩素、柚皮素、柱头甾醇、异鼠李素等),胃癌作用靶点146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39个(TP53、AKT1、ESR1、VEGFA、MYC、CTNNB1、TNF等)。根据GO、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PI3K-Akt、TNF、IL-17、AGE-RAGE等信号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的关键活性成分均能与胃癌的核心靶点产生稳定的结合。结论可能通过PI3K-Akt、TNF、IL-17及AGE-RAGE等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胃癌作用。
刘旭东陈育群吴潇邹君君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胃癌

相关作者

刘丽
作品数:230被引量:647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气滞血瘀型 输卵管炎性不孕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中医妇科
贾彦
作品数:54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膈下逐瘀汤 病理生理学 纤维化肝组织 乙酰胆碱 肝纤维化
杨婧
作品数:129被引量:520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红花多糖 膈下逐瘀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蛇床子 病理学
石安华
作品数:63被引量:239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肝 膈下逐瘀汤 血液流变学 病理学 全科医师
陈文慧
作品数:171被引量:831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健脾软肝方 微生态 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