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0篇“ 膜脂脂肪酸“的相关文章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脂肪酸组分和ATPase活性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解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脂肪酸和ATPase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抗寒性弱的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25°C、10°C、2°C、–5°C)后叶片和根系脂肪酸组分和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冬油菜品种叶片和根系脂肪酸组分相同,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麻为主,根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为主。随处理温度的降低,2个冬油菜品种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10°C,2°C)后增加(–5°C)的趋势;陇油7号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步增加,天油2号则逐步降低;在低温条件下(2°C,–5°C),陇油7号U/S比值、IUFA值高于天油2号;ATPase活性表现为陇油7号逐渐高于天油2号。说明2个冬油菜品种的在低温响应上存在一定差异,低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ATPase活性的提高是强抗寒冬油菜品种在北方旱寒区严酷环境条件下能安全越冬的重要原因。
方彦孙万仓武军艳刘自刚董云董云马骊陈奇何辉立
关键词:冬油菜ATP酶活性
BDE-209对微生物磷脂肪酸和水稻叶片脂肪酸的影响
BDE-209是已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环境介质中PBDEs中最主要的一类溴系阻燃剂。为了筛选持久性污染物胁迫下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更多依据,论文采用GC-MS,分析研究了BDE-209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肪酸、水稻叶片...
谢登科
关键词:十溴联苯醚磷脂脂肪酸土壤环境质量膜脂脂肪酸
文献传递
冷激处理对香蕉果实氧合酶和脂肪酸的影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探讨3℃冷激处理对冷藏香蕉果实氧合酶活性和脂肪酸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理。用3℃冷激处理香蕉6 h后置于(8±0.5)℃下贮藏,以不经过冷激处理直接置于(8±0.5)℃的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香蕉果实(8±0.5)℃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细胞透性、氧合酶活性和脂肪酸组分。贮藏30 d后置于(20±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肉中含有8种脂肪酸,分别为十三烷、十七烷、顺-10-十七碳烯、反亚油、亚油、花生、γ-亚麻和α-亚麻。3℃冷激处理6 h能够降低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氧合酶活性以及十三烷、十七烷、花生等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效地抑制顺-10-十七碳烯、反亚油、亚油、γ-亚麻、α-亚麻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从而增强香蕉果实的抗冷性,减少冷害的发生并提高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
邱佳容张良清陈纯林震山林震山
关键词:冷激处理香蕉脂氧合酶抗冷性
低温胁迫对两种紫花苜蓿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WL-525HQ苜蓿(极不抗寒)和肇东苜蓿(抗寒)两种紫花苜蓿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其根颈中细胞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苜蓿根颈中细胞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及其和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苜蓿根颈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的提高,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脂肪酸不饱和度与IUFA值均较高,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且这两个指标与温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脂肪酸不饱和度与IUFA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生理指标;另外,亚油(18∶2)含量与苜蓿脂肪酸不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棕榈(16∶0)含量与苜蓿脂肪酸不饱和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棕榈与亚油可作为苜蓿抗寒指示性脂肪酸
王柏苑芷茜李东双李志坚
关键词:紫花苜蓿不饱和脂肪酸低温胁迫
低温下4种秋菊叶片和根系脂肪酸组分比较被引量:11
2013年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技术,以早秋菊‘太平的小鼓’、‘金锋铃’和晚秋菊‘星光灿烂’、‘墨宝’4个菊花品种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下叶片和根系中的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秋菊叶片和根系中脂肪酸种类主要有棕榈(C16:0)、亚油(C18:2)和亚麻(C18:3),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麻(C18:3)为主,根系中以亚油(C18:2)为主,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9.81%和35.49%以上,饱和脂肪酸以棕榈(C16:0)为主。低温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和IUFA值的提高,在零下低温时,晚秋菊IUFA值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加,整个处理过程中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根系的,叶片和根系在低温响应上存在一定差异。
李永华史春会李永杨秋生
关键词:不饱和脂肪酸叶片根系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分蘖节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解冬小麦分蘖节脂肪酸与耐寒性的关系,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封冻后持续降温过程中冬小麦分蘖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的亚麻含量在室外和室内两种持续降温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油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脂肪酸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在两种环境下东农冬麦1号亚麻含量均高于济麦22,而棕榈含量低于济麦22,说明亚麻和棕榈与冬小麦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不饱和指数在室外-18.7~-23.6℃/室内-20~-25℃开始升高,与济麦22产生明显差异。
谢冬微王晓楠付连双孙健关涛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膜脂抗寒性
降温方法对不同成熟度鸭梨果肉氧合酶活性和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探讨缓慢降温抑制采后鸭梨果实褐变的机理,研究了不同降温方法对不同成熟度鸭梨果肉氧合酶(LOX)活性及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LOX活性缓慢上升,晚采果活性较高;缓慢降温抑制了LOX活性的升高和果肉褐变,对早采果影响明显。鸭梨果肉中含有月桂、豆蔻、棕榈、棕榈油、珠光、硬、油、亚油、亚麻,其中含量较多的是亚油、棕榈和油。推迟采收和缓慢降温提高了果肉的U/S值,缓慢降温提高了鸭梨果肉的亚麻及前期的亚油含量,在贮藏后期,随着LOX活性的升高,亚油、亚麻的含量减少,二者可能是LOX的反应底物。适当早采结合缓慢降温可提高鸭梨果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U/S值,抑制果肉褐变。
梁丽雅胡小松何爱红汪政富闫师杰
关键词:鸭梨成熟度果肉LOX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根颈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抗寒性是我国北方苜蓿引种和建植首先考虑的关键指标。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稳定与植物的抗寒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是植物抗寒生理生态学...
王柏
关键词:紫花苜蓿膜脂脂肪酸低温胁迫抗寒性
文献传递
拟茎点霉侵染对采后龙眼果皮LOX活性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用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侵染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Fuyan’)果实,研究龙眼果皮氧合酶(LOX)活性、脂肪酸组分和细胞透性的变化及其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拟茎点霉侵染导致龙眼果皮褐变指数、LOX活性和细胞透性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亚油(C18:2)、亚麻(C18:3)和花生一烯(C20:1)]下降而饱和脂肪酸组分[棕榈(C16:0)和硬(C18:0)]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拟茎点霉侵染提高龙眼果皮LOX活性和加速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从而破坏细胞系统的完整性,导致系统区室化功能丧失,使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引起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和黑褐色高聚物形成,导致龙眼果皮褐变。
陈艺晖林河通林艺芬赵云峰张居念
关键词:龙眼脂氧合酶脂肪酸组分细胞膜透性拟茎点霉
龙眼采后果肉氧合酶活性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以‘福眼’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氧合酶(LOX)活性和细胞脂肪酸组分的变化,探讨其与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龙眼果肉脂肪酸组分主要有豆蔻(14:0)、棕榈(16:0)、硬(18:0)、油(18:1)和亚油(18:2),未检出亚麻。随着龙眼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油、亚油)和饱和脂肪酸(豆蔻、棕榈、硬)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果皮中未检出脂肪酸。果肉中的LOX活性伴随着过氧化作用的加强而逐渐增强,但由于LOX的活性较低,所以上升的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小,推测LOX可能不是导致果实衰老腐烂的关键酶。
林志强郭志雄潘东明
关键词:龙眼脂氧合酶

相关作者

梁莉
作品数:10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大头茶 适应性 膜脂脂肪酸 攀援植物 裂果
谈锋
作品数:151被引量:2,292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曼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水分胁迫 低温半致死温度
刘丽君
作品数:255被引量:1,62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干旱胁迫 大豆品种 春大豆 氮素
包宏
作品数:34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毒素 松针褐斑病菌 脂肪酸 磷脂酰甘油 抗寒性
孟庆伟
作品数:135被引量:3,280H指数:27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光抑制 番茄 PS 光合作用 甜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