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2篇“ 臭氧注射“的相关文章
基于痰核瘀阻理论腰突穴电针结合臭氧注射治疗LDH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痰核瘀阻”理论指导下采用腰突穴电针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腰突穴电针结合臭氧注射为治疗组,常规电针疗法为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疼痛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痰核瘀阻”理论采用腰突穴电针结合臭氧注射能够有效改善LDH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肖彬杜思思周海旺
关键词:腰突穴电针疗法臭氧注射
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检查证实的LDH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定表(JOA)]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1周、4周时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联合方案(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LDH,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练蔓萝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术腰椎功能疼痛
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术的护理体会
2024年
分析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22.10-2023.09于本院就诊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数字分组法,将其设置为对比组(33例)、探究组(33例),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结果 探究组JOA评分更高,Oswestry指数更低,焦虑、抑郁评分更低,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极大,(P<0.05)。结论 针对采取微创介入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积极落实综合护理。
李丽春林梅黄成琼
关键词:臭氧注射腰椎间盘突出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4年
分析临床上运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各60例。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理想(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治疗手段来说,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术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患者在治疗后各项不良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腰椎功能明显恢复,相关临床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石可松
关键词: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术腰椎间盘突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F波传导速度分析
2024年
总结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太突出病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重点对2022年7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4例为重点目标,对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数据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的有效率较为优异;在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随访工作中,观察组患者的随访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工作开展之前,患者之间的数据标准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性较小。在手术完成后的6个月后对患者数据进行调查和对比发现,患者的各项参数明显优于手术工作开展之前,并且以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参数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从现阶段实际的研究情况来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实际病症程度,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情况进行缓解,是目前具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韩学军
关键词:射频消融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入的带状疱疹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程持续时间不同分为三组,急性组(≤30 d)、亚急性组(31~90 d)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90 d),各2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注射药物补救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睡眠质量均低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亚急性组注射药物补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注射药物补救状况均高于急性组、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CT引导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效果显著,且早期采用脉冲射频和臭氧注射联合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朱新建刘明郭朝文
关键词:CT引导臭氧注射视觉模拟评分
臭氧髓核溶解术中不同臭氧注射速度对患者心脏电生理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中采用不同臭氧注射速度对患者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至12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行经皮穿刺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组和F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量均为20 ml,臭氧浓度均为40μg/ml。臭氧推注速度S组为0.5 ml/s, F组为1 ml/s,记录两组患者臭氧注射前(T0)、注射时(T1)、注射后5 min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及12导联心电图变化,分析不同时段患者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情况。结果 F组T1时较T0时HR减慢(P<0.05);T2时较T1时HR回升(P<0.05);与S组比较,F组T1时HR较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T波峰末(Tp-e)间期、Tp-e/QT比值和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臭氧髓核溶解术中臭氧注射速度过快会导致患者的心率一过性下降,术中患者心脏电生理无明显变化,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低。
李依麦关星海周芹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电生理臭氧髓核溶解术
放血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行放血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2组上述评估值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可能显著改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
马丽夏建华周晓鸣周浩翔陈弘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放血疗法神经阻滞臭氧注射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疼痛科行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84例,性别、年龄不限。根据病程持续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组(AHN组,≤30 d,28例)、亚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组(SHN组,>30~90 d,3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PHN组,>90 d,24例)。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收集并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日及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普瑞巴林日用量。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3、6和12个月时药物补救使用率、治疗无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PSQI评分及普瑞巴林日用量均降低(P均<0.05)。与PHN组比较,AHN组和SHN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PSQI评分及普瑞巴林日用量更低(P均<0.05)。AHN组和SHN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时药物补救使用率比PHN组更低[(14.3%、14.3%、10.7%、3.6%)和(15.6%、15.6%、12.5%、6.3%)比(45.8%、41.7%、37.5%、25.0%),χ^(2)组间=9.04,P组间<0.001]。AHN组和SHN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时无效率比PHN组更低[(7.1%、7.1%、7.1%、7.1%)和(6.3%、9.4%、9.4%、9.4%)比(29.2%、33.3%、29.2%、29.2%),χ^(2)组间=23.59,P组间=0.011]。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安全有效,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但早期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临床效果更佳。
王祥霍建忠王奇冯晓月张文静赵一帆陈建平
关键词:臭氧射频疗法疗效
超声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超声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8例,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病程分为1个月<病程≤3个月组(A组),3个月<病程≤6个月组(B组),病程>6个月组(C组)。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d、1个月、3个月时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患者疼痛缓解效果。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估治疗后1、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d、1个月、3个月时3组患者的NR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A、B两组比较,治疗后1d、1个月、3个月时C组患者的NRS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B两组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C组患者NRS缓解优良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B两组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C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良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时均没有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神经损伤和原疼痛区域的感觉异常等情况。结论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均可安全、有效治疗各病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并随病程变长,疗效也会变差。
于澎倪家骧赵文星王琦王小平
关键词:臭氧注射

相关作者

何明伟
作品数:79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颈源性头痛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注射治疗 三叉神经痛
倪家骧
作品数:379被引量:2,206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三叉神经痛 慢性疼痛 CT引导 疼痛治疗
郭玉娜
作品数:65被引量:503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CT引导 颈源性头痛 治疗颈源性头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三叉神经痛
王琦
作品数:76被引量:325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CT引导 臭氧注射治疗 颈源性头痛 疗效分析 臭氧注射
何晓峰
作品数:141被引量:1,933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覆膜支架 臭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