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9篇“ 苏北盆地“的相关文章
苏北盆地宽方位地震资料建模与成像方法研究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石油资源丰富,该凹陷具有断层广泛发育、构造破碎、断层走向多变的特点。高邮凹陷富油区已实现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连片覆盖,宽方位三维使用常规的速度建模和成像方法不利于低序级小断层成像,这制约了高邮凹陷勘探发现。...
潘成磊郭廷超许冲鲍伟胡国斌
关键词: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2024年
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重点区带和层系,已部署实施的8口页岩油水平井的成功,证实其具有非常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针对该层段页岩油井产能存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楚等难点问题,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对阜二段地质特征和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高邮凹陷阜二段泥页岩以长英质—黏土质混积岩和长英质—灰质/白云质混积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自下向上有机质类型由腐殖型向腐泥型逐渐转变,有机质丰度总体由低逐渐增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综合岩相、生油性、含油性、储集性、可压性等多因素评价可知,高邮凹陷阜二段共发育Ⅴ-4~Ⅴ-9、Ⅳ-2~Ⅳ-7小层和Ⅱ~Ⅲ亚段三套勘探有利层段。阜二段页岩油富集具体表现为:①有利岩相组合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其中混积岩夹白云石条带是有利的源—储配置组合,页岩油产能高;②复杂的孔缝系统是页岩油富集的核心,层理缝和裂缝是页岩油流动的主要通道,有效沟通基质孔隙,提高页岩油导流能力;③较高的成熟度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高产稳产的关键,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8%~0.9%时滞留油含量相对较高,远离长期活动性断层的井游离烃含量(S1)相对较高。
段宏亮孙雅雄杨保良
关键词:页岩油高邮凹陷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测井评价研究
2024年
如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含油性、储集性及可压性进行有效评价,是苏北页岩油规模化开发亟需解决的生产难题。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与岩心实验资料,采用最优化、拟合、正反演数值模拟等数学手段,建立起总有机碳含量、有效孔隙度、层理缝密度、矿物组分含量等参数的计算模型,对页岩沉积构造和岩相进行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泥页岩以富有机质层状或纹层状泥岩、富有机质块状泥岩为主,有利岩相为富有机质层状或纹层状泥岩,有利岩相纵向上与非有利岩相交互出现。采用文中所导出的模型识别的“甜点”层段与采用特殊测井分析的层段位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和技术已应用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地质工程“甜点”段的选定工作,对苏北页岩油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王欣韩建强昝灵李小龙彭兴平
关键词:苏北盆地页岩油常规测井岩相
全空间Q建模及偏移成像技术在苏北盆地的应用研究
苏北盆地是我国东部的一个重要小型含油气盆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隐蔽油气藏已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地表复杂,断裂破碎,火成岩穿插,目标地层吸收衰减明显,地震波形和频带宽度损失严重,导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分...
唐安琪汤国松夏连军杨鹏程庞全康
关键词: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匹配滤波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盐城组氦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
2024年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新近系盐城组天然气中He含量介于1.05%~1.40%,普遍高于工业品位,为壳—幔复合型氦气资源。目前,对于这种来源的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以及勘探目标评价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系统剖析了黄桥地区典型富氦气藏氦气成因、来源及圈闭特征,重点分析了幔源断裂对富氦气藏输导作用、盐城组圈闭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富集模式。结果表明:(1)黄桥地区南新街深大断裂在盐城组沉积时期持续活动,导致幔源物质上涌,伴随着火山活动及CO_(2)、N_(2)以及氦气沿断裂运移至浅层;(2)黄桥地区盐城组埋深为370~400 m,盐城组底部砂岩厚度约为40 m,上覆10~40 m泥岩,储盖组合有利,富氦气层由东往西尖灭;(3)黄桥地区盐城组整体为单斜构造,盐城组底部界面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通过地震标定及解释,刻画出了富氦气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面积。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具有断裂沟通地幔输导、砂岩储集、泥岩作为盖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富集等特征,该认识对黄桥地区氦气有利目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姚红生陈兴明周韬
关键词: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2024年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数;开展地层围压下三轴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将压裂后的岩样按相同位置和方向再次进行多尺度CT扫描,获取压裂后三维孔、缝结构图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将本区页岩划分为3种类型。①1型页岩,为破裂曲线波浪下降,压后形成复杂网状缝页岩。②2型页岩,为破裂曲线类型多样,具波浪下降和垂直下降形状,压后缝网较发育的页岩。③3型页岩,为破裂曲线垂直下降,破裂后整体较完整,压后多形成纵向劈裂缝、缝网不发育的页岩。这3种类型页岩压后孔隙变化特征是:1型和2型页岩直径10~50μm孔隙占比减少,直径50~100μm孔隙增多,直径300μm以上孔隙孔容贡献增大;3型页岩压裂前、后孔径分布及孔容贡献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泊松比具有V型曲线关系;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本区页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有机碳含量为次要因素。孔隙度及纹层发育特征是页岩储层可压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和群高玉巧何希鹏聂军
关键词:储层类型页岩油古近系苏北盆地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页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随着技术发展和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页岩油储层特征的研究对于“甜点区/段”的优选至关重要。为了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进一步勘探评价和规模开发工作,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薄片观察等方法,通过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含油性、储集性、可动性和可压性等“四性”研究,精细刻画储集空间特征,分析影响储集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阜宁组二段主要发育纹层状和层状灰云质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平均体积分数为35.4%)、长英质矿物(平均体积分数为39.1%)和碳酸盐矿物(平均体积分数为19.8%),该储层w(TOC)为0.5%~2.0%,R_(o)为0.9%~1.1%,孔隙度为1.8%~5.2%。纹层状构造是阜宁组二段页岩最显著的组构特征,主要由长英质与黏土质纹层组成。根据有机质丰度+构造特征+岩性特征,阜宁组二段页岩可划分为6种岩相,依据“四性”综合评价,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中有机质层状含灰云页岩和中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为优势岩相。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层理缝、构造缝、粒间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各有差异,主要受岩性矿物组成、纹层发育程度和微幅构造作用等因素影响。综合6种岩相“四性”分析,阜宁组二段的中部、下部纹层状和层状含灰云页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地质甜点段。
蔡潇夏威马晓东臧素华丁安徐刘玉霞花彩霞朱一川李辉
关键词: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页岩油储集空间影响因素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定量表征及控制因素
2024年
鉴于页岩油赋存状态对页岩油富集和可动性有重要影响,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阜二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温阶热解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定量表征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明确赋存状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油和吸附油两大类,以游离油为主,平均占总含油量的65.16%;不同岩相页岩油赋存状态差异明显,游离油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长英质页岩>长英—灰云质混积页岩>长英—黏土质混积页岩>灰云质页岩;有机质成熟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矿物组分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共同控制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赋存状态。游离油和吸附油量主要受w(TOC)和孔隙结构控制,游离油量与w(TOC)呈弱正相关关系,吸附油量与w(TOC)呈强正相关关系。游离油、吸附油量与孔体积呈正相关关系,与比表面积相关性不明显。游离油和吸附油的比例主要受有机质成熟度、长英质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影响,吸附油比例随有机质成熟度增高而减小,游离油比例与长英质矿物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宏孔及微裂缝越发育,游离油比例越高。该结果对苏北盆地页岩油的规模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宫厚健姜振学朱峰李鹏陈志祥王子朋王博
关键词:苏北盆地页岩油赋存状态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对阜二段页岩油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初探
2024年
苏北盆地几大主力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勘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但不同凹陷、不同井区页岩油产量差异较大,在大面积连续分布的页岩油层中科学高效地寻找甜点区,构造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从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入手,通过对比不同凹陷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和地层压力等特征,来综合研究构造演化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
孙雅雄邱旭明段宏亮巩磊
关键词:苏北盆地断层活动地层压力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有利勘探区评价与预测
2024年
针对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有利区难以合理预测的问题,以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开展储层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评价。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二段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层理缝,部分岩心可观察到同沉积裂缝、肠状裂缝和超压裂缝;其中构造裂缝以高角度有效缝为主,交叉节点类型主要为Y形和X形,节点数量(C_(L))多数处于2.00~3.57,裂缝处于连通状态并且连通性较好;构造裂缝和层理缝中含油性较好,验证了裂缝对页岩油气存储和输导的重要作用;构造裂缝主要受主干断层发育及地层褶皱影响,距离主干断层越近,裂缝发育密度越高;地层弯曲度越大,裂缝发育密度越高;层理缝主要受生烃增压影响,与局部高w(TOC)地层的超压发育关系密切;据此预测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储层构造裂缝发育Ⅰ类有利区4个、Ⅱ类有利区4个,层理缝发育Ⅰ类有利区2个、Ⅱ类有利区4个,预测结果有效指导了该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研究成果可为页岩储层天然裂缝预测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依据。
钱诗友
关键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发育特征

相关作者

刘玉瑞
作品数:40被引量:46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戴南组 古近系 北部湾盆地
舒强
作品数:58被引量:49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粒度 钻孔 环境变化 塔里木盆地
陈晔
作品数:73被引量:660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柴达木盆地 古气候 粒度 气候变化
宋宁
作品数:37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泰州组 上白垩统 高邮凹陷 主要控制因素
邱旭明
作品数:26被引量:22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断块 勘探技术 金湖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