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篇“ 茎蘖动态“的相关文章
不同栽培模式及生态条件对弱筋小麦群体动态和穗数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生态条件对弱筋小麦群体动态和穗数的影响,以8个扬麦系列和宁麦系列弱筋小麦品种及2个中筋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参试小麦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及不同栽培模式的动态和穗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动态变化既受品种的遗传特性控制,也受栽培模式及生态条件的影响;A1栽培模式下,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2”和“扬麦24”不同试点、年份及栽培模式均易获得较大群体,弱筋小麦“扬麦22”“扬麦24”和“宁麦13”均易获得较高穗数,是较好的弱筋小麦品种;A2栽培模式下,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5”不同试点、年份及栽培模式均易获得较大群体和较理想的穗数,是较好的中筋小麦品种。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应保证种子质量,抓好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苗均,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争取理想的穗数。
陈松朱娟吕超王菲菲郭宝健许如根
关键词:弱筋小麦栽培模式生态条件
种植密度与每丛苗数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540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每丛苗数处理,研究两者对水稻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时期单位面积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多;随着每丛苗数的增加,单位面积数极显著增多,且高峰苗期提前。种植密度对有效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每丛苗数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和每丛苗数互作处理对每穗总粒数和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产量以低密度(15.90万穴/hm^(2))、每丛3苗的处理最高,超过11000 kg/hm^(2)。生产上,建议作单季稻种植,甬优1540以密度15.90万穴/hm^(2)、每丛3苗种植为宜。
王志刚王亚梁向镜张义凯张玉屏陈惠哲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密度茎蘖动态
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下双季稻动态、成穗率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气候变化下我国双季稻动态与成穗特征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连续开展4年8个生长季的大田气候变化原位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增温2℃(ET)、CO_(2)浓度增加60μmol/mol(EC)、同时增温增CO_(2)浓度(ETEC)共4个处理,研究双季稻生育期内动态、成穗率变化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累积辐射量和生长度日(GDD)升高,水稻分达到峰值后部分消亡,且早稻分增长和消亡速率均大于晚稻。相比CK,ET、EC和ETEC条件下早稻最大分数和无效分数分别提高3.6%~14.2%和8.9%~134.2%,成穗率降低0.4%~9.3%,对产量形成具有不利影响;晚稻最大分数提高2.9%~13.1%,无效分数降低1.6%~64.8%,成穗率提高1.7%~22.1%,有助于产量增长。ETEC处理对双季稻最大分具有正向协同的交互作用,而对无效分和成穗率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总体而言,大气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对早稻分和成穗具有负效应,对晚稻表现为正效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数,控制无效分,进而提高成穗率,对水稻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宋春燕万运帆李玉娥蔡岸冬胡严炎周慧朱波王斌
关键词:双季稻温度分蘖成穗率
不同移栽密度对“吉科稻518”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2021年
以“吉科稻518”为试材,在30 cm×13 cm、30 cm×17 cm、30 cm×20 cm三组密度梯度下进行大田试验,以明确不同移栽密度对“吉科稻518”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吉科稻518”的动态影响较小,但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30 cm×13 cm处理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0 cm×20 cm处理结实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0 cm×17 cm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实际产量30 cm×13 cm处理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吉科稻518”的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因素影响。综上表明,“吉科稻518”属耐密品种,推广上可以适当采用密植方式进行生产。
王晓航方永胜宫建元赵骞王韵舒周奕曲一格李开忠
关键词:移栽密度茎蘖动态
不同秧龄和基肥配比运筹对机插稻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0年
以“育秧绿”水稻苗床调理剂培育适宜机插的健壮秧苗为前提,设置2组试验,一是在相同密度和移栽时间下设置不同秧龄,二是在相同施肥量下设置不同基肥中氮肥配比,来研究秧龄和调整前期基肥的投入对机插稻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秧龄有利于促进水稻分,秧龄越长,高峰苗越高,但至有效分终止期,各处理的有效数差距不大;在产量方面,3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总量且磷酸二铵均为10.0 kg/667 m^2的条件下,基肥尿素10 kg/667 m^2+分肥尿素25 kg/667 m^2较基肥尿素5 kg/667 m^2+分肥尿素30 kg/667 m^2能显著增加分,并能保持有效分的优势;从产量来看,穗数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途径,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
罗刚吴昌生陈霞徐曙路友强吴干孙燕
关键词:机插稻秧龄基蘖肥
苗期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成臣雷凯程慧煌王盛亮朱博卢占军高冰可王斌强石庆华曾勇军
关键词:多效唑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
不同除草剂与施用剂量对南方晚粳稻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究除草剂对南方晚粳稻的药害问题,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对南方常用的3种除草剂及2种剂量开展试验,其中除草剂分别为33%苯·苄·异丙甲可湿性粉剂(BJ)、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BX)、25%苄·丁粉剂(BD),施用剂量设推荐剂量(AD)和增施25%剂量(AD+25%),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及其剂量对晚粳稻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镇稻11号在产量及有效穗数上不同除草剂剂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品种各性状在不同除草剂及其剂量间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镇稻1 1号产量及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70%和2.30%)。各除草剂对水稻产量、数及成穗率的影响差异较小,总体均以BJ表现略佳。剂量增施25%,各品种及不同除草剂下产量、有效穗数及各时期的数均降低。综上,与籼稻、籼粳杂交稻相比,常规粳稻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各除草剂对晚粳稻不利影响的差异不大,应尽量降低其施用剂量以增加有效穗数及产量。
雷凯成臣章起明王盛亮黄曙华刘宵陈先雄高冰可王斌强石庆华曾勇军
关键词:除草剂晚粳稻分蘖
水稻机直播条件下减施分肥对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2019年
为探究分肥减量施用对机直播水稻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分肥减量、减次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施分肥,水稻总叶片数减少,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明显降低;分肥减量并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水稻总叶片数与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成穗率和结实率有一定提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略有下降,最终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梅亚林杨大柳
关键词:分蘖肥茎蘖动态水稻
栽插密度对“皖稻153”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明确"皖稻153"的栽插密度。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3.3 cm×25 cm、28.6 cm×25 cm、25 cm×25 cm、22.5 cm×25 cm、20 cm×25 cm、18.2 cm×25 cm共6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以33.3 cm×25 cm为对照,考察栽插密度对"皖稻153"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每穴的数及有效穗数均呈下降趋势;抗倒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穗实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粒重与栽插密度间的关系不明显;实际产量亦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5 cm×25 cm栽插密度的实际产量最高,达13 125 kg/hm^2,较其他栽插密度处理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皖稻153"在沿淮地区麦茬栽培栽插密度以25 cm×25 cm (1.6×10^5穴/hm^2)为宜。
段素梅吴文革陈刚杨安中
关键词:皖稻153栽插密度茎蘖动态
不同播栽方式对“花优14”动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索"花优14"在嘉定地区适宜的播栽方式,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16年在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进行了"花优14"不同播期机穴播和机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重,"花优14"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机穴播早播田块产量比晚播高。
张文芳周锋利樊丽萍周秋兰须奕骎诸光明朱敏
关键词:机插秧播期

相关作者

彭世彰
作品数:210被引量:2,617H指数:30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节水灌溉 控制灌溉 稻田 灌溉
吕超
作品数:113被引量:509H指数:1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啤酒大麦 选育 杂种优势 杂种
徐俊增
作品数:231被引量:1,695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稻田 控制灌溉 节水灌溉 水稻 灌溉
吴文革
作品数:272被引量:2,051H指数:26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机插 栽培技术 秧苗素质 江淮
许如根
作品数:162被引量:789H指数:1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大麦 啤酒大麦 选育 杂种优势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