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篇“ 荆山群“的相关文章
- 胶东辽上金矿荆山群U-Pb年代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多期地质事件
- 2024年
- 辽上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新发现的一类金矿,即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它明显区别于同地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和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和晚侏罗世玲珑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矿区荆山群岩石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辽上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辽上金矿的钻孔岩心中采集5个荆山群样品,分别为黑云变粒岩、碎裂岩、透辉石变粒岩、浅粒岩和透辉石大理岩,这些岩石均遭遇了晚期成矿流体的交代作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获取的锆石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多呈核-边结构,结合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该地区荆山群变沉积岩系中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年龄分布在2.6~2.0Ga之间,对应的年龄主峰为~2.11Ga,次峰为~2.46G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的207 Pb/206 Pb年龄为2024±33.6Ma,表明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胶东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基底和古元古代中期岩浆岩,且沉积时间不早于2.02Ga。由于变质增生边较窄,获取的变质年龄相对较少,其中最古老的一组变质锆石年龄为~1.95Ga,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推测该地区荆山群岩系的沉积时间介于2.02G~1.95Ga之间的某一时期。这些变质年龄主要分为两阶段,分别为~1.93Ga和~1.84Ga,与胶东地区古元古代经历的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峰期后近等压降温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一致。对碳酸盐透辉石变粒岩样品中磷灰石进行U-Pb定年,获取的变质年龄为252.5±2.4Ma,表明辽上地区荆山群岩系卷入到二叠纪末期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俯冲造山过程中。此外,在该样品的锆石中识别出一组热液锆石,年龄为132.4±3.2Ma,早于辽上金矿的主成矿年龄和胶东半岛其他金矿的成矿年龄,代表成矿前的热液活动,表明辽上金矿成矿作用至少持续了~20Myr。
- 陈燕平李增胜李旭平李洪奎陈妍蓉孔凡梅
- 关键词:荆山群
- 胶北莱阳旌旗山地区荆山群禄格庄岩组沉积时代、物源与变质作用
- 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三条最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之一,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但对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直存在陆内裂谷、弧/陆-碰撞、裂谷-碰撞造山等不同认识。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带的南端,...
- 王义龙
- 关键词:胶北荆山群锆石U-PB定年P-T-T轨迹
- 胶北地体荆山群禄格庄组沉积时代与物源——来自山东沐浴店地区长石石英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与稀土元素的新证据被引量:4
- 2021年
- 荆山群禄格庄组是胶北地体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沉积时代与物质源区,对进一步探讨荆山群与粉子山群之间的成因关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山东莱阳沐浴店地区出露的禄格庄组长石石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石石英岩中碎屑锆石内部矿物包体、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发现,沐浴店地区禄格庄组长石石英岩的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介于2502~1970 Ma之间,其中最小一组碎屑锆石上交点年龄为2079 Ma,结合沐浴店地区禄格庄组记录了1934 Ma变质年龄,初步限定沐浴店地区荆山群禄格庄组的原岩沉积时代为2079~1934 Ma。综合以上研究及相关数据表明,荆山群禄格庄组、南辽河群里尔峪组和集安群蚂蚁河组的碎屑锆石都具有2200~2100 Ma的单峰年龄;而粉子山群小宋组-祝家夼组、北辽河群浪子山组与老岭群达台山组都以出现大于2500 M a的峰值年龄为特征。结合胶-辽-吉带的其他地质数据,推测粉子山群小宋组与祝家夼组沉积时可能靠近被动大陆边缘的一侧,而荆山群禄格庄组可能更靠近岩浆岛弧的一侧,二者可能属于同时异相沉积的产物。
- 张连祥刘平华田忠华周万蓬王义龙王宏宇张文张传恒
- 关键词:胶北地体荆山群碎屑锆石
- 胶北地体荆山群大理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Lomagundi-Jatuli事件的指示被引量:9
- 2020年
- 古元古代大气圈快速大量充氧,地球表生系统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之一是2.3~2.06Ga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称Lomagundi-Jatuli事件,颇受瞩目,成为当前国际研究前沿。胶北地体荆山群普遍经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其下部禄格庄组碳酸盐地层发育。本文研究了山后地区荆山群禄格庄组26件大理岩和7件白云质石英岩样品,获得δ^13Ccarb值在-0.8^+3.4‰(V-PDB),平均+1.4‰,其中大理岩δ^13C平均值为+1.6‰,白云质石英岩δ^13C平均值为+0.9‰。氧同位素值变化于9.3‰~20.2‰(V-SMOW),平均14.0‰。样品碳-氧同位素值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且有13件样品Mn/Sr比值大于6,说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能使δ^13Ccarb下降了3‰~5‰,原始沉积碳酸盐的δ^13Ccarb值高达+8.4‰,明显正异常,是全球性Lomagundi-Jatuli事件的响应。
- 李凯月汤好书陈衍景薛莅治王玭孙之夫
- 关键词:胶北地体
- 胶北荆山群张舍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2
- 2018年
- 中国的石墨矿床广泛发育于华北克拉通周边的孔兹岩系内,其碳质具有多来源特征,碳质的大量沉积集聚对古环境具有指示意义。文中总结前人同位素年代数据,将荆山群的形成时代限定在2.1~1.9Ga,同时报道了胶北张舍矿区荆山群陡崖组石墨矿床的12件岩石样品主量元素数据、10件石墨δ^(13)C_(grap)数据、4件透辉石大理岩δ^(13)C_(carb)与δ^(18)O_(carb)数据和15个石墨晶体的拉曼光谱数据。8件片麻岩样品的δ^(13)C_(grap)为-21.7‰^-18.6‰,平均值(-20.5±0.9)‰,2件透辉石大理岩样品δ^(13)C_(grap)分别为-16.3‰和-19.3‰,均略高于全球有机质平均水平((-26±7)‰),4件透辉石大理岩样品的δ^(13)C_(carb)和δ^(18)O_(carb)值分别为-8.9‰~0.2‰和12.5‰~16.6‰。拉曼光谱谱峰数据计算出石墨经历的最高温度为700~800℃。碳同位素数据显示石墨碳质来源以有机质为主,主要为生物成因,并与无机碳混合,产生了均一化,导致碳同位素变重。高温变质作用以及流体的影响是石墨碳发生均一化的重要因素。古元古代生物成因石墨矿床的大量产出,伴随同时代的叠层石爆发、磷块岩沉积、海洋碳循环扰动等现象,指示了古元古代晚期具有很高的生物产率,并发生大规模的有机质埋藏。
- 李凯月陈衍景佘振兵汤好书陈威宇
- 关键词:荆山群石墨矿床
- 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三叠纪变质变形记录:金红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0
- 2016年
- 胶北地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变形作用过程是全面认识华北克拉通性质与演化的关键。前人对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变质变形年代研究的测试对象主要为锆石,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多集中于1.8-1.9 Ga,认为变质变形作用的时代为古元古代。本文通过对采集自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的2个石榴云母片岩和2个云母片岩样品中独居石及金红石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揭示了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不仅经历了古元古代(1869±16-1864±14 Ma)变质事件的改造,而且还经历了三叠纪(215.1±4.2-217.8±6.3 Ma)变质变形事件的叠加。通过金红石中Zr温度计计算得出215.1±4.2 Ma,217.7±2.7 Ma和217.8±6.3 Ma的U-Pb年龄对应温度分别为:658℃,667℃和680℃。表明胶北地块部分卷入了三叠纪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并遭受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叠加。
- 李广旭曹汇王达许翠萍
- 关键词:胶北地块粉子山群荆山群变质变形
- 山东半岛荆山群富铝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1
- 2011年
- 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锆石成因比较复杂,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继承性(岩浆或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2 650 Ma和~2 100 Ma两组207Pb/206Pb年龄,这不仅表明研究区变质基底在中太古代末期和古元古代早期至少存在两期岩浆-热事件,同时,也说明荆山群原岩形成时代应晚于2 100 Ma;第二类为变质锆石,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在1 900~1 850 Ma之间,应代表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第三类亦为变质锆石,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在1 840~1 820 Ma之间,应代表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峰后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该项成果准确地限定了荆山群富铝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和峰后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的年代学格架,对深入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高压麻粒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刘平华刘福来王舫刘建辉
- 关键词:富铝片麻岩锆石U-PB定年荆山群
-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地壳演化和荆山群形成时代制约--胶东地区变质中-基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55
- 2011年
- 胶东地区的荆山群呈近东西向环绕太古宙TTG花岗质片麻岩展布,主要由成熟度高的含石墨变泥砂质岩石、钙硅酸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孔兹岩系性质。变质中-基性岩侵入到荆山群。它们的侵位时代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东部元古宙构造演化以及对荆山群沉积时代的制约,都有重要意义。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遭受低级变质的闪长岩(S0835)岩浆锆石年龄为1852±9Ma(MSWD=2.1),遭受中高级变质的辉长岩(S0816)变质锆石年龄为1865±11Ma(MSWD=0.76)。结合区域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荆山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2.2~1.9Ga);(2)古元古代期间,胶东地区从挤压体制转入伸展体制的时间在1.87Ga之前。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的恒山、大青山地区,存在1.97~1.92Ga辉长岩,在1.92~1.83Ga期间发生变质,与本文研究结果类似。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部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演化历史。
- 董春艳王世进刘敦一王金光颉颃强王伟宋志勇万渝生
- 关键词:闪长岩古元古代SHRIMP定年
- 胶北荆山群泥质低压麻粒岩电子探针独居石Th-Pb定年及其对多阶段变质演化的制约被引量:13
- 2005年
- 利用电子探针对胶北荆山群泥质低压麻粒岩开展了深入的独居石定年研究, 通过建立环带结构独居石的年龄分布图和非环带结构独居石的 PbO-ThO2*年龄等时线图, 确定了胶北荆山群的多阶段变质演化年龄, 即早期进变质作用达到角闪岩相的年龄为 1720±15 Ma, 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年龄为1687±16 Ma, 峰期后抬升冷却阶段年龄为 1568±15 Ma, 从而为探讨胶北地块的热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的年代学制约.
- 周喜文魏春景魏春景耿元生
- 关键词:荆山群定年泥质电子探针角闪岩
- 高温变泥质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的应用——以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石为例被引量:17
- 2003年
- 在对胶北荆山群麻粒岩相富铝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环带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选取不同粒径、与不同矿物相邻的石榴石、黑云母各微区点成分,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分别进行了温度估算。确定在黑云母含量较高的岩石(V_(Grt)/V_(Bt)≤1)中,利用大颗粒石榴石(d≥1500μm)晶体核部(或靠近长英质矿物一侧的晶体幔部)成分与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黑云母核部成分配合。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可以获得相当可信的变质峰期温度。但是对于黑云母含量极低的岩石(V_(Grt)/V_(Bt)≥6),由于黑云母的成分普遍遭到了强烈改造。使得温度估算结果异常偏低,因此不适合采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估算峰期温度。同一岩石中,采用不同的相邻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晶体边缘成分获得的温度值差异较大,反映它们在峰期后发生Fe-Mg交换反应并达到封闭温度平衡状态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难以获得准确的封闭温度。通过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一个新的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公式。确定胶北荆山群所经历的变质峰期温度为720~770℃,峰期后最低相对封闭温度为480~500℃。
- 周喜文魏春景卢良兆
- 关键词:荆山群胶北
相关作者
- 周喜文

- 作品数:66被引量:81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浙西南 变质作用
- 李广旭

- 作品数:19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藏南 粉子山群 喜马拉雅造山带 独居石 岩浆作用
- 曹汇

- 作品数:25被引量:24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粉子山群 独居石 变斑晶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胶北地块
- 董永胜

- 作品数:82被引量:63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羌塘中部 青藏高原 羌塘 高压变质带 变质作用
- 刘平华

- 作品数:85被引量:67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锆石U-PB定年 变质演化 古元古代 变质杂岩 胶北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