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5篇“ 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相关文章
- 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双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双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配方的优化,使得荚膜组织胞浆菌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易于观察的菌落形态,缩短检验周期。双相培养基由固体和液体组合而成,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酵...
- 张翼飞徐美青王晓雯
- 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双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双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配方的优化,使得荚膜组织胞浆菌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易于观察的菌落形态,缩短检验周期。双相培养基由固体和液体组合而成,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酵...
- 张翼飞徐美青王晓雯
-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报道1例因反复发热、乏力、腹胀就诊的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出现血三系减低、高炎症状态,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现象,最终通过胸骨骨穿确诊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 韩欣欣沙悦曾学军王玉
- 关键词:发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噬血细胞综合征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 2024年
-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病例复杂危重。予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方案,较前好转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次感染。
- 孙燕蔡琼安永辉安永辉王春杰潘薇安明扬潘习龙
-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HIV两性霉素B
- 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的MNP标记位点、引物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的MNP标记位点、引物组合物、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MNP标记位点是指在荚膜组织胞浆菌基因组上筛选的区分于其他物种且在物种内部具有多个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组区域,包括MNP‑1~MNP‑3的标记...
- 江永忠王欣彭海曾其莉李骏郭萌刘聪余波曾莹春岳苗苗李艳伟
- 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和7株球孢子菌的分型鉴定及质谱自建库建立
- 2024年
- 目的利用分子分型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现有的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和球孢子菌属(Coccidioides sp.)复核鉴定并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特异性片段(Coi区)明确7株球孢子菌的种归属;MALDI-TOF MS技术建立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的MALDI-TOF MS自建数据库,并从蛋白质指纹图谱角度对两类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通过MLST分析,可以将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分为3个进化支:欧洲型(Eurasia clade)、澳洲型(Australia clade)和北美2型(North American class 2 clade),且质谱聚类分析亦将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分为3个簇;利用特异性片段(Coi区)鉴定7株球孢子菌为波萨达斯球孢子菌,同时MALDI-TOF-MS蛋白质指纹图谱同源性分析将其归为两个簇。两类真菌MALDI-TOF MS建库后验证符合率为100%。结论分子鉴定后所有球孢子菌明确为波萨达斯球孢子菌,与美国流行情况一致;国内分离的荚膜组织胞浆菌归于欧洲型、北美2型和澳洲型这3个型别;MALDI-TOF MS建库数据可靠且质谱同源性分析可作为分子分型的补充,成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鉴定和溯源的另一手段。
- 梅嬛郑海林李筱芳王伟毅陈玉萍刘维达
- 关键词:荚膜组织胞浆菌分子分型
- 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致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DH)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3年2月26日收治的1例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67岁老年男性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1个月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返家(重庆市)3天后出现发热、厌食症状,伴随四肢乏力和体重减轻,在病程中反复高热,表现出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肝脾肿大等HLH的临床特征,通过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外周血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胸部增强CT确诊为DH。患者接受小剂量地塞米松诱导治疗(5 mg/d静脉推注,14天后续用2.5 mg、1次/d,静脉推注7 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起始17 mg/d,3天内逐渐加量至100 mg、1次/d静脉滴注21 d)续用伊曲康唑(200 mg、次/12 h口服)抗真菌治疗。经确诊并治疗3个月后,患者复查胸部增强CT显示病灶基本吸收。结论播散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策略应以针对原发疾病为主,辅以激素诱导治疗,同时避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减轻感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王丹妮罗华婷蒲霞黄文祥
-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
-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 2023年
-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 存在于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组织胞浆菌感染后主要侵犯肺和网状内皮系统, 严重时可入血并发展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该病较为罕见, 症状无特异性, 误诊率高。现报道1例发热待查患者, 经骨髓细胞学及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周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2个月后, 病情好转。
- 李加欢揭盛华彭程
-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两性霉素B脂质体
-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合并新型隐球菌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状,在室温和泥土中呈丝状,因此大量存在于土壤和动物体内,尤其是含有鸟类粪便的土壤中含量更高^([1])。美国主要在西部地区流行,而我国主要流行区域是长江流域^([2])。虽然普遍易感,但是主要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其中包括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无免疫缺陷者感染更为罕见,由于该病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容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荚膜组织胞浆菌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
- 王开金夏庆弟丁飞冉雪梅刘碧翠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温度依赖性荚膜组织胞浆菌免疫抑制剂临床症状免疫缺陷者
- 一种用于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特异引物对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特异引物对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菌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六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采用任意一组特异引物对均可以准确鉴定荚膜组织胞浆菌。本发明检测方法检测快速、特异性强、操作便捷、鉴...
- 梅嬛梁官钊刘维达
相关作者
- 王国治

- 作品数:350被引量:9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 卡介苗 分枝杆菌
- 陈保文

- 作品数:119被引量:34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 结核杆菌
- 徐苗

- 作品数:161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疫苗 结核病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卡介苗
- 苏城

- 作品数:91被引量:19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疫苗 结核杆菌 结核
- 沈小兵

- 作品数:104被引量:3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 耻垢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