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9篇“ 药效成分“的相关文章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及肝纤维化细胞模型的肝爽颗粒抗肝纤维化的药效成分筛选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多技术联用的方法筛选肝爽颗粒抗肝纤维化的药效成分。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和UNIFI软件,根据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裂解规律、文献报道等方法对肝爽颗粒70%醇提取物和大鼠灌胃后血清中化学物质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0 ng·mL^(-1))诱导肝星状细胞(HSC-T6)构建肝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在肝爽颗粒提取液中共鉴定出84 个化学成分,在大鼠给药后的血清中共鉴定出21个原形成分,其中党参碱、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木犀草素、山柰酚、黄芩苷等均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生长,为肝爽颗粒抗肝纤维化的药效成分。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肝爽颗粒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为肝爽颗粒保肝作用机制及产品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 宋伏洋韩东黄壮壮黄壮壮彭修娟许刚彭修娟赵扬王苗李叶朱勇乐王苗
- 关键词:肝爽颗粒药效物质肝纤维化
- 冠心舒通胶囊中的药效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的可行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分析冠心舒通胶囊中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和熊果酸等药效成分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多批次冠心舒通胶囊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PLC-MSMS法分析检测,熊果酸以外的10种成分均为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熊果酸选择离子监测(selected ion monitor,SIR),采用多元数据处理软件SIMCA 14.0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评价其质量。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和熊果酸分别在适当的质量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加样回收率97%~100%。结论 采用UPLC-MSMS法检测分析冠心舒通胶囊中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和熊果酸等药效成分不同批次药物质量稳定,且精密度均较高,能够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利于此药品的质量控制。
- 范洋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冠心舒通胶囊药效分析
- 侧柏叶的药效成分和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2024年
- 总结了侧柏叶及其炮制品的药效成分和分析方法。侧柏叶中的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可能是其生发作用的物质基础,黄酮类成分可能是其止血作用的药效成分。侧柏叶的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薄层色谱法。后续建议继续深入研究侧柏叶的药效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 陈烨胡耿
- 关键词:侧柏叶侧柏炭药效成分分析方法
- 浅析根及根茎类药材不同部位药效成分差异
- 2024年
-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药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多以主根及根茎部位为最高,符合一般入药用药准则,但其须根、侧根等入药“边角料”同样含有药效成分。本文分别从植物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部位及不同组织分析其药效成分差异,并探究植物激素、基因等对根及根茎类药材药效成分合成和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此类药材合理用药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朱春晓
- 关键词:药效成分植物激素基因
- 黑龙江省赤芍药效成分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黑龙江省栽培和野生赤芍药效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土壤养分因子对赤芍药效成分形成与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栽培与野生赤芍对照评价的试验方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数据,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基于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CA)方法对黑龙江省栽培和野生赤芍土壤养分含量及植株药效成分含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栽培赤芍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野生赤芍土壤,而速效磷显著高于野生赤芍土壤。②栽培赤芍的芍药总苷含量显著低于野生赤芍。在黑龙江省北纬43°~52°范围内,栽培和野生赤芍的芍药苷含量随区域纬度增高而呈增加趋势,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无规律性变化。③因子分析表明,从栽培和野生赤芍生长土壤养分指标均提取出2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栽培赤芍(52.72%)小于野生赤芍(65.33%)。④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栽培赤芍中氧化芍药苷、儿茶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和芍药苷含量随土壤速效磷和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pH的升高而下降,其中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载荷值(0.649)高于土壤总有机碳(0.491);野生赤芍中氧化芍药苷和芍药苷含量随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载荷值(0.868)高于土壤全氮(0.746)。结论黑龙江省赤芍药效成分含量因土壤养分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栽培赤芍中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苯甲酰芍药苷及芍药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野生赤芍中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栽培过程中,适宜的磷肥和有机肥施用有利于赤芍药效成分的积累。
- 于志民吕品王立民张继舟徐铭然麻文俊
- 关键词:赤芍药效成分土壤有机碳芍药苷
- 生态因子与柔毛淫羊藿药效成分含量及花、叶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不同生态因子与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药效成分及花、叶性状的相关性,前人并无系统报道。该研究选择了分布于不同地域的21个柔毛淫羊藿种群,测定了淫羊藿苷(I)和朝藿定C(C)2种药效含量表型,以及6种叶和12种花形态表型,探究不同地域连续5年11种生态因子与上述表型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主要生态因子与柔毛淫羊藿2种成分总量(I+C)无显著相关性,纬度和温度(包括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温度以及各土层的土壤温度)分别与2种成分含量比值(C/I)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生态因子与花表型显著相关,年平均各土层温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在多个年份与花的大部分表型呈极显著相关(P<0.01);生态因子与叶表型相关性小,仅年平均各土层温度和年平均湿度在少数年份与营养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柔毛淫羊藿药效成分总量主要为遗传决定,生态因子影响较小,花表型主要与生态因子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温度以及各土层的土壤温度相关,在不同的地域具有很大的不同,而叶表型没有呈现显著地域差异。该研究系统开展了生态因子与柔毛淫羊藿药效成分及花、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为柔毛淫羊藿的品质提升和引种驯化提供指导。
- 范雪兰徐超群曹阳郭宝林罗光明
- 关键词:生态因子药效成分
- 基于高通量测序中江丹参“发汗”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群落与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中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发汗”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群落及变化特征,以及优势微生物群落与主要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以科学阐释传统“发汗”加工方式对中江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汗”过程中江丹参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合化学品质分析,将优势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发汗”丹参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相关联,以期进一步判定“发汗”过程中影响中江丹参药材品质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结果21个中江丹参“发汗”样品共检出221个真菌菌属,677个细菌菌属。“发汗”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优势真菌有小戴卫霉属Davidiella、轮枝菌属Verticillium;优势细菌有绿菌门未归类菌属Chloroplast_unclassified和根瘤菌属未归类菌属Mitochondria_unclassified 2个未归类菌属,已知细菌有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同时,相关性研究表明,真菌小戴卫霉属与样品中紫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子囊菌门未归类霉属Ascomycota_unclassified与丹参酮Ⅱ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菌绿菌门未归类菌属绿菌门未归类与样品中迷迭香酸、水溶性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丹参酮I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根瘤菌属菌群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与紫草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影响“发汗”中江丹参品质的微生物群落可能为真菌小戴卫霉属,子囊菌门未归类霉属及细菌绿菌门未归类菌属,为探究中江丹参“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筛选分离“发汗”过程中影响中江丹参品质的优势微生物奠定了基础。
- 王晓宇张松林王颖郭俊霞郭俊霞李青苗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发汗微生物群落药效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
- 一种胃复春胶囊的药效成分定量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中药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胃复春胶囊药效成分定量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步骤,所述色谱分析流动相A为0.5%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2min时...
- 仲怿陆晓晶张伟金强程新梅陈炜
- 铜仁缬草不同部位药效成分的质量研究
- 2024年
- 建立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在500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铜仁宽叶缬草药材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0.6736x+0.0024(r=0.999935,n=5)。结果表明,芦丁进样量在0.008~0.056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结果,RSD=0.0011%(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RSD=0.0026%(n=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0 min内稳定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样品中芦丁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1%,RSD=0.13%(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RSD=1.66%(n=6)。结论:本方法能准确反映铜仁宽叶缬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作为参考只有在符合宽叶缬草叶子、茎部、根部样品中芦丁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在11.59%、0.98%、0.71%以上才符合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要求;本实验在实现资源利用充分的同时,其总黄酮的质量要求范围为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进芳范琳琳龚安慧
- 关键词:宽叶缬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黄酮类
- 一种减少中药材药效成分损失的干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中药材药效成分损失的干燥方法,所述干燥方法是先将采收的新鲜中药材经拣选净制后,然后在常温条件下,将净制后的中药材晾干,最后放入减压干燥箱中,经减压干燥后,得到中药材干品。采用本所述干燥方法,采取低温干...
- 于以祥于轩俊
相关作者
- 许剑琴

- 作品数:240被引量:87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研究主题:热应激 中药 中兽药 清凉冲剂 微血管内皮细胞
- 缪成贵

- 作品数:92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漏芦 滁菊 浸膏粉 总黄酮 口香糖
- 何华奇

- 作品数:101被引量:2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滁菊 浸膏粉 栽培 平菇 灵芝
- 彭伟

- 作品数:89被引量:5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四逆汤 花椒 山椒 附子 指纹图谱
- 夏光敏

- 作品数:265被引量:1,30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种 植物表达载体 转基因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