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6 篇“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的相关文章
2010-2022年武汉市出血相关不良反应 /事件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武汉市出血相关药物 不良反应 /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武汉市ADR自发呈报系统 数据库中出血相关ADR/ADE报告 ,对患者人口学特征、出血相关不良反应 /事件类型及器官分布等进行汇总,并深入分析出血高风险药 品。结果 共纳入2 005例报告 ,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段,男女构成比为1.34∶1;严重报告 占比33.87%;ADR/ADE报告 共涉及17类、341种药物 ,高风险药物 排名前三分别为抗栓药物 (66.03%)、抗感染药物 (11.32%)、中药 (4.79%);出血ADR发生时间多为用药 7 d内;发生例次前3的首选语(PT)为血尿、胃出血、便血,涉及系统 器官分类(SOC)为肾脏及泌尿系统 疾病、胃肠系统 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结论 出血高风险药 品主要为抗栓药 ,但抗感染药物 和中药 诱发的出血事件也值得关注,药 师需加强药 学监护,不仅要关注出血ADR发生的主要部位泌尿道和胃肠道,还需关注老年人以及颅内等重要器官。 江莹 漆建军 魏安华 王璐 李田 姚梦迪 曾露关键词:出血 自发呈报系统 药物警戒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强化药 品不良反应 监测数据利用推动药物 警戒体系建设 2023年 药 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工作是药物 警戒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ADR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为基于ADR自发报告 数据开展临床药 品评价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系统 化开展ADR自发报告 的评价与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反馈、数据共享查询等数据利用,有利于推动药物 警戒体系建设,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实现ADR数据“来之于体系,用之于体系”的服务反馈理念。 郭代红 姚翀 陈超 陈超 朱曼 马亮 马亮 高奥关键词: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物监测 实时查询 药物警戒 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药物 信号的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检测和评价致心律失常药 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 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美国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 自发呈报系统 中接收到的致心律失常ADR信号,采用比例报告 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s,PRR)和报告 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odds ratio,ROR)对进行信号检测,分析ADR报告 中对应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65536份ADR报告 中,排除重复,保留首要怀疑药物 和伴随药物 的ADR报告 有20401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ADR报告 外,纳入报告 病人的性别分布女性稍高于男性(9918比8401),年龄范围50~75岁比例较高,其余分布较均衡,上报数量最多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11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德国等。严重的ADR报告 有11158份(占54.7%),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导致死亡占16.88%。共挖掘得到ADR信号478个,累及心血管系统 (122个)、内分泌系统 (48个)、抗精神病(43个)、神经系统 (32个)、抗感染(22个)、呼吸系统 (22个)、血液系统 (17个)、抗肿瘤(16个)等19个系统 用药 。致心律失常ADR信号频数排序前10位的药物 分别为罗非考昔(频数1795)、罗非昔布(频数1792)、对乙酰氨基酚(频数1393)、左甲状腺素(频数912)、美托洛尔(频数879)、缬沙坦(频数805)、罗格列酮(频数798)、丙氧酚(频数776)、呋塞米(频数687)、氢氯噻嗪(频数635)。头孢噻吩信号强度值最高,对乙酰氨基酚次之。结论心血管系统 、抗精神病、神经系统 、抗感染、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抗肿瘤等用药 致心律失常安全风险较高。用药 时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停药 ,并积极予以对症治疗,降低药 源性不良反应 的危害。 杜雪亭 高玲娜 孙红爽 朱小丽关键词:心律失常 数据检测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诱导心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新型心肌炎的认识。方法: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2022年因ICI治疗不良反应 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出经心肌活检确诊为ICI诱导心肌炎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细胞PD-L1表达、炎性细胞分类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4岁,患胃印戒细胞癌。例2男,56岁,患肺鳞状细胞癌。2例均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例2病情比例1更危急。心肌活检,2例均可见心肌坏死,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纤维化不明显,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例1和例2中,变性、坏死心肌占标本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30%,最密集区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0个/HPF和350个/HPF。CD20阳性细胞,例1为5个/HPF,例2为0个/HPF。CD3阳性细胞,例1为60个/HPF,例2为100个/HPF。CD8阳性细胞,例1为50个/HPF,例2为90个/HPF。CD68阳性细胞,例1为70个/HPF,例2为200个/HPF。PD-L1阳性心肌细胞均集中于炎症区,例1占全部心肌细胞约8%,例2约30%。结论:ICI诱导心肌炎,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其组织形态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病灶内心肌细胞表达PD-L1,浸润炎性细胞由CD8阳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淋巴细胞。综合上述病理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用药 史,即可诊断ICI诱导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与PD-L1阳性心肌细胞的百分比、CD8阳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 熊焰 李东 邸吉廷 郭翠艳 贺鹏康 赵凯关键词:心肌炎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肿瘤治疗方案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 数据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糖尿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糖尿病的风险。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 系统 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录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致糖尿病[包括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1型糖尿病(T1DM)、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不良事件(AE)报告 ,采用比例报告 比值比(PRR)法评价4种药物 与FT1DM、T1DM、DKA间的相关性。AE报告 数≥3、PRR≥2且χ^(2)≥4的AE被判定为与药物 有统计学相关性,PRR越大,AE与药物 的相关性越强,风险信号越强。结果收集到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糖尿病AE报告 分别为53、386、957和72例,共1468例。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与F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21.97(χ^(2)=40.71)、71.50(χ^(2)=3531.21)、294.30(χ^(2)=43915.75)和33.58(χ^(2)=279.70);与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12.12(χ^(2)=162.08)、21.04(χ^(2)=3391.17)、20.99(χ^(2)=5816.11)和9.71(χ^(2)=224.81);与DKA相关性的PRR分别为6.93(χ^(2)=161.26)、4.78(χ^(2)=426.52)、6.82(χ^(2)=1797.15)和3.04(χ^(2)=41.84)。4种药物 与目标AE均有统计学相关性,致目标AE的风险信号强度均为FT1DM>T1DM>DKA;致F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致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致DKA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结论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均可导致糖尿病,以致FT1DM的风险信号最强,T1DM次之,DKA较弱。 彭净 吴明丽 任晓蕾 姜开杰 李兰芳 刘振 魏田田 孟路华 王美霞 班博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我院2018-2020年药 品不良反应 679例报告 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药 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报告 级别、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给药 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 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8-2020年上报国家药 品不良反应 管理平台的679例ADR报告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9例ADR报告 中,一般的ADR 630例(占92.78%),严重的ADR 42例(占6.19%),新的一般的ADR 6例(占0.88%),新的严重的ADR 1例(占0.15%),严重的ADR共43例(占6.34%)。男性患者334例(占49.19%),女性患者345例(占50.81%),其中50~60岁的患者最多,145例(占21.35%),且严重的ADR中,该年龄段人数最多10例(占1.47%)。静脉滴注致ADR最为常见,其次为口服给药 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 及循环系统 。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对ADR的监测十分必要,同时应加强医药 合作,积极发挥临床药 师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 蒋凯 张乐 王娆 张春玲 张丽心关键词: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合理用药 甘肃省白银市2019-2020年药 械化“四项监测”报告 回顾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药 械化"四项监测"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促进公众合理用药 用械用妆。方法回顾性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 监测中心的4791例不良反应 报告 。结果4791例不良反应 报告 中,药 品不良反应 占比最大,2019、2020年分别占34.69%、36.9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次之,2019、2020年分别占9.58%、10.02%;化妆品不良反应 和药物 滥用占比最小,2019、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 分别占2.50%、2.71%,药物 滥用分别占2.88%、0.65%。结论应进一步提升白银市药 械化"四项监测"能力。白银市药 械化不良反应 /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杨丽 杨伍 苏学秀 顾炳麟 王太生 吴兆蕃 王毓军 石林凡 王晓燕 李文娜 李普凡关键词:药事管理学 药用制剂 物质相关性障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心脏手术后抗感染治疗出现红人综合征的救治经验总结 2022年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抗感染治疗导致红人综合征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心脏手术后抗感染治疗出现红人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红人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有6例患者在术后抗感染治疗中出现了严重的红人综合征,其中4例为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红人综合征,1例使用替考拉宁23 d并停用5 d后出现,1例为应用头孢他啶治疗13 d后出现。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红人综合征在心脏手术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多由万古霉素过敏引起。早期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色皮疹、丘疹或斑丘疹,伴有瘙痒。如不积极治疗,皮疹可扩散至全身各部位,甚至出现休克症状,病情极为危重,早期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陈小芳 徐航 周庆 潘俊 王东进关键词:红人综合征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万古霉素 心脏手术 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被引量:2 2022年 异甘草酸镁是从中药 甘草中提取,经碱催化异构化后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镁盐,临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急性药物 性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说明书中提示其药 品不良反应 (ADRs)可出现假性醛固酮症,少数患者有心悸、眼睑浮肿。文献报道的ADRs主要有皮疹、瘙痒、呕吐、头晕等,严重者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1],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3]。因此,使用异甘草酸镁过程中需加强监测,防范严重ADRs的发生。 孙玉鹤 丁楠 黄建业 毕娟关键词:异甘草酸镁 过敏性休克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白眉蛇毒血凝酶致支气管痉挛一例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35岁,体重65 kg,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标准,于麻醉前对病人的体质状况和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级,为Ⅱ级,既往有1级高血压病史3年,未服用药物 控制血压,无其他疾病,无食物和药物 过敏史。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测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2/82 mm Hg,血氧饱和度(SpO 2)98%,鼻导管吸氧2 L/min,采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于腰1~腰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 陈微 蔡峰关键词:白眉蛇毒血凝酶 支气管痉挛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相关作者
王卓 作品数:408 被引量:1,369 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血药浓度 孙华君 作品数:211 被引量:1,250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药学服务 来氟米特 合理用药 药学监护 黄瑾 作品数:112 被引量:694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用药监护 蔡和平 作品数:48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用药监护 抗菌药物 徐慧欣 作品数:38 被引量:203 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