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9篇“ 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章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讨和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提供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实施治疗;就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研究组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86.00%无显著差异;致病菌清除率90.63%与90.32%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率4.00%与6.00%同样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更低,且症状改善速度更快,P<0.05。结论 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采用左氧氟沙星能够更好地保证临床疗效,实现较高的细菌清除率,使病人的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韦永权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研究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间住院的80名急性肺损伤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40名儿童分为基本组(西药治疗)和40名儿童组(基本组+儿童咳嗽灵口服),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用药前比较炎症程度、肺功能无差异,P>0.05;用药后较基础组,中医组IL-6、IL-8、TNF-ɑ、hs-CRP指标更低;FVC、FEV1、FEV1/FVC及PEF指标更高;症状消退时间更短;中医组有效率(97.50%)高于基础组(80.00%),x2=4.507;p=0.03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ALRI患儿可减轻炎症程度、改善肺功能及不适程度,达到预期疗效、值得推崇。
- 李春连
- 关键词:炎症程度临床疗效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2家医院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两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23株,肺炎链球菌98株,卡他莫拉菌23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显著上升明;肺炎链球菌逐渐出现对青霉素的耐药趋势;卡他莫拉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保持不变。结论陕西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郝小康周军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耐药性
- 抚州市区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与年龄相关的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年龄的相关性,为7岁以下小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患有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而就诊于抚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布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14株,排名前5位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占30.6%)、肺炎克雷伯菌(占21.3%)、大肠埃希菌(占15.6%)、流感嗜血杆菌(占15.3%)、铜绿假单胞菌(占5.7%);其新生儿期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婴儿期主要以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均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5种主要病原菌均主要分布于婴儿期,且5种主要病原菌的分离率在≤28d、29d~1岁、1~3岁、3~7岁患儿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2,P=0.000<0.05);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和四环素耐药率均>75%,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8%,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有较强敏感性(耐药率<7.7%);肺炎克雷伯菌除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各1例外,其他对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10%≤耐药率≤3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β-内酰胺合剂、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性极强(耐药率≤10%);大肠埃希菌除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各1例外,其他对氨苄西林有极强耐药性(耐药率>78%),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氯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7%<耐药率<71%),对β-内酰胺合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极强(耐药率<7.1%);流感嗜血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付立新周志明郝会青王平珍周优树
- 关键词: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年龄
- 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时间段内,从该院接收治疗的具有发生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老年住院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不采取措施,观察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进行预防,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P>0.05)。结论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来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赵亮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西吡氯铵含漱液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仔细检测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检测出18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90.00%,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所占比率分别为33.33%(60/180)、58.33%(105/180)、8.33%(15/180)。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红霉素及青霉素有较高耐药率;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及氨苄西林有较高耐药率。结论:革兰阴性菌是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同时存在十分突出的耐药性,因此在用药和诊断期间需要加强重视度。
- 王伟宋薇薇陈新龚萍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
- 2019年
- 对比分析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分别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84例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7月接收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其就诊号尾数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左氧氟沙星)与研究组(阿奇霉素)进行不同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所有临床相关指标中均优于一般组患者,且两者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愈一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6.19%。结论 较之采用左氧氟沙星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综合疗效,阿奇霉素可在加快其肺部哮鸣音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孙冬梅
- 关键词: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诊治的12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两组都接受祛痰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阿奇霉素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左氧氟沙星的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要优于左氧氟沙星,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 陈恩就
- 关键词: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 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PCT、CRP、IL-6的水平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 探究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涟水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46名患儿及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21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感染组与健康儿童血清PCT、CRP、IL-6水平,分析其对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46名住院治疗的患儿中,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29例,感染率为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7 d、有严重基础性疾病、血清PCT、CRP、IL-6水平升高均为患儿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且血清PCT、CRP、IL-6水平对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诊断价值,PCT诊断价值优于CRP和IL-6。结论 高水平血清PCT、CRP、IL-6是患儿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陈娟左晓峰吴旭
- 关键词:医院获得白介素-6
- 铜陵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铜陵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测定主要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纳入366例2016年8月—2017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LRTI(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收集其痰液及临床信息,用传统培养法、血清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 366例患者中,检测到病原体74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患者(1.37%)存在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最为常见。2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耐药率最高为头孢曲松,为33.00%。结论该地区社区获得性LRTI住院患者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非典型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
- 陈晨方平潘晓龙吴昊林琳胡斌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