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9篇“ 葡萄座腔菌“的相关文章
3种葡萄的检测方法比较
2024年
为精准检测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果树病害,基于B.dothidea的ITS序列设计常规PCR、巢式PCR和LAMP引物,对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研究结果选用巢式PCR和LAMP反应检测田间病样。结果表明,常规PCR、巢式PCR和LAMP检测方法均能特异性检测出B.dothidea。普通PCR检测到的DNA最低浓度为10^(-1)ng/μL,巢式PCR的检测限为10^(-4)ng/μL,LAMP方法的检测限为10^(-5)ng/μL。灵敏度较高的巢式PCR和LAMP方法都可用于检测B.dothidea引起的田间病害样品。LAMP方法检测田间疑似病害样品的检出率为65.0%、常规PCR为58.8%、巢式PCR为62.5%,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7.5%。
王丽王丽侯珲涂洪涛柳友亮袁洪波
关键词:果树病害葡萄座腔菌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桃响应葡萄侵染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4年
为探讨桃响应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侵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丰光’油桃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B. dothidea侵染的桃枝干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到1 46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911个,下调552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GO、KEGG数据库中的数目分别为1 231、255。GO功能分类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个方面。细胞组成主要包括细胞组分、细胞、细胞器、膜等;分子功能主要集中于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转运活性、受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生物调节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66个代谢途径,且主要富集在植物与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通路。大量与植物抗病性、乙烯信号途径、钙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被B. dothidea侵染所激发。随机选取16个基因进行RT-qPCR定量分析,发现RT-q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桃响应B. dothidea侵染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刘勇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朱炜孙中海吕亮龚林忠何华平
关键词:流胶病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采自文冠果葡萄科的4个新记录种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葡萄科(Botryosphaeriaceae)真多为农业和林业上的主要病原。【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和四平市的文冠果微型子囊进行资源调查。【方法】采集标本,结合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提取DNA,测定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DNA、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 LSU)和翻译延伸因子-1α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tef1-α)序列,基于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法、最大简约(maximum parsimony, MP)法和贝叶斯推导(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鉴定出4个葡萄科物种:中华葡萄(Botryosphaeria sinensis)、无隔孢暗葡萄(Phaeobotryon aplosporum)、楲生暗葡萄(Phaeobotryon negundinis)和火炬树生暗葡萄(Phaeobotryon rhois),4种微型子囊在文冠果上均为首次报道。本文给出以上4个新记录种的宏观、微观和落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及照片。【结论】楲生暗葡萄系中国首次报道,中华葡萄、无隔孢暗葡萄和火炬树生暗葡萄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许蓉谢孟乐苏文鑫田上卿李玉Chayanard Phukhamsakda
葡萄中真病毒鉴定及弱毒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能够侵染数百种植物并造成多种病害,严重阻碍我国林木和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资源。近年来,弱毒真病毒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因此,筛选B.do...
宋新争
关键词:真菌病毒葡萄座腔菌
引起无花果枝干病害的葡萄科真鉴定及致病性机理研究
随着无花果(Ficus carica L.)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无花果病害逐渐引起关注,其中无花果枝干病害是近年生产中发生的重要病害。无花果枝干病害在国内外无花果产区均有发生,造成无花果枝干干枯,木质部坏死,严重时导致...
张紫然
关键词:无花果生物学特性
山核桃茶藨子葡萄全基因组的分泌蛋白预测和功能分析
2024年
茶藨子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能引起山核桃干腐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为研究该病害的致病机理及筛选致病基因,通过各类预测与分析工具,对13130条蛋白序列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茶藨子葡萄BDLA16-7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泌蛋白预测及其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BDLA16-7全基因组的编码蛋白序列中,有898条蛋白序列符合典型分泌蛋白的特征,占总蛋白数的6.84%;分泌蛋白组的氨基酸组成呈现以下特征: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极性、亲水性氨基酸,分别占43.6%和27.7%;蛋白质长度主要分布在100至600个氨基酸之间;分泌蛋白序列中通常以19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丙氨酸(A)是最常见的非极性氨基酸,而带电侧链的天冬氨酸(D)和谷氨酸(E)的出现频率较低;信号肽的切割位点-3和-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典型的氨基酸组合为A-S-A,符合A-X-A型的特征。此外,分泌蛋白组中包含600个序列可以完整注释其功能,其中229个分泌蛋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在BDLA16-7分泌蛋白组中,共存在271个潜在的效应蛋白,其中14个与其他病原致病相关的效应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此外,BDLA16-7分泌蛋白组中包含293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以糖苷水解酶家族成员为最多。明确了茶藨子葡萄BDLA16-7分泌蛋白的长度分布特征,功能分类、信号肽切割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切割位点的类型和CAZymes数目,以及CAZymes中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亚家族组成,并筛选到14个与致病性紧密联系的潜在效应蛋白。
吴怡豪诸葛君昊张立华周乐杜盛楠杜世平苏秀
关键词:分泌蛋白
茉莉酸甲酯对猕猴桃果实抗葡萄过程中能量代谢和膜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由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软腐病是猕猴桃果实贮藏期的重要病害,对猕猴桃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生物信号分子,前期研究发现MeJA能够有效诱导猕猴桃果实抵御B.dothidea的侵染。【目的】分析MeJA对果实能量代谢和膜脂代谢的影响,深入解析MeJA介导的猕猴桃果实抗病机理。【方法】以‘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为试验材料,分3组进行试验:接种组(Inoculation),果实不经过MeJA处理,但接种B.dothidea;MeJA+接种组(MeJA+inoculation),果实经过0.1 mmol·L^(-1)MeJA熏蒸处理24 h并接种B.dothidea;对照组(Control),不作任何处理,即未经MeJA处理且不接种B.dothidea。所有果实于培养箱((20±1)℃、相对湿度90%—95%)中贮藏8 d。利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H2DCFDA)染色分析果实活性氧(ROS)积累情况,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析磷脂酶D(PLD)、脂肪酶(LPS)、脂氧合酶(LOX)、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H^(+)-ATP酶(H+-ATPase)、Ca^(2+)-ATP酶(Ca^(2+)-ATPase)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及其相应基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草酰乙酸和延胡索酸的含量,并对接种组和MeJA+接种组猕猴桃果实膜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接种组相比,MeJA处理抑制了接种B.dothidea果实中活性氧(ROS)的过量累积,减缓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并有效降低了PLD、LPS和LOX活性及AcLOXs、AcPLD和AcLPS的表达,但提高了SDH、MDH、H^(+)-ATPase、Ca^(2+)-ATPase和CCO的活性及AcSDH、AcMDH、AcH^(+)-ATPase、AcCa^(2+)-ATPase和AcCCO转录水平,促进了ATP、ADP、草酰乙酸和延胡索酸的产生,延缓了果实能荷的下降,保障了果实抵御病原所需的能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猕猴桃果实膜脂代谢与
肖刘华康乃慧李树成郑致远罗绕绕陈金印陈明向妙莲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猕猴桃果实葡萄座腔菌诱导抗性能量代谢
葡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d00836、Bd00795和Bd07306基因对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吴琪琪
用于葡萄属Botryosphaeria dothidea鉴定的核苷酸片段、引物、试剂盒、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葡萄属<I>Botryosphaeria dothidea</I>鉴定的核苷酸片段、引物、试剂盒、方法。本申请采用了全新的核苷酸片段,并设计相应的引物,经试验发现检测限可...
李阳朱雪枫刘骕骦高权新吴酬飞张立钦
侵染茶树的葡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筛选被引量:4
2023年
在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茶树新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可侵染茶树叶片的致病,通过形态学、分子鉴定与柯赫氏法则等方法对该致病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鉴定该致病葡萄分离株WX3,并经平板对峙实验筛选鉴定出一株拮抗为贝莱斯芽孢杆分离株FL2可抑制该致病.说明福建地区也存在侵染茶树的葡萄,研究结果可为葡萄侵染茶树的研究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李力张渤范俐廖婷洪永聪
关键词:茶树叶片葡萄座腔菌拮抗菌

相关作者

刘迪秋
作品数:348被引量:577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转基因烟草植株 功能基因组学 体外抗真菌活性 岷江百合 抗真菌
葛锋
作品数:265被引量:662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功能基因组学 转基因烟草植株 岷江百合 体外抗真菌活性 抗真菌
崔秀明
作品数:528被引量:2,482H指数:2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皂苷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转基因烟草植株 三七总皂苷
陈朝银
作品数:299被引量:1,948H指数:2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抗真菌活性 核桃 转基因烟草植株 核桃油 岷江百合
曲媛
作品数:204被引量:465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转基因烟草植株 体外抗真菌活性 抗真菌 转基因烟草 人参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