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篇“ 血小板损伤“的相关文章
- 体外膜氧合中血小板损伤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体外膜氧合(ECMO)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心肺支持,是一种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辅助支持手段。ECMO系统中非生物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后引发的炎性反应、凝血系统紊乱及离心泵产生的高剪切应力会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障碍,是出血、血栓、脏器功能损伤、免疫失调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CMO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归纳了ECMO系统对血小板的影响,总结现有的保护血小板的措施,旨在为临床医生防治ECMO过程中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 张艳明闫姝洁吉冰洋
-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血小板减少血栓血液保护
-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兴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根据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血小板损伤情况,并分析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61例血液疾病患者中,无效组16例,占26.23%,其中绝对血小板增加值(API)为(6.37±1.20)×10^(9)/L,血小板回收率(PPR)为(11.52±1.3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2.98±0.73);有效组45例,占73.77%,其中API为(18.89±2.04)×10^(9)/L,PPR为(46.78±3.97)%,CCI为(17.20±2.38);无效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r<0,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及时监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评估血小板损伤程度,指导血小板输注治疗,以期提升治疗效果。
- 罗娜维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小板损伤输注效果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
- 血小板损伤与中暑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的细胞质,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研究表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中暑的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预示病死率增加,可作为重症中暑预后预测指标[1],提示血小板可能参与了重症中暑发病机制。本文就血小板和中暑关系作一综述。1血小板参与中暑发病机制血小板具有高度有序的细胞骨架、内膜系统、特化的分泌颗粒、独特的受体和灵敏的信号通路。
- 殷惠梅童华生
- 关键词:血小板损伤中暑
- 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重要的辅助手段,非外科性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功能损伤被认为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低温、血液与气体接触、生物相容性、剪切力、鱼精蛋白、肝素、麻醉药物的使用、机血回输、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流转时间等。
- 池昊育刘志刚刘晓程
- 关键词:血小板损伤体外循环
- 杨梅多酚对大、小鼠血小板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杨梅多酚对大、小白鼠在化学和辐射损伤中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和 60Co-γ射线致大、小白鼠血小板下降动物模型。结果 :杨梅多酚能提高血小板计数 ,在杨梅多酚组和病理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并能保护血液的止血功能。结论 :杨梅多酚对血小板损伤可起到治疗作用。
- 迟文徐静谭巍黄国良李艳
- 关键词:血小板损伤止血功能小鼠药理
- 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 (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 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陈建魁彭瑞云等
- 关键词:小鼠白细胞血小板损伤
-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小板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郑淑梅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小板损伤病理学
- rhIL-6对辐射小鼠的保护及其对血小板损伤作用的拮抗效应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研究国产rhIL-6对造血系统的作用及其抗辐射效应。方法选用C57BL/6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BSS)或rhIL-6,然后致死全身照射或先致死全身照射后腹腔注射HBSS或rhIL-6。结果rhIL-6在辐射后对小鼠具有治疗效果,平均生存期由9.3天延长至12.7天,对RBC、HGB、HCT、PLT均有明显的促再生作用,rhIL-6预防注射亦可拮抗辐射的致死效应,平均生存期由9.3天延长至11.5天。结论rhIL-6在体内具有促进血细胞再生作用,从而延缓致死辐射所致死亡。
- 田志刚王郡甫唐松山冯进波崔淑莲黄漫翔
- 关键词:生存期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损伤
- 人红细胞膜CD59的分离及对依赖补体血小板损伤的保护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研究补体调节蛋白CD59通过阻止补体攻膜复合物(MAC)的形成发挥其对依赖补体血小板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连续柱层析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眼镜蛇毒因子(CVF)。人红细胞膜经低渗破膜、超滤、木瓜蛋白酶消化、正丁醇抽提和连续柱层析分离纯化出补体调节蛋白CD59。用ChronoLog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变形、聚集和ATP释放反应。结果预先加入CD59可抑制CVF引起的大白鼠血小板变形和ATP释放,不影响CV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粘附性增加。结论血小板膜表面形成的MAC是补体激活引起血小板变形和ATP释放的关键。
- 古亚娟黄守坚孙家钧
- 关键词:红细胞膜CD59血小板损伤眼镜蛇毒因子
- 体外循环与血小板损伤被引量:5
- 1996年
- 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及其结构与功能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术后非外科性失血。本文对体外循环期间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原因、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的过程及血小板功能与结构的损伤和防治作一综述。
- 李建华王舟琪
-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小板损伤
相关作者
- 古亚娟

-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 研究主题:补体 青光眼 CD59 眼镜蛇毒因子 血小板损伤
- 姚传

-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手术治疗 老年肺癌 老年 快速康复外科
- 鄂浩洁

-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婴幼儿 抑肽酶 血小板损伤 血气分析
- 黄国良

- 作品数:2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7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药理 血小板损伤 止血功能 白细胞减少
- 徐静

- 作品数:2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7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药理 血小板损伤 止血功能 白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