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79篇“ 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文章
用于生长激素注射筛查或检测的血清生物标志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长激素注射筛查或检测的血清生物标志及其应用;血清生物标志包括20种不同的代谢,通过分析代谢组的表达情况,可以判断该样本是否注射生长激素。本发明还提供该生物标志组的筛选方法,通过代谢组学技术...
乔亮赵丹
肺结节病血清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肺结节病血清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依据病理生理机制,将其分类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相关标志、T细胞和B细胞活化标志、急性期反应蛋白及血清钙等几大类。目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仍是最常用的血清生物标志,而新型标志如细胞外溶酶原激活(CTO)、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血清钙等也逐渐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这些血清标志在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开发新型生物标志和探索多种标志的组合来提高诊断精度,促进肺结节病的早期筛查和个性化治疗的进展。
余奇龙李长毅
关键词:肺结节病血清生物标志物
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相关血清生物标志、SERS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相关血清生物标志、SERS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SERS传感器由在金包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拉曼信号分子标记的与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特异性结合的发夹结构D...
王小永陈峰松盛金鑫曹小卫徐秒文秦诗宸姚杰李巍祖卫兵朱峰
一种用于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清生物标志miR-21和miR-152的SERS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清生物标志miR‑21和miR‑152的SERS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将AuNHs通过油水界面自组装得到AuNHs阵列,在阵列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
陆长华周春伟曹小卫李萍叶琛琛宗霞蒋华春潘莲樊勤姣
血清生物标志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血清生物标志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MPP患儿183例作为MPP组,另选取同期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健康组。将MP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重症组(n=82)与轻症组(n=101),根据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良好组(n=139)与不良组(n=44)。比较分析MPP组和健康组、重症组和轻症组、良好组与不良组的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2X7R、TIM3对MPP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MPP组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P患儿肺外并发症、肺实变占比以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P2X7R、TIM3是影响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良组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2X7R、TIM3及两者联合评估MP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 0.690~0.859)、0.756(95%CI 0.669~0.843)、0.844(95%CI 0.783~0.906),两者联合对MPP患儿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及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P2X7R、TIM3单独评估(P<0.05)。结论MPP患儿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关,血清P2X7R、TIM3表达水平升高可加重患儿病情,不利于MPP患儿预后,血清P2X7R、TIM3两者联合对MPP患儿预后评估有一定应用价值。
王璐李丹梅司利钢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生物标志物预后
血清生物标志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分期是确定肝病进展风险并及时开启高效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基于肝组织穿刺活检鉴别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存在局限性。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在探寻可靠的辅助诊断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血清生物标志,以利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诊断,进而降低抗病毒人群的漏诊率、误诊率及死亡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血清新型生物标志、传统生物标志、其他生物标志、多种生物标志联合诊断模型在鉴别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中的应用,并对其潜在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余文君余婷婷李丽华王红英普冬杨永锐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自然史生物标记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及转归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4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BAD患者176例,根据发病后72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2例和非END组134例。随访90 d,按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29例和转归不良组47例。比较END与非END组及不同临床转归患者血清suPAR、Mac-2BP水平,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ac-2BP预测END、转归不良的准确性。结果END组suPAR、Mac-2B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基底节区EPVS评分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P<0.01)。转归不良组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TT、TTP、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评分、END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CBV、CBF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P<0.01)。suPAR、Mac-2BP、脑灌注受损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END、脑灌注受损和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suPAR、Mac-2BP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4(95%CI:0.822~0.947),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2(95%CI:0.810~0.938)。结论脑灌注受损和suPAR、Mac-2BP是BAD患者发生END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及预后评估。
胡胜洁付胜奇李浩然朱利利禹萌秦海强
关键词:灌注成像脑血管循环动脉粥样硬化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分析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疏血通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抗凝、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生物标志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更大;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更大(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疏血通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和预后情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刘昆明刘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疏血通注射液神经功能
基于拉曼光谱的宫颈癌血清生物标志筛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宫颈癌血清生物标志筛选方法,属于肿瘤生物标志筛选领域。首先选取若干份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血清样品。然后在每个血清样品中随机选取不同的点位,使用显微拉曼光谱仪分...
吴国华尹龙飞樊奇文
抑郁症自杀的血清生物标志研究进展
2024年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与自杀的关系一直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自杀及相关行为导致的消极后果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及较大经济负担。本文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伴自杀意念(SI)及自杀未遂(SA)的外周血清生物标志的特征,并对目前的抑郁症与自杀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尽管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分析血清生物标志的研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及心理-社会的交互作用,当前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大部分研究往往难以排除抗抑郁药治疗对伴有SI或SA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的潜在影响。对于SI至SA的转变,目前尚无相关决定性证据。免疫炎症及神经内分泌机制极大可能地参与了抑郁症自杀的发生及发展。未来的研究或许应着重于将涉及上述机制的相关分子共同纳入研究,并规范受试者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和量化评估自杀严重度的相应工具。
余承超刘晓华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血清生物标志物自杀意念自杀行为

相关作者

孙维建
作品数:91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 蛋白 生物标志物 胃肿瘤 超声双重造影
沈贤
作品数:115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人巨细胞病毒 蛋白 血清生物标志物
谭琳
作品数:17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血清 全基因组 MIRNA表达
刘耀
作品数:211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细胞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人脐血基质细胞 CX43 VCAM-1
张诚
作品数:318被引量:43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