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12 篇“ 血管炎 “的相关文章
儿童IgA血管炎 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IgA血管炎 (IgAV)是一种由IgA沉积在小血管 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还有胃肠道、关节及肾脏受累。该病具有自限性,少数累及肾脏者,可在晚年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文章对儿童IgAV临床特征及累及肾脏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该病的治疗及预后。 柴亚惠(综述) 杨达胜 张贺 毕凌云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儿童 成人IgA血管炎 肾炎 的诊治现状 2024年 IgA血管炎 (IgAV)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血管炎 。肾脏是IgA血管炎 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且在成人中预后差。目前对于IgA血管炎 肾炎 (IgAVN)的预后分析策略、优选的治疗方案尚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本文将综述近年来IgAVN临床及病理活动性评价及治疗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 胡蓉蓉 陈丽萌关键词:成人 结节病伴肉芽肿性血管炎 1例 2024年 患者男,30岁,因双下肢红斑结节1个月于2020年8月16日就诊。1个月前,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红斑、结节,轻度压痛,无明显瘙痒,未予重视。之后红斑及结节逐渐增多,部分融合。患者既往有肠易激综合征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或遗传性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对称性红斑,压之不褪色,部分红斑浸润,局部可触及结节,轻度压痛(图1)。 黄博 金艳 张福霖 高义 曲才杰 毕健平关键词:结节病 遗传性疾病 肉芽肿性血管炎 IgA血管炎 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IgA血管炎 (IgAV)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小血管炎 疾病,它有IgA1免疫复合物沉着、中性粒细胞和补体因子浸润的特征,其发病机制仍不明。IgAV常累及皮肤小血管 、消化道、关节及肾脏。症状有一定自限性,但小部分患者会进展成类似IgA肾病的肾炎 ,出现血尿、蛋白尿,继而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含有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的免疫复合物在IgAV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Fc受体(CD89),诱导血管 周围的中性粒细胞炎 症和肾小球系膜增生和炎 症。本文就IgA、IgA受体、中性粒细胞以及补体系统、遗传和感染等因素在IgA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新疗法的发现作一综述。 王晴雯 郭庆寅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肾损害1例报道 2024年 ANCA相关性血管炎 (AAV)肾损害指由ANCA介导的累及肾的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 的小血管炎 ,临床类型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EGPA)和肉芽肿性血管炎 (GPA)等。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轻中度蛋白尿、缓慢或快速进展的肾脏功能损害。本文总结1例AAV患者的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柏利华 汪晓月 陈客宏 何娅妮 陈佳关键词:ANCA相关性血管炎 镜下血尿 肉芽肿性血管炎 小血管炎 肾损害 AAV 骨骼肌单器官血管炎 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骨骼肌单器官血管炎 (SoSMV)患者临床、肌肉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SoSMV患者的临床、肌肉MRI以及骨骼肌病理资料、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13例中男7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49岁。下肢肌肉疼痛、肌肉肿胀和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76.9%和53.8%。13例(100.0%)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7例(53.8%)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38.5%)血清C1q循环复合物水平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正常4例(30.8%),9例(69.2%)降低。1例(1/9,11.1%)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13例(100%)肌肉MRI在T2加权像和/或T2加权脂肪抑制像上表现为肌肉内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的条纹状、分支状、小斑片状高信号和T1加权像上的正常/稍低信号。13例患者肌肉病理均为非肉芽肿性血管炎 ,其中4例(30.8%)为坏死性血管炎 ,9例(69.2%)为非坏死性血管炎 ;其中5例(38.5%)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细胞变性坏死伴炎 症和纤维化,1例(7.7%)可见肌细胞角样萎缩,7例(53.8%)肌纤维大致正常。13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6例(46.2%)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7例(53.8%)持续缓解,6例(46.2%)复发。结论SoSMV常出现下肢肌痛、发热,炎 症指标升高,血清CK正常,甚至出现低CK血症。特征性肌肉MRI表现有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李嗣钊 卢昕高利教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经验 2024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ACNS)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中小血管 的罕见的免疫炎 症性疾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风、头痛”等范畴。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临床多表现为痰热、痰湿、经脉失畅等本虚标实证候。治疗上应标本兼治,用药以清热解毒、化痰通络为主,佐以健脾补肾。 刘倩关键词:中风 头痛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标本兼治 高利 医案 误诊为肺结核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临床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 误诊为肺结核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以咳嗽、咯血、气促就诊,1例以咯血就诊,1例以咳嗽、呼吸困难就诊,3例均有肺部受累,均被误诊为肺结核,误诊时间4~29个月。行ANCA谱检测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 。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例失访,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警惕该病,尽早完善ANCA谱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何蓉会 黄琼 李双良 谢永琼 任崇松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误诊 肺结核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4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 耳部受累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 耳部受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4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 伴耳部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颞骨CT及治疗预后。结果:以耳部表现为首发症状者11例(27.5%),其中最常见的耳部症状为听力下降,其余有耳闷、耳溢液以及耳鸣。4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19例(47.5%)、感音神经性耳聋9例(22.5%)、混合性耳聋7例(17.5%);5例患者仅有耳闷、耳鸣,听力检查无异常(12.5%)。40例患者均有多器官受累,最常见于呼吸系统;且ANCA检查均阳性;治疗包括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经治疗后,3例听力恢复正常且无波动(7.5%),22例症状减轻(55.0%),6例听力反复波动(15.0%),9例无明显改善(22.5%)。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 中耳炎 (otitis media with AAV,OMAAV)疾病改变是动态过程:传导性耳聋(分泌性中耳炎 )可以是前期表现,后期可出现双耳混合性耳聋。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治分泌性中耳炎 反复发作的患者时,需考虑OMAAV诊断,多系统症状问诊及ANCA检查可帮助鉴别,早期全身用药及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应用可帮助患者听力恢复。 刘日渊 廖思敏 赵玉荣 朱剑 杨仕明 赵辉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性血管炎 中耳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研究进展 2024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 (AAV)是一类以小血管 壁炎 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地区AAV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为主,最常累及肾和肺。近几年发现补体,例如C5a,通过替代途径在AAV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AAV补体与凝血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从发病机制出发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本综述总结AAV发病机制中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媛媛 郝健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性血管炎 补体 凝血 纤溶系统
相关作者
赵明辉 作品数:365 被引量:1,933 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原发性小血管炎 靶抗原 ANCA 薛超 作品数:78 被引量:217 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态性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IGA肾病 基因多态性 胡伟新 作品数:350 被引量:2,937 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狼疮性肾炎 霉酚酸酯 预后 环磷酰胺 肾脏损害 刘志红 作品数:1,224 被引量:11,576 H指数:4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肾活检 预后 IGA肾病 章友康 作品数:240 被引量:1,443 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肾小球疾病 薄基底膜肾病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