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0篇“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章
乳腺癌患者管细胞黏附分子1 B7-同源物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B7-同源物2(B7-H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4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清VCAM-1、B7-H2浓度。术中采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病灶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DKK-1、VEGF蛋白表达。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乳腺癌组清VCAM-1浓度(67.81±19.27)ng/ml、B7-H2浓度(484.29±31.70)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DKK-1蛋白相对表达量(4.46±1.32)、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4.81±1.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癌的乳腺癌患者清VCAM-1、B7-H2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清VCAM-1、B7-H2浓度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孕激素受体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癌的乳腺癌患者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
刘俊杰朱娟英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管细胞黏附分子1、Th1/Th2细胞因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与小儿支气肺炎病情和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2023年
目的:探讨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在小儿支气肺炎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小儿支气肺炎患儿(支气肺炎组)及同期的8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清VCAM-1、IFN-γ、IL-4水平,计算IFN-γ/IL-4,并测量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清VCAM-1、IFN-γ、IL-4水平、IFN-γ/IL-4以及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肺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支气肺炎组患儿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型支气肺炎患儿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型支气肺炎患儿(均P<0.05)。清VCAM-1、IFN-γ、IFN-γ/IL-4和APACHEⅡ评分间比较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各指标与IL-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清VCAM-1、IFN-γ、IFN-γ/IL-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痊愈组患儿清VCAM-1、IFN-γ、IFN-γ/IL-4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无效组则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痊愈组和显效组患儿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均P<0.05)。结论:清VCAM-1、Th1/Th2细胞因子和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肺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够辅助判断病情,评估预后。
宁利佳袁雪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TH1/TH2细胞因子预后
替格瑞洛联合盐酸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细胞特异性{1}-1、白介素-1β、可溶性管细胞黏附{1}1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盐酸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内皮细胞特异性{1}-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1,ESM-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可溶性管细胞黏附{1}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113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盐酸川芎嗪+替格瑞洛,n=57)及单药组(替格瑞洛,n=56)。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清ESM-1、IL-1β、sICAM-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53例(92.98%),单药组总有效44例(7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ESM-1、IL-1β、sICAM-1、D-D及FD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AP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联合盐酸川芎嗪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清ESM1、IL-1β、sICAM-1水平,且安全性较佳。
杨丹许娟娟王璇李云云朱启明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白介素-1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1}紧张素(1-9)在内皮细胞中对{1}紧张素Ⅱ诱导的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调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1}紧张素(Ang)家族新成员Ang-(1-9)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关键黏附分子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相应刺激进行分组:对照组;AngⅡ为实验1组;Ang-(1-9)为实验2组;AngⅡ+Ang-(1-9)为实验3组;AngⅡ+氯沙坦为实验4组;AngⅡ+Ang-(1-9)+PD123319为实验5组。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VCAM-1启动子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F-κB细胞核内水平,细胞免疫荧光观察NF-κB细胞核内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2.61±0.05 vs 1.00±0.00,146.35±1.81 vs 11.17±0.52,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3组和实验4组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3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5组VCAM-1启动子活性和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1-9)对VCAM-1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张锋李素芳刘传芬陈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类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预防四肢骨折{1}栓形成及对{1}清可溶性{1}管细胞黏附分子1、高迁移率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抗凝预防四肢骨折{1}栓形成及对{1}清可溶性{1}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均能较好的预防四肢骨折患者{1}栓形成,降低{1}清sVCAM-1、HMGB1水平而促进患者康复,低分子肝素钙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微{1}{13}通透性{1}小板抑制能力预防{1}栓形成,且使用时无需监测;阿司匹林通过抗{1}小板凝聚预防{1}栓形成,但使用时需要监测,且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
张建国冯皓宇李强李强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深静脉血栓形成四肢骨折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清可溶性{1}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SBC)术后患者清可溶性{1}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老年SB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进行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7 d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术后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sICAM-1、sVCAM-1水平、肿瘤标志物〔膀胱肿瘤抗原(BT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成纤维{1}生长因子(FGF)、{10}内皮生长因子(VEFG)及毒副作用发生率,且记录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术后sICAM-1、sVCAM-1、BTA、CA125、CEA、FGF、VEFG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毒副作用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BC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确切,能够降低清sICAM-1、sVCAM-1、FGF、VEFG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SBC进展,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李清林林建峰吴德柱冯颖慧范定锋王明元黄宏双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标志物
{1}黏附分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1}黏附分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两组,视网膜病变A级、B级的患者为研究组,视网膜病变C级、D级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检测{1}黏附分子,并进行对比;经过治疗后再次检测{1}黏附分子含量,对比分析{1}黏附分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17}黏附分子患者低、中等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17}黏附分子患者高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前,研究组患者{17}黏附分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7}黏附分子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黏附分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具有正相关的关系,{17}黏附分子越高视网膜病变越严重,检测{17}黏附分子的含量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刘林平吴伯乐李俊刘青林沈丽芳张丽娜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清炎性因子、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管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同型半胱氨酸(Hcy)、{1}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妊娠结局变化。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10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正常妊娠87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AOPP和VCAM-1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结果观察组FPG[(8.34±1.25)mmol/L]、FINS[(9.75±0.89)U/L],高于对照组[(4.89±0.67)mmol/L、(5.93±0.45)U/L](t=23.088、36.297,P<0.05)。观察组清TNF-α[(21.63±3.25)ng/L]、hs-CRP[(6.34±1.29)mg/L]、IL-6[(147.32±28.39)ng/L],均高于对照组[(8.72±1.84)ng/L、(2.17±0.73)mg/L、(87.96±12.41)ng/L](t=32.861、26.744、18.091,均P<0.05);观察组清AOPP[(53.21±9.89)μg/L]、Hcy[(11.23±1.36)μmol/L]、VCAM-1[(94.27±15.46)μg/L],均高于对照组[(25.48±6.18)μg/L、(8.41±1.28)μmol/L和(62.18±6.52)μg/L](t=22.674、14.627、18.047,均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9.13%)低于对照组(4.60%)(χ^2=19.313,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炎性反应,且清AOPP、Hcy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妊娠结局不良。
张紫娟童永青
关键词: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成年烟雾病患者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背景目前,烟雾病(MM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此类患者通常在发生脑{1}事件后才被确诊,因此探讨MMD的预测因子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成年MMD患者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成年MMD患者114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缺型68例,出型46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与病例组患者入院第1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比较出型与缺型患者入院第1、7、14天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并比较不同Suzuki分级成年MMD患者入院第1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成年MMD患者入院第1清VCAM-1、MMP-9水平与清TGF-β、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第1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当日)(P<0.05)。时间与方法在清VCAM-1、MMP-9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清TGF-β、VEGF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清VCAM-1、MMP-9水平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在清TGF-β、VEGF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出型患者入院第1、7、14天清TGF-β、VEGF水平高于缺型患者(P<0.05)。Suzuki分级3级缺型患者清入院第1天MMP-9、VEGF水平高于Suzuki分级2级患者,Suzuki分级3级出型患者入院第1清VEGF水平高于Suzuki分级2级患者(P<0.05);Suzuki分级4级缺型、出型患者入院第1清VCAM-1、MMP-9、TGF-β、VEGF水平分别高于Suzuki分级2、3级缺型、出型患者(P<0.05);Suzuki分级5、6级缺型、出型患者入院第1清VC
陈捷程亚玲陈海燕官念
关键词:烟雾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佛波酯、脂多糖将单核细胞THP-1激活成为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巨噬细胞上清对人类卵巢癌细胞HEY、IGROV1的VCAM1 mRNA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对稳定表达VCAM1细胞株HEY-VCAM1、IGROV1-VCAM1中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巨噬细胞上清及细胞因子对人类胚肾细胞HEK293T VCAM1基因不同截短体的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THP-1细胞上清相比,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2均升高(均P〈0.05),IL-10下降(t=3.841,P=0.019).巨噬细胞上清及1 ng/ml TNF-α能够上调HEY和IGROV1细胞VCAM1 mRNA水平,巨噬细胞上清能够促进HEY-VCAM1、IGROV1-VCAM1细胞VCAM1蛋白表达.与空载体(pGV354)对照组[(8.6±0.2)×10-3相对荧光单位(RLU)]相比,巨噬细胞上清上调HEK293T细胞VCAM1基因含有AP1的转录结合位点的-1641 bp至+12 bp启动子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109.4±3.4)×10-3 RLU;t=29.42,P〈0.001];与未经细胞因子处理的阴性对照组[(21.0±0.5)×10-3 RLU]相比,100 ng/ml TNF-α促进HEK293T细胞VCAM1的-1641 bp至+12 bp启动子转录活性[(23.4±0.4)×10-3 RLU;t=4.134,P=0.001],150 ng/ml IL-6未影响此启动子转录活性[(21.4±1.0)×10-3 RLU;t=0.328,P=0.708],5 ng/ml IL-12抑制此启动子转录活性[(14.3±1.0)×10-3 RLU;t=6.390,P〈0.001].结论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细胞VCAM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等炎症因子影响含有AP1转录结合位点的VCAM1启动子区域,促进卵巢癌细胞VCAM1 mRNA表达.
周汝冯茜余沈桐杨桐于舒鸿刘爽崔竹青张静
关键词:卵巢肿瘤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类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作者

徐尚华
作品数:45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朱陵群
作品数:305被引量:2,485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细胞 缺糖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川芎嗪 缺氧
王豪
作品数:19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冠状动脉疾病 可溶性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史海广
作品数:17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哮喘小鼠 哮喘 嗜酸粒细胞凋亡 支气管 BALF
王蕊
作品数:96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组织因子途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急性白血病 爱维心口服液 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