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7篇“ 角色重构“的相关文章
- AIGC时代传媒专业教师角色重构与培养框架探议
- 2025年
-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传统的视听教育模式遭遇了知识中心化理念与技术适配性的双重挑战。本文意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高校全媒体视听人才教育的创新需求及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教师角色重构与培养框架设计方面的应用与挑战。AIGC技术的多模态模型开发和优化,使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得到显著提升,包括个性化学习、动态生成教学内容、整合智能化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变革。文章提出通过结合AIGC技术,重构教师角色,设计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媒体视听人才培养框架,实现教学模式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希望为高校教育创新提供系统的战略导向。
- 贾月陈浩
- 关键词:教师角色重构个性化学习
- 教育智能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角色重构——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 2024年
- 教育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大学外语教学,影响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本文剖析了教育智能化对外语教师角色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外语教师在角色重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揭示了外语教师在教育生态的新站位应处理好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自我的五对关系,在角色定位上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变为跨学科知识整合者、道德引领者、跨文化交际指导者、共同体建设管理者、学习伙伴、合作伙伴和自我革新者等多个角色。
- 邱晓琴邱能生
- 关键词:外语教师角色重构教育生态学
- 新闻编辑职业角色重构和素养提升
- 2024年
- 在媒介社会化背景下,媒体行业开始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突出媒介生态的自动化、智能化属性。传统新闻编辑的角色和技能很难满足新闻生产需求。本文探讨了新闻编辑的职业角色重构、素养提升等相关内容,供参考和借鉴。
- 李想
- 关键词:新闻编辑职业角色
-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角色重构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推动学生成长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存在着三主体教育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角色的越位、家庭教育角色的缺位以及社会教育角色的错位。为重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育角色,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政府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主体,在育人工作上协调合作,促进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全链条育人生态链。
- 郭钰鑫王佳佳
- 关键词:教育角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 全媒体时代新闻主播的角色重构与创新策略
- 2024年
- 全媒体时代,新闻主播面临着信息传播高速化、平台风格多样化以及观众需求复杂化的挑战。作为信息传递的关键角色,新闻主播必须适应这些变革,从传统播报者转型为全媒体内容创作者。本文探讨了新闻主播如何确立自己的独特定位,提出关于个人风格和节目语态的创新策略,旨在为新闻主播的职业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 汤洛琦
-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主播角色重构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少数民族妇女的角色重构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城乡融合发展,致力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角色同样迎来深刻变化。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剖析传统乡村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定位,分析新时期该群体角色重构进程中的机遇与困境,针对该群体实现角色重构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助推该群体角色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 叶尔夏提·叶尔肯马军虎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角色重构
- 角色重构视角下的学术创业模式差异性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学术创业包括多种类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加强学术创业模式差异化成因、相互关系和转换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政策应用价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角色认同、注意力基础观、资源编排等理论,从注意力分配结构、资源编排方式、行为三方面维度,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从动态过程视角,探究角色重构与学术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学术创业多种类型可由学术创业者角色认同、注意力焦点和资源编排方式三个维度特征来界定。学术创业者的自我角色认同是决定其学术创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学术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术创业者在接触和了解市场过程中推动角色重构,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方式。角色重构过程中,由于价值导向、资源编排模式转换,促使其学术创业具体方式发生转变。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分析模型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各类模式的内在关联,描述学术创业模式转换的时序性特征及驱动机制,深化了对学术创业发展规律的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学术创业政策环境具有借鉴价值。
- 李大海孙文慧于会娟于会娟孙杨
- 关键词:学术创业角色认同
- 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的模式设计
- 2024年
-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改革成为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师生角色重构的要求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为师生角色重构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新的机遇。因此,该文在讨论课程改革、数字技术对师生角色重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的“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与引导模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情境体验模式”“智能教学系统辅助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三大模式,并探讨师生角色重构的策略,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现策略。
- 李庆雪张迎新张昊
-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字技术
-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的角色重构及提升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新时代的全新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会计应当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又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成为当前会计行业发展及会计从业者思考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发展的影响,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人员角色重构,并阐述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人员的必备能力,提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人才素质提升路径,并就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建议。
- 苏巍
-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会计角色定位
- 从“教书匠”到“新乡贤”:结构化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的角色重构
- 2024年
- 中国的基础教育最大的受众群体在乡村,最薄弱的环节也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也受制于学校制度的规约,教师主体与学校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乡村教师沦为教学机器般的“教书匠”,需要基于角色重构的理论视野,赋予乡村教师“新乡贤”的身份。教师“新乡贤”身份的塑造可以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结构的优化及教师作为能动者的乡贤自觉等方面来实现,从而体现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师的期待。
- 郝然韩登亮
- 关键词:乡村教师角色重构
相关作者
- 梁海燕

- 作品数:7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 角色重构 核心竞争力
- 邵红万

- 作品数:31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扬州市职业大学
- 研究主题:高职英语 高职教育 翻译 教师角色 常态化
- 赵丹

- 作品数:157被引量:50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农村教学点 农村 教学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证调查
- 孙璐

- 作品数:8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主持人 角色重构 媒介融合 新媒体语境 语用策略
- 李亚铭

- 作品数:54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口语传播 主播 口语 节目主持人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