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1篇“ 调肝“的相关文章
- 从调肝理脾法论治小儿遗尿
- 2024年
- 本文基于儿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分析肝脾二脏与小儿遗尿的关系,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在中医学理论中,尿液归属于“津液”,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协调是尿液正常排泄的生理基础。膀胱失约是小儿遗尿的基本病机,心神失调是小儿遗尿的重要发病因素。膀胱约束之权、心神调摄之司、津液代谢之道均与肝脾二脏紧密相联。肝脾失调,则膀胱失约,心神失调,津液代谢失常,而发为遗溺。笔者突破以往多从肾论治小儿遗尿的局限,从肝脾二脏出发,结合具体临床表现,谨守病机,以调肝理脾为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并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 苏浩东郑浩铃董秀兰
- 关键词:调肝理脾小儿遗尿中医治疗
- 基于“补肾调肝”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
- 2024年
-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PD)的致病率呈现出被推波助澜之势,历代医家及学者对其均有独到的见解,肝肾阴虚作为其中秉要执本的病因病机,被众人所推崇。众多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证明,“补肾调肝”法作为治疗PD常规治疗法则,运用“补肾调肝”法治疗PD常可以达到药到病除之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查阅与PD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献,本文探讨“补肾调肝”法在治疗PD中的应用,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剖析,以期为今后的辨证论治与临床用药提供相应的思路和借鉴。
- 李果梁美丹高云水马守文朱松柏左龙杨毅卢梁吴鹏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临床医案
- 调肝理脾法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调肝理脾方中药颗粒模拟剂治疗,治疗组给予调肝理脾方中药颗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症状及证候的疗效评价、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2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GERD-Q评分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且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症候治疗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未服药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肝理脾法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炎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复发性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李帷丁洋王志强
- 关键词:调肝理脾法肝胃郁热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 清脂调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清脂调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九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清脂调肝方。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肝纤维化四项[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下降,观察组ALT、AS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G、TC、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TG、TC、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四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前改善,观察组各项检测结果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下降,观察组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清脂调肝方,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指标、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更好。
- 潘琴桂伟
- 关键词: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
- 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 2024年
- 观察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科就诊的60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杨楠白茹武俊兰
- 关键词:饮食疗法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 调肝化纤丸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临床疗效及对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疗效及对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门诊11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2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基础病因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调肝化纤丸,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肝脏硬度值(LSM)、肝纤四项(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磁共振成像(MRI)中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LSM、肝纤四项、FIB-4指数、APRI指数、HBVDNA阴转率、ADC值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LSM、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FIB-4指数、APR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ADC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阴转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临床有效率为91.38%(53/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23%(32/59)(Z=−4.325,P<0.01)。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LSM、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FIB-4指数、APRI指数、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ADC值升高更明显(P<0.05),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结论:调肝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降低中医症状积分,�
- 代海洋黄古叶许文聪沈炎李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弥散加权成像临床疗效
- 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化浊解毒调肝方低剂量实验组、化浊解毒调肝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AAV-HBV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以0.3 mg/kg拉米夫定灌胃,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以生药量1.5 g/ml、3 g/ml化浊解毒调肝方剂灌胃,其余建模组均以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5组大鼠均持续治疗28 d。治疗结束后,取5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FN-γ、IL-2、IL-4、HA、LN、PCⅢ含量,用免疫印记检测肝组织中Ras、p-Erk/Erk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L-4、HA、LN、PCⅢ含量均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肝组织中Ras、p-Er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低/高剂量实验组GPT、GOT、IFN-γ、IL-2、IL-4、HA、LN、PCⅢ、Ras、p-Erk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阳性对照组与低剂量实验组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建模组相比,高剂量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提高免疫功能,机制与调控Ras/ERK信号通路相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 张金丽苏飞张焕婷苏春芝刘玉凤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基于“肝为五脏之贼”理论探讨针灸调肝柔木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辨治思路
- 2024年
- 受“肝为五脏之贼”理论启发,笔者认为寻常型银屑病虽病发于外,其本在内,其内在病机为肝不和。进行期和静止期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针灸调肝柔木法以治血调肝,标本兼治,消退期以针灸调肝柔木法疏肝敛阴,调护情志,为临床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诊疗思路。
- 宋尚义李旭豪杨继国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针灸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 2024年
-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 贾莉王京阳韩宇朱丽美娜刘桂香
-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医案
- “化浊调肝健脾”法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化浊调肝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2例HBV-LC患者分为“化浊调肝”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调肝健脾汤,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四项、Fibrotouch肝脏硬度测量值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NP)、Ⅳ型胶原(C-Ⅳ)、肝脏弹性指数、IL-17A、IL-6水平在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化浊调肝健脾”法则治疗HBV-LC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
- 苏春芝杨倩杨倩孟宪鑫张金丽苏飞孟宪鑫张瑜
- 关键词: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 张声生

- 作品数:603被引量:12,697H指数:4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疗
- 范英昌

- 作品数:245被引量:1,31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丹酚酸B 动脉粥样硬化 调肝导浊中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 陆一竹

- 作品数:69被引量:3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调肝导浊中药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体外培养 冠心病
- 李达

- 作品数:125被引量:4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扶脾 调肝 辨治 血液病
- 严灿

- 作品数:247被引量:2,514H指数:28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加味四逆散 心理应激 中医基础理论 慢性心理应激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