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41篇“ 资源型“的相关文章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25年
国民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是重要支柱,在工业化浪潮中贡献卓著,却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严峻考验。本文深入剖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旨在探索其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径。通过提出创新转、绿色生产、生态修复等策略建议,力求为资源型城市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后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王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型产业转接续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2025年
资源型产业是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在国家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背景下,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环境因素的制约。资源型产业转创新驱动因素的效能不能有效发挥,资源型产业绿色转通道不能快速打通,可持续发展的长产业链条建设出现滞后现象,市场调节功能优势得不到发挥,影响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资源产品特色、优势、创新的发展。通过对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可持续发展困境、驱动因素、多元发展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可以为资源型产业加速绿色转升级、可持续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借鉴。
王海燕王琪玄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转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风险预警模构建与应用
2025年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升级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其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界定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前者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以及社会风险,后者则涵盖时机、模式、人才以及资金风险等。在此基础上,从目标维、时间维、因素维三个维度创造性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风险识别三维图。采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对转预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兼顾完整性与最小化、可获取与准确度,共包含8个一级、20个二级以及35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转预警模,选定了7个样本城市,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风险因素概率分析和影响量分析,计算出各城市转风险(预警)值,提出了转预警准则,并给出了转建议。
熊志建赵红刘秀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预警
矿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25年
为监测矿业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了解影响矿业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以典煤炭资源型城市七台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线性求和法计算城市发展综合指数,以表征城市发展程度,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识别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驱动因素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七台河市的发展是扩张与收缩交替并存的,城市发展主要受工业产值、第二产业、人均道路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七台河市的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叶欣管海棠谢春实秦涛
关键词:矿业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研究
2025年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制造业对周边城市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其带动下,韶关制造业通过主动融入湾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调整优化韶关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分析韶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熵、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集聚指数发现:韶关制造业仍处于中低端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大都处于中高端发展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且呈现承接产业分布广泛,承接城市集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韶关制造业转升级,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涂智苹
关键词:产业转移制造业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碳汇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2025年
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路径是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采用改进的CASA模测算城市的碳汇能力,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碳汇的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徐州市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呈中间低四周高东部高于西部的格局。徐州市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最小值出现在1995年,最小值是477.15 gc/m^(2)/year,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最大值为723.1 gc/m^(2)/year。在此研究区内人类活动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气温比降水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程度大。
宿熙苒李若然郭竣铭黄业龙侯湖平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5年
以全国111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因城市发展阶段、地理区位以及规模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成熟资源型城市、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和中小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途径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研究结论不仅拓宽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张明斗袁庆政
关键词:生态效率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异质性环境规制与资源型城市碳排放
2025年
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转与节能减排双重压力,探究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1年111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资源型城市碳强度,并呈动态减弱趋势。异质性上,数字基建降碳效果更佳,环境规制和资源禀赋高位城市及碳强度75%分位点城市数字经济的降碳效果更明显,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降碳影响有别。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环境规制降低城市碳强度,控制环境规制渠道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降碳影响中发挥“先增强后弱化”的边际效应,存在最优区间。数字经济赋能环境规制和治理环境规制有助于突破“遵循成本假说”,发挥“创新补偿效应”降低碳强度,在控制环境规制降碳中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要扩大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规模、强化数字化环境治理思维、分类引导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
苟红霞高志刚韩延玲
关键词:数字经济碳排放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2025年
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地区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为避免落入资源衰竭困境,必须寻求资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和障碍度模,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研究区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并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近10年内经济发展迅猛,REE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2013年的0.3488增长到了2022年的0.6740,年均增长10%;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发展较优的态势,需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障碍度模的结果显示,水资源总量、第二产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阻碍REE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赵开功李严肃张晓蕾潘涛李长明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2025年
为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水平,破除“资源诅咒”,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熵值法测度3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2012—2021年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障碍度模分析其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以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其中再生城市发展最快,其次为成长、成熟和衰退;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区域差距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人均GDP、科技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王玉欣崔兴文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动态演进

相关作者

董江爱
作品数:124被引量:749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资源型地区 乡村 村民自治 资源型 村庄
孙慧
作品数:302被引量:2,613H指数:26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
研究主题:碳排放 经济增长 经济带 丝绸之路 资源型产业
张文忠
作品数:280被引量:6,508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资源型城市 人居环境 城市 影响因素 宜居城市
朱明峰
作品数:30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郭丕斌
作品数:127被引量:53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煤炭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资源型经济 产业转型